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原文及赏析

综合 2024-10-18 02:35:44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壮丽诗境的。过去有人说曹*的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正是像《观沧海》这样的作品。以下是YJBYS对曹*《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赏析,诚邀阅读!

作品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于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接着是四章。题目是后人所加。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北征乌桓(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途经碣石山,作此诗。诗中描写了登山观海所见和想象的雄浑壮丽景象。这里的“沧海”指的是大海,即渤海。

碣石是山的名字,位于今河北乐亭县滦河入渤海口附近,后来被海水淹没。也有一说是指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的碣石山。

“澹澹”指水面平静无波。

“竦峙”意为高高耸立。此处的“竦”通常指“耸”。

“萧瑟”指草木被秋风吹拂发出的声音。

“洪波”指汹涌澎湃的波涛。

“星汉”指银河灿烂,仿佛从大海中涌出来。这里的“行”是指运行。“其”代指大海。星汉作为银河,常用来泛指星辰。

“幸甚”两句是乐府本应用来配乐歌唱的,这里是额外增加的歌词,与正文没有直接的联系。意思是:非常庆幸,让我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作品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眺望苍茫的大海。海面平静无波,山岛高耸屹立。山岛上树木丛生,百草葱茏。秋风吹拂,海浪汹涌。日月行于其中,星汉璀璨。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以此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

作品赏析:

首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俯瞰大海,一览无余。以下十句则展开了对这一景象的描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述了最初望海时的印象,犹如一幅粗线条的画作。海面上平静无波,但是最显眼的是那高耸的山岛,点缀在宽阔的海面上,使得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勾勒出了大海远景的轮廓,接下来逐渐深入描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两句具体描绘了山岛的景象:尽管是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季节,但山岛上树木葱茏,百草茂盛,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海面的景象:仔细观察,海面上竟然波涛汹涌,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涛滔滔。尽管是秋天,但没有一丝凄凉的感觉。作者面对秋风,却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壮丽,展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了辽阔无垠的宇宙,笔墨自如,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展现在读者眼前:辽阔的大海与天空相连,空旷广袤;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都显得微不足道,它们的运行仿佛受到大海的自由驱动。诗人在此描绘的大海既是实景,又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了一种扑朔迷离的宏伟景象,极富有“五岳起方寸”的气魄。这种“笼罩吞吐气象”的表现方式,是诗人内心景象与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壮丽诗境的。过去有人说曹*的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正是像《观沧海》这样的作品。

第2篇:《步出城东门》赏析

《步出城东门》是一首汉代的五言古诗。该诗主要表达了旅客思归之情,上半部分描绘了送别故人的情感,下半部分则表达了无法如愿归乡的愁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原文:

Copy code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译文:

Copy code

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我想渡过黄河水,但是河水深而广。

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注释:

黄鹄: 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鉴赏:

这首早期的五言古诗具有近似民歌的朴素风格,令人深思。诗意平淡,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情感真挚。

诗分为两段,前四句似乎停留在一点上,后四句突然展开,如千里之外高飞;仿佛晴空丽日、山河原野尽在怀抱之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思考。

在分析这凭空而来的力量时,引用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以强调沉默和思考的时刻。前四句似乎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却在这条路上产生了一段沉默的凝想。这种凝神沉默的时刻正是人们深思的时候。

诗中通过描述前日的风雪中故人的离去,以及对黄河水的渡过和化身为黄鹄高飞的愿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最后一句"河水深无梁"则在高潮时再次凝固情感,使得整体诗歌充满力量。

这首诗通过平凡的语言,将美的辩证法则应用得淋漓尽致,化平凡为无尽的言说,展现了艺术的真实*。

第3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

导语:《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下面是诗歌赏析,欢迎参考!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两汉: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相关文章:

第4篇:《出门行》原文及鉴赏

“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这两句是说,要磨剑,不要磨锥。锥磨得再锋利,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比喻人应当着眼于大事,不要斤斤于小利。以事说理,颇有教益。

出自元稹《出门行》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俱用私所珍,升沉自兹异。

献珠龙王宫,值龙觅珠次。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自。

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遣充行雨神,雨泽随客意。

雩夏钟鼓繁,宗秋玉帛积。彩*画廊庙,奴僮被珠翠。

骥?千万双⑵,鸳鸯七十二。言者禾稼枯⑶,无人敢轻议。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门户亲戚疏,匡床妻妾弃。

铭心有所待,视足无所愧。持璞自枕头,泪痕双血渍。

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楚有望气人,王前忽长跪。贺王得贵宝,不远王所莅。

求之果如言,剖则浮云腻。白珩无颜*⑷,垂棘有瑕累。

在楚列地封,入赵连城贵。秦遣李斯书,书为传国瑞。

秦亡汉魏传,传者得神器。卞和名永永⑸,与宝不相坠。

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易得还易失,难同亦难离。

善贾识贪廉,良田无?稚。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注释

⑴出门行: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乐府诗,属杂曲歌辞。

⑵骥?(jìlù):指良马。

⑶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⑷白珩:古代佩玉上部的横玉。形似磬,或似半环。

⑸卞和: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永永:谓长远;长久。

第5篇:《山行》原文及赏析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全诗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片段。第三句中的一个晚字告诉我们:诗人赶路已经一天了,着实需要找一个人家歇歇脚了。抬起头顺着陡峭、蜿蜒、倾斜的石径朝着寒秋之中的山顶望去,就在那白云生处恰恰有了人家。这真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本应该是径直过去的,可就在这时,诗人却突然停车、驻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诗人发现了一片比二月花更加火红、耀眼的枫林。因为太爱这夕阳中的枫林了,旅途的饥渴、劳顿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驻足欣赏是在自然也不过的事了。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为什么呢?

首先是这一诗句脱俗。在古诗中吟诵红叶的诗句并不少见,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惟有杜牧专赏枫叶颜*的鲜艳,而且说它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除、了枫叶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咸备,笼山络野之外,春花无此大观的。所以,杜牧专赏枫叶颜*的诗句与情怀,道骨仙风,超凡脱俗;

其次是情景交融写法非同一般。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是美艳绝伦,但它却常常被一般文人的悲秋意识笼罩。而诗人在这里却以一个大大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去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写,不仅写出了如画的秋景,而且一扫常见的衰飒暗淡,更加突出了身世坎坷的杜牧那高朗、俊逸的气质与胸怀。再从写作的技巧来看,全诗四句,以第四句为重点,前三句都从不同角度为突出第四句起着唤起、烘托、铺垫的作用。靠前句中的寒字是唤起第四句霜叶的铺垫;第二句的白云是从*彩对比的角度来反衬第四句的霜叶的红艳;更为有力的铺垫是第三句的停车和由此突显的爱字,及随后出现的枫林晚中的那个晚字。停车何故?是出于对枫林晚的爱;枫林晚何以这样可爱?是因为,在夕阳之中,满山遍野的枫林红叶红得快要燃烧起来了,这*彩的艳丽,这场面的壮观绝非春花能比。说到此处,全诗的重点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能千古传诵也就不奇怪了。

第6篇:《初夏》原文及赏析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夏天

【名句】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出处】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注】

窗外绿槐**,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南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①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说明】

这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中生活,从反面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面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全词以描写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

“绿槐高柳咽新蝉”这句选取的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繁叶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组成了一片*凉幽静的庭院环境。“咽新蝉”写得特别富有夏天气息,夏天的喧闹少不了蝉的参与。蝉鸣起来像一支悠扬的笛曲,停下来却是戛然而止,没有一点回响,像被东西阻塞一样。

“熏风初入弦”也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更多古诗词名句赏析内容请关注“”

以上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来描写景物,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初夏,鲜明而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