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综合 2024-10-12 21:30:25

必修二的化学内容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涉及有机物的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你知道有机物是什么吗?想知道有机物涉及哪些知识内容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碳*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ch4

烃—碳*化合物:仅有碳和*两种元素组成(甲*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质:无*、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kmno4溶液褪*

②取代反应:(三*甲*又叫*仿,四*甲*又叫四*化碳,二*甲*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质不同)

*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和戊*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质:无*、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质比*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气、*化*、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乙*)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质:无*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高锰*钾褪*。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质:无*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质

(1)乙醇与金属*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乙酯的水解

(3)、苯的*化

(4)、糖的水解

(5)、*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羧*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甲*盐、甲*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钾**溶液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等*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甲*、汽油、已*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而有机层呈橙红*。)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溴苯、*基苯、四*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例外)、一*甲*、甲醛。

12.浓硫*、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

2.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3.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4.高一化学必修二必备的知识点

5.高中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篇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碱中和反应(中和热)。③金属与*、水反应制*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但过氧化*的分解是放热反应)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助颜*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的)

③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

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篇二: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点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反应物总)

≠e(生成物总),当e(反应物总)>e(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反应物总)<e(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变现为热量的变化,也可变现为光能、动能等能量形成,b是错误的;a从能量变化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正确;c、d都是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描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差能量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表现为吸热反应。*:b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有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则该反应进行后一定是吸收热量的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

*:c

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如碳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量。abd都是正确的。

【例5】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总能量一定小于m、n的总

能量。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要大于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的总能量。故选d。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篇三:人教版必修2高一化学下第二章学习教案详尽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靠前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学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及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2.了解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常用电池的化学反应。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

e应。

2+h2*①②③例题.a练习ac练习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生石灰b.固体nacl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

11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例题.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练习.已知反应x+y=m+n)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

c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巩固练习

1(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

2.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12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直接转化为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作负极,负极发生反应,

电极反应式:负极现象:正极: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5例题.ac练习a练习a.c

(6(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负极反应是反应,正极

反应是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气速率比纯锌制*气快。②比较金

属活动*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13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试剂(koh等)。

例题.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

-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2e=2lib.负极反应:i2+2e=2i

c.总反应是:2li+i2=2liid.金属锂作正极

++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3

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必修一的化学课本时,会碰见很多理论*的知识概念,你知道物质的量是什么吗?关于物质的量这个内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3)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物理方法

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化学方法

①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胶体)+3hcl

②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

4、胶体的*质:

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电荷,同*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3+>fe3+>h+>mg2+>na+

*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

(2)加入带异*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将盐卤()或石膏()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③明*、溶液净水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水泥硬化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硅胶的制备:含水4%的叫硅胶

⑩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透光*好

化学:化学稳定*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h2sio3)

**很弱(弱于碳*)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应用可溶*硅*盐和其他**比硅*强的*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盐

硅*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七、*气

物理*质:黄绿*气体,有****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进入鼻孔。

化学*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气形成的溶液为*水,为浅黄绿*。其中次**hclo有强氧化*和漂泊*,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有弱**,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有效*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染料和*品

八、*离子的检验

使用**银溶液,并用稀**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1.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3.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整理归纳

4.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5.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总结

6.高中化学必修1重点知识点归纳

有关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co2↑+2h2o+so2↑

还能氧化排在*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气。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稀硫*: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碱指示剂紫*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愉快!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5

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学习化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观察到很多有趣的化学反应。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点燃①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h2+o2===2h2o

高温②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h2+cuo===cu+h2o

2、氧化还原反应: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

有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

点燃

h2+cl2===2hcl(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

⑪双线桥

①箭头由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相应元素

②在线上标出“失mxne-”或得“mxne-”(m表示变价院子个数,n表示

一个原子化合价的变化的数目,mn为1时,省去不写)

⑫单线桥

①在反应物中,箭头由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②在箭头上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

二、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氧化剂是具有氧化*,使另一种物质被氧化而本身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即“得降还氧”(化剂)

还原剂是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剂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又降的反应叫歧化反应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的强弱(前强后弱)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离子反应

1、定义:在溶液中进行,至少有一种物质能写成离子形式的反应。

能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可溶*强电解质(即强*、强碱、可溶*盐)。凡含有na+、k+、nh4+、no3-、cl-、so42-六种离子的只有agcl、baso4不容,不含以上六种离子的只有ba(oh)2溶,其余均不溶,

caso4、ca(oh)2、mgco3、ag2so4在反应物中作可溶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

在生成物中作沉淀(不写)。

2、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有离子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斌配平

②把可溶*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③把等号两边相同的相同数目的离子消掉

4、中和反应的实质

①实质:*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的反应,即h++oh-==h2o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反应,而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5、属于离子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在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

②强氧化剂(如hno3、h2so4、fe3+、cl2、br2、**kmno4溶液)与强还原剂(如fe2+、so2、so32-、i-、s2-)之间的反应

注:可溶*碳*盐与强*反应都满足2h++co32-==h2o+co2↑

所有的强*、强碱之间的反应不生成沉淀的都满足h++oh-==h2o

离子共存:同组离子间,不能相互反应(即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水、沉淀、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一、*的*质

1、物理*质:银白*,有金属光泽,质较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于100℃

2、化学*质:具有很强的还原*,是活泼金属

⑪与非金属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4na+o2==2na2o(白*固体)

点燃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浅黄*固体)

②与*气反应2na+cl2==2nacl

③与硫反应2na+s==na2s(*和硫的混合物可能发生*)

浮:密度比水小

现象熔:熔化成液态小球(熔点低,低于100℃)

游:在水面上不停游动(有气体生成)

红:加*酞试液的水变红(生成物显碱*)

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

⑬与某些氧化物反应:4na+3co2==2na2co3+c

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看naoh

是否与盐发生反应。

二、*的存在与用途

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或离子)

2、*的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3、*的保存:少量金属*保存在煤油中

4、用途:①制取过氧化*②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③用来还原某些贵重金属④用在电光源上

1.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要点梳理

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高一化学必修2常考知识点总结

4.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5.高中必修一生物必背知识点

6.高一的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备知识点总结6

对于高一时期学习的必修一化学,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在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浓hno3被还原的产物一般为no2、稀hno3被还原的产物一般为no、浓h2so4被还原的产物一般为so2等。

又如so2、h2so3、so32-、hso3-等均被常见氧化剂**kmno4(还原产物为mn2+)、hno3(略)、cl2等卤素单质(还原产物为cl-等卤素离子)、o2(为h2o)、h2o2(为h2o)、fe3+(为fe2+)等氧化生成so42-;而s2-、hs-、h2s-等均被常见氧化剂**kmno4、hno3、cl2等卤素单质、o2、h2o2、fe3+等氧化生成s单质。还如上述铁元素的各种变价反应等等。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三守恒”(守恒思想)。

2.“强制弱“规律(强制弱的转化思想):

①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初三化学规律,注意特殊:金属*、钾等不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

②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

cl2+2br—==2cl—+br2br2+2i—==2br—+i2i2+s2—==s↓+2i—

2h2s+o2==2s↓+2h2oh2s+x2==s↓+2h++2x—(x=cl、br、i)

3cl2+2nh3==6hcl+n23cl2+8nh3==6nh4cl+n2

注意特殊:*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

③强*制取弱*:

hcl+naclo==hclo+nacl2hcl+na2co3==co2↑+h2o+2nacl

co2+h2o+ca(clo)2==2hclo+caco3h2so4+na2so3==so2↑+h2o+na2so4

注意特殊:h2s+cuso4==cus↓+h2so4

④强碱制取弱碱:

3naoh+fecl3==fe(oh)3↓+3nacl2naoh+cuso4==cu(oh)2↓+na2so4

naoh+nh4cl==nh3↑+h2o+nacl(铵盐遇碱放出氨气)

ca(oh)2+2nh4cl2nh3↑+2h2o+cacl2

3.*式盐与正盐的反应规律:

①碳*或亚硫*的*式盐受热可分解生成相应的正盐、h2o、co2或so2。

2nahco3na2co3+co2↑+h2oca(hso3)2caso3+so2↑+h2o

②正盐与相应的多元*或多元*酐反应生成相应的*式盐。

na2so3+so2+h2o==2nahso3na2s+h2s==2nahs

③多元*或多元*的*酐与过量可溶*碱反应生成正盐。

h2so3+2naoh==na2so3+2h2oco2+ba(oh)2==baco3↓+h2o

④多元*或多元*的*酐与少量可溶*碱反应生成*式盐。

so2+naoh(少量)==nahso3h2s+naoh(少量)==nahs+h2o

4.相似类比法(类比思想):

如在*水中通入s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

在溴水或碘水中通入s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类比书写为:

br2+so2+2h2o==h2so4+2hbri2+so2+2h2o==h2so4+2hi

在亚硫*溶液或亚硫**溶液中通入*气的化学方程式类比书写为:

cl2+h2so3+h2o==h2so4+2hclcl2+na2so3+h2o==na2so4+2hcl

在亚硫*溶液或亚硫**溶液中滴入溴水或碘水的化学方程式类比书写为:

br2+h2so3+h2o==h2so4+2hbrbr2+na2so3+h2o==na2so4+2hbr

i2+h2so3+h2o==h2so4+2hii2+na2so3+2h2o==na2so4+2hi

又如将co2气体不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

将so2气体不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类比书写为:

so2+ca(oh)2==caso3↓+h2oso2+caso3+h2o==ca(hso3)2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

(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标签便告成。

解释:

1、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这两句的意思说明了摩尔溶液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定容。

2、室温洗涤莫忘记:"室温"的意思是说溶解时往往因溶解的放热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必须冷至室温以后再转移定容。"洗涤"的意思是指移液后,必须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皆并入容量瓶中,然后再定容。

3、摇匀标签便告成:"摇匀"的意思是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标签"的意思是说要贴好标签,标明溶液浓度和配制的日期。

二、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气体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写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电荷要看清。

三、*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逢,隔网热瓶*气生。

盐水硫*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释:

1、二氧化锰盐*逢,隔网热瓶*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气中的*化*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分别除掉混在*气中的*化*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化*,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气有毒)。

四、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释:

1、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联想:

(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

(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酞即变红"、"两*遇氨冒白烟"。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

(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1.高一化学必修一必备的知识点

2.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3.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

4.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整理归纳

5.高一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6.高一化学必修一重要的知识点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

想掌握好必修二的化学内容,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物质的溶解*

1、盐的溶解*

含有钾、*、**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

溶于水的碱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碱中fe(oh)3是红褐*沉淀,cu(oh)2是蓝*沉淀,其他难溶*碱为白*。(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其他沉淀物能溶于*。如:mg(oh)2caco3baco3.等。

3、大部分*及**氧化物能溶于水,(**氧化物+水→*)大部分碱*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碱*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铵*皆可溶、盐*盐不溶银亚*;硫*盐不溶钡和铅、碳**盐多不溶;多数*溶碱少溶、只有钾*铵钡溶。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气。

10、导电*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根(如nh4+、oh-);*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靠前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高中必修2化学知识点归纳

2.必修二化学所有知识点

3.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4.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要点梳理

5.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6.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8

其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任务挺重的,整个高中学习的化学内容多数都是在高一的时候就接触了,其中必修二的化学内容特别重要。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靠前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和非金属*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起反应置换出*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氧化物的碱*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气生成气态*化物的难易及气态*化物的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质不同,化学*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金属*)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逐渐增强,还原*——→逐渐减弱,气态*化物稳定*——→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逐渐增强,碱*——→逐渐减弱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反应制取*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碳*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ch4

烃—碳*化合物:仅有碳和*两种元素组成(甲*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质:无*、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kmno4溶液褪*

②取代反应:(三*甲*又叫*仿,四*甲*又叫四*化碳,二*甲*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质不同)

*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和戊*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质:无*、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质比*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气、*化*、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乙*)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质:无*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高锰*钾褪*。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3h2

1.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重点归纳

2.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3.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5.高中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6.高中必修二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9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靠前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和非金属*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起反应置换出*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氧化物的碱*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气生成气态*化物的难易及气态*化物的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质不同,化学*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金属*)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逐渐增强,还原*——→逐渐减弱,气态*化物稳定*——→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逐渐增强,碱*——→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和非极*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p="">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水反应制*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气速率比纯锌制*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