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

综合 2024-10-03 18:47:21

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对那些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感兴趣,那么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一张字条成就一位大师

美国律师厄尔痴迷写作,可是收效甚微,一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有一年,他又写出一部侦探小说,投给著名的侦探文学杂志《黑面具》。杂志社发行部经理审读书稿后,在便条上写了一段评语,连同书稿交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读过字条,自作主张,把字条夹在书稿中,一并寄回给厄尔。

拆开邮件,厄尔读过字条,不禁感到无地自容。原来,那字条把他的作品批得一无是处,称它是文字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也许会将这种侮辱人的东西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几脚。可是,厄尔没有这样做。在情绪平复之后,他重新读了一遍字条,接着又读了一遍……一连好几遍,结果,字条上有几句话令他眼前一亮。

那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故事中人物的语气生硬,讲话像在背字典,而作者安排的剧情似乎是长了长长的胡须,看起来就像是在路易斯安娜州河边的原生橡树上,垂挂着西班牙苔藓。”

这几句刻薄的评语,使得一度被退稿差评打蒙的厄尔清醒起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病症在哪里。于是,他静下心来,将小说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使人物语言变得非常鲜活,故事情节也显得极为新奇曲折。最终,厄尔的这部小说被《黑面具》买下,取名《尖叫的骷髅》刊登在当年12月的杂志上,结果,好评如潮。

从此,厄尔一发不可收,创作热情高涨,每周除了两天从事律师工作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写作,平均每月能够写出20万字。他一生**写下146部著作,其中85部小说每部都有百万余册的惊人销量。

厄尔的全名是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家,可以这么说,他是被一张字条成就的大师。看得出来,当初,他的非凡之处,就在于能够把难听的骂声重温一遍又一遍,并从中咂摸出别样的滋味。

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好脾气的潘光旦

14岁时,潘光旦被保送清华大学。大二时,右膝盖感染结核菌,最终治疗无效,不得不截肢,终生架拐行走。这就免不了被同学取笑,但潘光旦对此从不在意。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讲到遗传时举例,德国生物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将老鼠的尾巴斩断,看看断尾老鼠的后代是否也断尾。下课后,同学们围住潘光旦笑道:“你将来生下的子女,是单腿还是双腿呢?”潘光旦明知大家是在捉弄自己,一点也不恼,还一本正经地说:“那还用说,老子长着什么样的腿,子女自然就要长什么腿了,不然就麻烦了。”

1940年夏,潘光旦应邀在西南联大演讲,在讲到孔子时说:“对于孔老夫子,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在台下高喊:“潘先生,您讲错了。”潘光旦一愣,随即明白了,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缺失的一条腿,马上大声更正道:“对不起,确实讲错了,对我来说应该是四体投地。”引得同学们大笑。

“文革”中,潘光旦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造反派明知他只有一条腿,连行走都不方便,却偏要让他拔草,还不准带小板凳,他只得坐在地上,以手拄地艰难前移。即便如此,他也从不叫屈。如他的老同学、燕京大学校长梅贻宝所说:“光旦秉性温和忠厚,论语上说的‘温、良、恭、俭、让’诸美德,他当之无愧。”

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高仓健的个人修养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一生拍了两百多部电影,荧幕上塑造了诸多硬汉形象,赢得众多影迷对他的喜爱。熟悉他的圈内人士,对他的人品更是赞不绝口。

20xx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邀请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高仓健出演剧中的男主角。在云南拍摄基地,这天下午6点左右,安排高仓健的戏已经拍完。由于拍摄基地条件比较艰苦,张艺谋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就对高仓健说道:“您老先回酒店休息吧,我们再补拍一些其中的镜头。”高仓健老人点头离去了。

9点左右,一位副导演准备先回酒店,意外发现高仓健竟然在拍摄不远的空地上站立着,并没有离开。他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高老师,您怎么不回酒店休息啊。”高仓健微微一笑道:“全体工作人员和导演都还在这里工作,我怎么能一个人回去呢?”这位副导演接着说道:“那您也不能这么辛苦站在这儿,可以回到拍摄基地坐下喝点水之类的……”老人解释:“我怕打搅到你们,所以我才站在这里。”

高仓健老人就这样在山拐角处,一站就是三个小时,直到全体工作人员收工上车走,这位老人在不远处远远鞠躬完毕,才离开。老人充满魅力的个人修养,永远值得人们去尊敬和怀念。

成功名人们的励志小故事:刘德华假痴不癫,戏耍老友

20xx年9月23日,应影坛大佬洪金宝的邀请,刘德华欣然前往俄罗斯海参崴,在洪金宝的新片《老卫兵》中,客串一个嗜酒烂赌、毫不顾家,最终被老婆、女儿抛弃的小混混。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华仔,一直是位好丈夫好父亲,不仅夫妻恩爱,而且对2岁的女儿更是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于是,在拍摄现场,便有相熟的记者朋友和他开玩笑道:“这个角色与你的生活反差那么大,能演好吗?”“凡事都有靠前次嘛!”华仔说。“说到靠前次,我想到了**有一档极为火热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你是否有兴趣也去凑个热闹呢?”闻此,华仔笑道:“这个嘛,我得先问一下我老爸肯不肯。”“这个事也要请示你老爸?”见对方上套之后,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要喽!不知道我老爸带我去,他们肯不肯要?”听到这话,朋友禁不住乐而开怀。

面对朋友之问,本可以直接用“不去”回答的刘德华,却佯装不知《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性质,以“问老爸”一语让对方产生误会;记者果然上套,他仍然假痴不癫,以“老爸带着我,他们肯不肯要”来消解对方的误会。由于这番出人意料的话语,既将“不去”之意暗含其中,又使人领略到一波三折之趣,记者乐而开怀自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