《北齐书·颜之推》阅读*及译文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所破。大将*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c.孝信还以状言
状:告状。
d.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勘:核对。
5.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②侍从左右,颇被顾眄
③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④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⑤之推亦被唤人
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掉颜之推,有赖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参考*
4.c(状:情状,情况。)
5.b(②属于间接表现③不能表现有才华⑤讲颜之推险被定罪)
6.d(颜之推被隋朝太子召为学士)
7.(1)(颜之推)嗜好喝酒,过分任*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贬低他。(“任纵”“少”“以”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恰逢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携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值”“具”“妻子”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附【参考译文】
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死他,依赖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所击败,周大将*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第2篇:《北齐书·颜之推》阅读训练及译文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在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所破。大将*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李显庆重之重:器重。
b.即除奉朝请除:授官。
c.孝信还以状言状:告状。
d.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勘:核对。
5.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②侍从左右,颇被顾眄
③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④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⑤之推亦被唤人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掉颜之推,有赖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参考*
4.c(状:情状,情况。)
5.b(②属于间接表现③不能表现有才华⑤讲颜之推险被定罪)
6.d(颜之推被隋朝太子召为学士)
7.(1)(颜之推)嗜好喝酒,过分任*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贬低他。(“任纵”“少”“以”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恰逢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携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值”“具”“妻子”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附【参考译文】
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在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死他,依赖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所击败,周大将*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第3篇:《北齐书》阅读题*及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待中、都督定瀛殷三州*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于交游交游:结交朋友
b.拯救贫乏贫乏:穷困者
c.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影响:效验
d.累加散骑常侍累加:屡经加封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伟*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b.文伟*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c.文伟*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d.文伟*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文伟虽为北方豪族之后,但没有沾染纨绔公子的习气,从小立志宏远,博览群书,为乡民敬重。
b.在兵荒马乱中,卢文伟献身沙场,征战各地,***伐不止,却能保家为民,存身建功,实属不易。
c.卢文伟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善于经营的长处,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
d.卢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曾共同谋求起义、共御强敌,后来卢文伟代理幽州事务,而卢曹随灵助起兵,失败后,占据了幽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4分)
(2)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6分)
参考*
4.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影响”应是“策应”的意思,如《宋书》中“内外影响,同恶相成”。]3分
5.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知其陈述的对象是文伟。考生可根据句意以及句式结构对称*的原则来判断,如“*轻财/爱宾客”三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如“善于抚接/好行小惠”四字并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3分
6.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理解有误。原文为“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是说文伟家中平素清贫节俭,现在善于经营,又发展自家产业,因此致富。]3分
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功”通“工”;“多以委文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之”;“委”字是“委托”“委任”的意思。(2)“属”是“恰逢”的意思,“陈诚”是“陈述归附的诚心”的意思,“嘉纳”是“高兴地接纳了”的意思。
7(1)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或:老百姓因为卢文伟的出*才能,将修建水库的管理工作,都推荐交给卢文伟去做。或:百姓依赖卢文伟的功绩而得到好处,(人们)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4分)
(2)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6分)
【参考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家族为北方最大的豪门世族。父亲名为卢敞,出继给伯父卢假。文伟少时丧父,有志向,阅读了不少经史著作,喜好结交朋友,年轻时便被乡里人敬重。州府举荐他任主簿。卢文伟三*岁,才被推举为秀才。被授予本州平北府长流参*,说服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灌溉良田一万余顷,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文伟既善于经营管理,又发展自家产业,家中平素清贫节俭,因此致富。
孝昌年间,朝廷下诏任命卢文伟兼任尚书郎中,当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求留文伟任行台郎中。等到北方快要*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文伟被杜洛周俘虏。洛周兵败,又投奔葛荣,葛荣兵败,文伟回到故乡。当时韩楼占据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韩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代理范阳郡事务。防守了两年,文伟与士卒同劳共苦,分散自己的家财,拯救贫困者,人们无不感激欢悦。尔朱荣派遣大将侯深*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被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任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到尔朱荣被诛***时,文伟知道侯深难以信任,就引诱他外出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深失去了根据地,于是前往中山。
庄帝去世后,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共同商议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下文伟主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大将侯深打败。文伟放弃瀛州,逃归本郡,仍然和高乾邕兄弟互相策应。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中兴初年,被授予安东将*、安州刺史。当时安州没有归顺朝廷,文伟还是留守,担任统帅的职务,代理幽州事务,被授予镇*、正刺史等职务。当时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卢曹因而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尔朱兆还是让他做刺史,卢曹占据城池,文伟久攻不下。文伟不能入州,就以郡府为州府。太昌初年,升任安州刺史,屡经加封任散骑常侍。天平末年,高祖命令文伟代理东雍州事务,后改任代理青州事务。
文伟生*轻视财物,爱交宾客,善于抚慰待人,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然也收受赋税,但官吏百姓不觉得很苦。兴和三年在州中去世,享年六十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为孝威。
第4篇:《北齐书》的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抚宜镇*人谋逆,将害督帅。腾知之,密启高祖。俄顷事发,高祖以有备,擒破之。高祖自晋阳出滏口,尔朱兆率众追。高祖与兆宴饮于水湄,誓为兄弟,各还本营。明旦,兆复召高祖,高祖欲安其意,将赴之,临上马,腾牵衣止之。高祖遂东。
及起义信都,腾以诚款,常预谋策。腾以朝廷隔绝,号令无所归,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苦请于高祖。高祖从之,遂立中兴主。及平邺,封咸阳郡公。时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寡居,腾欲尚之,公主不许。侍中封隆之无妇,公主欲之,腾妒隆之,遂相间构。高祖启免腾官,请除外任,俄而复之。
天平初,入为尚书左仆射,内外之事,腾咸知之。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怯,无威略,失利而还。又除司徒。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高祖入朝,左右有言之者,高祖大怒,解其司徒。迁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贫家子贾氏以为养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适郑伯猷,携贾于郑氏。贾有姿*,腾纳之,始以为妾。其妻袁氏死,腾以贾有子,正以为妻,诏封丹阳郡君,复请以袁氏爵回授其女。违礼肆情,多此类也。
腾早依附高祖,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亲狎小人,专为聚敛。高祖屡加谴让,终不悛改,朝野深非笑之。武定六年四月薨,时年六*。
(节选自《北齐书》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腾少而质直质:朴实。
b.不权有所立权:暂且。
c.腾妒隆之,遂相间构构:陷害。
d.其妻元更适郑伯猷适:适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以有备,擒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b.苦请于高祖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疑其为人婢贱为击破沛公*
d.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失其所与,不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孙腾被齐高祖信任的一组是()
①腾知之,密启高祖②临上马,腾牵衣止之
③腾以诚款,常预谋策④内外之事,腾咸知之
⑤契阔艰危,勤力恭谨⑥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腾随从高祖东征邢杲驻扎在齐城时,抚宜镇*人*谋*,孙腾探听到这一消息,报告了高祖,让高祖事先做了防备。
b.在齐高祖信都起义后,孙腾认为与朝廷隔绝,无法发号施令指挥国家,向高祖建议另立新皇帝,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c.孙腾想娶正在守寡的平原公主,但公主却想嫁给侍中封隆之,因此导致孙腾与封隆之两人互相陷害,最终孙腾被免官。
d.孙腾被齐高祖安*魏朝廷后,骄狂傲气,聚敛无厌。高祖多次指责规劝,但他终不悔改,因此深受朝野人士的讥讽。
参考*
9.d(适:出嫁。)
10.a(a以:介词,相当于“因为”。b于:介词,相当于“向”/介词,相当于“比”。c于:动词,相当于“做”/介词,相当于“替”“给”。d与:动词,相当于“给予”/动词,相当于“结交”。)
11.c(①②⑤都是表明孙腾被信任的原因,而非表明被信任的情形。)
12.c(“因此导致孙腾与封隆之两人互相陷害”理解不当。原文中的“遂相间构”,意思是“孙腾于是陷害封隆之”。)
参考译文:
孙腾字龙雀,是咸阳郡石安县人。孙腾少年时朴实坦诚,熟悉吏事。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北方*,孙腾冒着危险偷渡关戍,来到了秀容。
不久担任北齐高祖都督府长史,跟随高祖东征邢杲。*队驻扎齐城时,抚宜镇*人*谋*,想要加害督帅。孙腾探听到了这一消息,偷偷报告高祖。不久事变爆发,高祖事前因为有防备,擒获了这伙叛乱分子。高祖从晋阳动身经过滏口,尔朱兆领兵从后追来。高祖在水边同尔朱兆宴饮,互相结拜兄弟后,各归*营。第二天清晨,尔朱兆又召高祖,高祖想安定他的心意,打算前往,上马之前,孙腾拉着衣服给以了劝阻。这样,高祖就率部向东进发了。
当齐高祖在信都起义时,孙腾因为真心诚意地投入,所以常常参与大事的预谋策划。孙腾认为与朝廷相隔绝,没法正确发号施令指挥国家山东省2015年高考模拟冲刺卷(六)语文试题及*解析,不暂且立一人为帝,那么人心就会涣散,所以苦苦向高祖请求。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中兴主被立为帝。高祖攻克邺城后,封孙腾为咸阳郡公。这时北魏京兆王元愉的女儿平原公主正在守寡,孙腾想娶她为妻,但却遭公主拒绝。侍中封隆之无妻,公主想嫁给他,孙腾因此嫉妒封隆之,于是陷害封隆之。高祖上书皇帝,免掉了孙腾的朝官,任命他担任外职,不久又复原位。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孙腾入朝担任尚书左仆射,并主持朝廷内外所有的大事。此时西魏进犯南兖,皇帝诏令孙腾统领诸位将领*他们。孙腾生*怯懦,缺少威严谋略,结果失败而返。又拜司徒。当初北境边地战乱兴起时,孙腾丢失了一个女儿,富贵起来后,派人到处访问寻找,却没有获得线索,怀疑女儿成了他人的奴婢。孙腾担任司徒后,凡有奴婢来请求成为良人的,他并不调查真假与否,一概都免除奴婢身份,愿意免除千人的奴婢身份,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女儿。高祖入朝,有人将这一情况作了报告,听说此事,高祖极其恼怒,撤掉了他的司徒官职。调任太保。早些年,博陵人崔孝芬收养贫寒人家的贾姓女子为养女山东省2015年高考模拟冲刺卷(六)语文试题及*解析,崔孝芬死了,他的妻子元更改嫁郑伯猷,也将这个养女贾氏带到了郑家。贾氏年轻美貌,孙腾就将她娶到家来,开始是妾。其妻袁氏身亡,孙腾认为贾氏养了儿子,便扶她做了正,皇帝下诏封她为丹阳郡君,孙腾又请求朝廷将前妻袁氏的爵号回授给贾女。这类违背礼仪、放纵情欲的事还可举出一些。
孙腾早年依附齐高祖,艰辛劳苦,恭谨勤勉,很被信任。当高祖将他安*魏朝廷后,对他寄予重望,但他得志之时,骄狂傲气,予夺由己,求财纳贿,亲近小人,聚敛财物。齐高祖曾经多次指责规劝,但他终于不能改正,因此深受朝野人士的讥讽嘲笑。武定六年四月死去,时年六*岁。
第5篇:《北齐书》阅读*解析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溃。以*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还。竟以疾薨,谥日忠武。韶出总*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j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始设置,明代废止。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5分)
(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5分)
参考*
10.d
11.c(应为:“失恃”指死了母亲,“失怙”指死了父亲)
12.b(“高祖犹豫不决”错误。“时高祖不豫”是高祖身患疾病)
13.(10分)
(1)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贼”“知”“不肖”各1分,大意2分)
(2)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既”“逆”“阵”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姐姐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身边,作为心腹看待。中兴元年,跟随高祖抗抵尔朱兆,在广阿大战。高祖对段韶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怎么办?”段韶回答:“我听说小能战胜大,因为弱小的一方正义而强大的一方邪恶;又听说上天没有偏私,只帮助德行高尚的人。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于是便同尔朱兆交战,尔朱兆*队溃败。因*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段韶跟随高祖征讨玉壁。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城池又没能攻下,高祖便召集诸将,讨论行动方案。高祖对大司马斛律金等人说:“我担心病势沉重,恐怕出现不测,准备把邺下的事务委托给孝先,怎么样?”斛律金等人回答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确实没有比孝先更合适的人选。”于是高祖马上下令段韶镇守邺城。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派将*率领羌夷与突厥合围晋阳。此时正是大雪之后,周人用步卒作为前锋,从西山冲下,离城只有二里多路。诸将都想迎击。段韶说:“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厍,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以逸待劳,打败他们是有把握的。”不久交战,大胜。世祖赏其功,另外封段韶为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派将*侵扰齐国边境。右丞相斛律光首先率领*队出讨,段韶也请求同行。七月,段韶在*中病倒,由于内城还没有攻下,他对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深涧,并无人行之路,只有东南一处有路。敌人如果突围,必定由此撤出,只要挑选精兵在这里把守,自然可以一举成功生擒贼首。”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大溃,其众全被俘虏。段韶病情严重,提前回到了京师。最终病死,谥号忠武。段韶在外总领*务,在内参决朝政,又建有高功,名望极高。平时*情温雅谦和,极有宰相的风度。段韶很吝啬,即使是亲戚故旧,他也一毛不拔。其子段深迎娶公主时,全台省机关的丞、郎们帮着*办了十多天,婚事结束,辞还,他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第6篇:《齐人伐燕,取之》阅读理解*及译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菸液螅?罄雌渌铡=裱嗯捌涿瘢?跬??髦??褚晕???延谒?鹬?幸玻?焓澈??杂?跏ΑH羯逼涓感郑?道燮渥拥埽?倨渥诿恚?ㄆ渲仄鳎?缰?纹淇梢玻刻煜鹿涛菲胫?恳玻?裼直兜囟?恍腥收??嵌?煜轮??病M跛俪隽睿?雌潇改*?蛊渲仄鳎?庇谘嘀冢?镁??笕ブ??蛴炭杉爸挂病?/p>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将谋救燕谋:谋划
b.?菸液螅?罄雌渌苏:新生
c.诛其君而吊其民吊:哀悼
d.系累其子弟系:囚禁
*
c(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谋于燕众如之何其可也?
a.寡人之于国也b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置群而后去之奚为后我
c鸟倦飞而知还d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
*:
c(承接连词,然后a、介词,相当于,与,同、跟;介,表对象,对于,b,副词,表疑问,怎么;副词,表大概,d、介词为了,为;介词,表被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
a(b、燕王虐待百姓,大王(齐宣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大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才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c齐国虽疆土扩大,但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候要出兵攻打齐国。而不是不用担心诸候的反映。d、天下人由于信任商汤,商汤*队每到一地一切秩序正常,***暴君,慰问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
译文:
(2)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译文:
*:
(1)有很多诸候将要谋划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给分点:何以,待)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队。(给分点:状后置,食壶浆,以)
译文:
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齐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企盼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队。如果您***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