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摄影拍摄技巧总结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我们再针对逆光的拍摄,做一整理及说明。以拍摄人像为例,太阳(或光线)在人像的后方,整个场景的光线分布,人像的脸部、正面,会呈现相对较暗的情况,这便是所谓的“逆光拍摄”。
大部份的相机会预设以全部的取景画面做为测光的依据,由于逆光环境,人像的后方光线已相对较强,在平均计算之后,相机便会认为人像的正面之*暗情况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逆光环境,会拍出“大黑脸”的原因。
解决方案
1.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观念,来处理“逆光的摄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来让脸部更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会提升整张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脸部变得亮一些,背景也会跟着变亮,而导致背景的细节有所丧失。
2.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例如上图,由于光线从模特儿的后面射入,我们在模特儿的前面以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便可以轻易地达成脸部的光线,为正常的曝光情况。
反光板的选择
在艳阳下,可以使用白*的反光板,以求光线的柔和,在*天,则可使用银*或金黄*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线。
事实上,你也可以自制反光板,利用保丽龙板,银*的纸,剪贴成自制的反光板。逆光的摄影是一常用的手法,妥善地应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补光器材,会让拍摄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篇:儿童摄影逆光拍摄技巧
当小孩子与阳光结合一起,呈现出的是一副阳光、可爱的画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儿童摄影逆光拍摄技巧,欢迎阅读。
一.拍摄时间
要有明显的逆光效果,还得是在晴天拍摄。理论上说,一天里有阳光的时间里都能拍摄逆光照。不过拍逆光照最黄金的时间是傍晚,太阳落下前1-2个小时内,此时拍摄的逆光照片一般被公认为是所有逆光类型中最美的一种。
因为此时夕阳的光线柔和,带着黄金的光泽,人物和背景的反差小,很容易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拍出打动人的情绪片儿。
就季节而言,冬天的光线比夏天更软更透亮,更适合拍摄,基本全天都合适拍逆光。就具体的拍摄时间而言,这段黄金时间夏天一般出现在约5点半——7点,冬天一般出现在约4点——5点(不同月份,不同纬度会有变化,这个就需要大家在自己的所在地多加观察了。
二.器材的选择
相机这个东西,一般说来还是贵的拍出来片子好看。首先得用个单反,其次得有个大光圈的镜头。这样拍出来的逆光片才能好看。那种*彩和画质,用小数码微单之类拍的片子后期做到死也做不出来的。
只要是单反,入门级别也都可以。镜头么,大家手里有啥就用啥,不过肯定大光圈的牛头效果比狗头强的不是一点。
三.拍摄设置
M档手动!必须的!因为太阳落山之前,光线是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而且逆光的光比(不明白“光比”请百度)比较大,所以你要让曝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用A档或T档,都不可靠。
白平衡:raw格式拍摄,其实白平衡的设置问题不是很大了,可以设置为自动。
测光:
很多人会说“逆光用点测光啊”,但是在实际拍摄中我发现还是评价测光好用。点测光时你是对人脸部测光(如果不是拍剪影的话),拍出来背景会过曝或者没层次。而评价测光则会兼顾人物的测光和背景的测光,取一个平均值,这样即便片子的曝光不理想,也不会出现人物过暗或者背景过曝导致后期都无法调整的情况出现。
对焦:
逆光下,尤其是大光圈的时候,特别还有镜头不是那么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法对焦或者对焦慢的问题。轮速度,自动对焦肯定快很多,尤其是拍小盆友,手动对焦简直是扯淡(除非拍睡着的小盆友)。轮方便*,那么小个取景框,要看清楚是否合焦,眼睛都累死了。
所以,还是得自动对焦。至于对焦难,提供三个小方法:
1,请使用遮光罩。
2,对焦的时候用手在镜头上方遮挡住直射光线,对人脸对焦后,移开手,再按快门(这个就考验单手持机了)
3,稍微移动(或蹲低或站高)一下你的位置,用被拍摄者挡住直射光,对焦后再重新构图。
四.怎么拍
1.正逆光
这个不是一个常规的分类,只是我为了方便大家明白取个名儿。
正逆光就是相机正对着太阳,阳光进入镜头,出现“吃光”的情况,大多数有“雾蒙蒙”的感觉。
正逆光有时候因为反差过高,会让被拍摄人物过暗,或者人物曝光正常了,背景就过曝了,这样的光线环境就要让太阳偏一点儿,变成侧逆光。
2.侧逆光
就是说不正对着太阳,让光线稍微斜一点儿射入画面。或者虽然是正对着太阳,但是不让阳光直射入镜头(通过蹲低或站高有时候可以达到目的)。
第3篇:逆光摄影拍摄技巧
逆光摄影并不是一个新鲜题目,是摄影的基础课题,而大部份作者都有写过或提及过这种摄影方法及其运用。我很喜欢用逆光拍摄,所以也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正面光又叫做顺光,是旅游、风景、人像摄影时很受大家喜爱的一种光源,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能照亮被摄体,使得被摄体与背景的天和环境曝光度一致而达到光比均衡的效果,因此在顺光下拍摄的照片很难会有*影过暗或亮部过亮的问题,且能使得颜*看起来比较饱和。不过正面光的被摄体往往都因为正面向着太阳,拍摄人物的话往往无法睁开眼睛,被摄体在照片内表情自然也不会太好。
正光人像拍摄
纯粹的正面光会使影像看起来缺乏立体感,有时候,我们还是喜欢稍微有点角度的光线,如侧光或逆光。侧光或逆光拍摄较能突显被摄体的立体感。不过因为光线照射角度关系,使得这两种光线在拍摄时会产生较大的反差,增加拍摄时的困难度,人像摄影时被摄体面上会出现*影,我们通常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之类的东西对人像*影部份稍作补光。
逆光人像拍摄
逆光合照-记得三年前带着闪灯班学生们到外景拍摄时见到背景有很美的黄昏光,大叫一声,大家一齐望过来,留住了快乐和感动的一刻。
话说容易,如何处理逆光呢?
其实运用逆光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被摄体处于背光位置而拍摄时不理会背景亮度而重点测光在被摄体上(大背光),这种表现方法除了较为自然而且有梦幻感觉,此时如果直接将镜头对准太阳拍摄,且尽可能的放大光圈,光圈越大,光线扩散的程度就越高,梦幻的感觉就更加强烈,而且会有美丽的光斑效果。这样拍摄时如果想背光位置*影减轻,可以利用反光板来补光。不过大背光只会呈现一片死白的天空,丧失了背景的细节。
闪光灯补光的逆光处理方法
什么是压光?压光其实说穿了也不过就是补光罢了,只是在影像的表现上看来好像背景光被闪光灯的补光给压了过去,因此多数人称此为“压光”,其实压光也是跟补光的方法一样,只是补上去的闪光输出量比背景光量一样甚至更亮。这种拍摄法在商业上较为多见,是种能表现时尚、细腻光影层次的拍摄方法。除了可以突出被摄体,还可以令背景细节(如天空的云层)呈现(是大背光拍摄丧失的背景的细节)。
拍摄方法如下:
拍摄时必须先对背景天空测光,若天空背景的曝光量为f/11、1/200秒、ISO100,测好背景天空后,接着将相机调成M模式,并将光圈、快门、ISO值设定为f/11、1/200秒、ISO100。
使用闪光灯同步快门1/250秒的快门时间,主要是因为相机和大多数引闪器只能支持1/250秒的闪灯同步(x-sync),只要相机快门速度超过1/250秒的上限,就无法与闪光同步,拍摄出来的影像无法完全接收到闪光灯的光线。不过有些高阶引闪器可支持高速同步,但虽然没了快门速度限制闪光灯同步的问题,但随着快门速度越高,闪光灯的GN值也会越弱。虽然快门跟闪光灯的最高同步速度是1/250秒,但因为不是所有相机和引闪器+闪光灯都能以最高同步速度运作(通常是引闪器的质素有关),所以安全起见通常都以1/200秒或1/160秒为安全线。
当光圈、快门、ISO值都设定后就使用闪光灯对人像补光,使人像的曝光能增加至与背景天空的曝光量相同。而白平衡就调至"SunLight"(太阳)。
当天拍摄我有一位很贵的"灯童"
以上的方法如果闪光灯的输出率加高一级,而背景光量度就用光圈减少一级(f/16)以致背景变暗(也是暗一级),就会出现闪光灯比背景光的补光情况,就是所谓的"压光"了。
这样的压光是用小光圈(f/16),景深相对较深,被摄体和背景一样清晰,如果想要浅景深效果(前清后朦),就须要用到大一点的光圈(如f/2.8)。当用到大光圈高快门的时候闪光灯就须要超越1/250秒的闪灯同步,当超越1/250秒的闪灯同步后就叫高速闪灯同步HighSpeedSync(HSS)了。
运用高速闪灯同步时连接相机和闪光灯的媒介是有要求的,普通数百港元的引闪器只能给我们1/250秒以下的快门同步速度,我们可以选择进阶的引闪器,或我最喜欢又最平宜的引闪线,引闪线能够支持TTL和高速闪灯同步,非常方便和准确,价钱又合理,它的较早缺点就是只可以用一支灯,如果用多支闪灯就只好选用进阶的引闪器了。
第4篇:逆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逆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它同样是为画面的情绪而来。图片的生命在于表现力和它传达的情绪,光,是画面的笔墨,它谱写了画面最原始的基调,一切技术层面的东西,都是为画面的主题而生。取景框里的人物在逆光之下,让人感动到哽咽……或忧郁,或清新,或唯美,这都是逆光带给我的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下面来看看摄影师梁小铁分享给我们的拍摄逆光的小技巧和经验心得吧。
1.展现逆光中轮廓的美
【轮廓】逆光拍摄中一个独特的魅力便是对主体轮廓生动的表现。用逆光照亮主体的轮廓,让光在主体身上勾勒出生动的线条的同时,逆光更可以让模特的头发展现得更加出众。
【大光圈】这里我使用了我最喜欢的50F1.4,大光圈标头虚化的空间感着实令我着迷。拍摄光位处于模特右斜后方画面左上角的天空,头发的轮廓很漂亮。我放了一块反光板横置于模特的左前方,这样来可以形成模特眼中的眼神光。
2.逆光渲染主体的气势
【情绪】这组照片中,我想表现的是一种率真的范儿。我让逆光的光源处在构图中重要的位置,并让光线漫过主体,试图让迎面而来的光来加强模特的气场,让画面的情绪更具感染力。
【环境】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室内,镜头同样选择的是50F1.4,光圈打到F2,既保证成像的质量,同时也保证虚化的空间感。使用全局测光,EV+0.7保证画面的亮度,同时也可以使从窗外漫进来的光更加强烈。中心构图,我想使模特的气场更加强烈和直接。模特背后的逆光与模特相映衬,并把模特推到了画面的前方,画面的情绪得到加强。
3.焦点变化营造静态“动感”
【移焦】通过焦点的移动,可以营造一种静态中的“动感”。想到这样的方法,得益于电影《南京南京》,很佩服电影里短焦大光圈的移焦运用,给人以极强的空间感。这种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同样可以用在这种清新的片子里面。
【对焦点】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想表现女孩儿本身的欢快,依旧用的501.4这种大光圈镜头,制造浅景深,在迅速拍下靠前张照片时,女孩儿不经意地轻轻转了一点头,我随即将对焦点移到她的耳环,OK,后期再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正是我想要的感觉。
逆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它同样是为画面的情绪而来。图片的生命在于表现力和它传达的情绪,光,是画面的笔墨,它谱写了画面最原始的基调,一切技术层面的东西,都是为画面的主题而生。取景框里的人物在逆光之下,让人感动到哽咽……或忧郁,或清新,或唯美,这都是逆光带给我的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下面来看看摄影师梁小铁分享给我们的拍摄逆光的小技巧和经验心得吧。
1.展现逆光中轮廓的美
【轮廓】逆光拍摄中一个独特的魅力便是对主体轮廓生动的表现。用逆光照亮主体的轮廓,让光在主体身上勾勒出生动的线条的同时,逆光更可以让模特的头发展现得更加出众。
【大光圈】这里我使用了我最喜欢的50F1.4,大光圈标头虚化的空间感着实令我着迷。拍摄光位处于模特右斜后方画面左上角的天空,头发的轮廓很漂亮。我放了一块反光板横置于模特的左前方,这样来可以形成模特眼中的眼神光。
2.逆光渲染主体的气势
【情绪】这组照片中,我想表现的是一种率真的范儿。我让逆光的光源处在构图中重要的位置,并让光线漫过主体,试图让迎面而来的光来加强模特的气场,让画面的情绪更具感染力。
【环境】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室内,镜头同样选择的是50F1.4,光圈打到F2,既保证成像的质量,同时也保证虚化的空间感。使用全局测光,EV+0.7保证画面的亮度,同时也可以使从窗外漫进来的光更加强烈。中心构图,我想使模特的气场更加强烈和直接。模特背后的逆光与模特相映衬,并把模特推到了画面的前方,画面的情绪得到加强。
3.焦点变化营造静态“动感”
【移焦】通过焦点的移动,可以营造一种静态中的“动感”。想到这样的方法,得益于电影《南京南京》,很佩服电影里短焦大光圈的移焦运用,给人以极强的空间感。这种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同样可以用在这种清新的片子里面。
【对焦点】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想表现女孩儿本身的欢快,依旧用的501.4这种大光圈镜头,制造浅景深,在迅速拍下靠前张照片时,女孩儿不经意地轻轻转了一点头,我随即将对焦点移到她的耳环,OK,后期再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正是我想要的感觉。
4.制造唯美的逆光剪影
【唯美】相信无论是风景还是人像,夕阳的美丽是每个摄影爱好者都不想错过的,拍摄这幅图的时候,想营造一种安静的经典的唯美,所以选择剪影的表达方式。
【曝光补偿】利用EV值增加2档,制造剪影的效果,虽然在室内环境中可能会用高感光拍摄,虽然会造成一些噪点,但有时候这种颗粒的感觉也是我们拍剪影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创意效果。
5.逆光的“缺点”和“优点”
【突破】对于逆光来说,镜头的眩光和鬼影通常是最忌讳的,各大镜头厂家都通过诸如改良镜头镀膜工艺等等技术手段来消除它,我想说的是,存在即有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灵活地运用一些镜头的“缺点”,敢于突破惯例,总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6.后期中加强逆光的效果
【渲染】镜头并未很直接对向光源,逆光的包裹感并未充分地体现在画面上,这让画面的构成显得有些平淡,所以后期过程中,用软件中的光源滤镜在画面上方加强了逆光的渲染效果,想让新人脸上有些暖暖的朦胧效果,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画面更佳的表现力。
【美白】用50标头1.4拍摄,原片整个调子较灰*,光线较为柔和平均,因为我只想表现模特安静平实的状态,背后是巨大的自然光源,在后期中,让模特面部完全过曝,但是这种过曝的自然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所以我在画面的右上角加强了一个眩光效果,使得光源有指向*,同时也让发*有了层次,整个画面多了一丝光彩。
第5篇:儿童摄影逆光拍摄技巧
导语:当小孩子与阳光结合一起,呈现出的是一副阳光、可爱的画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儿童摄影逆光拍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拍摄时间
要有明显的逆光效果,还得是在晴天拍摄。理论上说,一天里有阳光的时间里都能拍摄逆光照。不过拍逆光照最黄金的时间是傍晚,太阳落下前1-2个小时内,此时拍摄的逆光照片一般被公认为是所有逆光类型中最美的一种。
因为此时夕阳的光线柔和,带着黄金的光泽,人物和背景的反差小,很容易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拍出打动人的情绪片儿。
就季节而言,冬天的光线比夏天更软更透亮,更适合拍摄,基本全天都合适拍逆光。就具体的拍摄时间而言,这段黄金时间夏天一般出现在约5点半——7点,冬天一般出现在约4点——5点(不同月份,不同纬度会有变化,这个就需要大家在自己的所在地多加观察了。
二.器材的选择
相机这个东西,一般说来还是贵的拍出来片子好看。首先得用个单反,其次得有个大光圈的镜头。这样拍出来的逆光片才能好看。那种*彩和画质,用小数码微单之类拍的片子后期做到死也做不出来的。
只要是单反,入门级别也都可以。镜头么,大家手里有啥就用啥,不过肯定大光圈的牛头效果比狗头强的不是一点。
三.拍摄设置。
M档手动!必须的!因为太阳落山之前,光线是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而且逆光的光比(不明白“光比”请百度)比较大,所以你要让曝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用A档或T档,都不可靠。
白平衡:raw格式拍摄,其实白平衡的设置问题不是很大了,可以设置为自动。
测光:
很多人会说“逆光用点测光啊”,但是在实际拍摄中我发现还是评价测光好用。点测光时你是对人脸部测光(如果不是拍剪影的话),拍出来背景会过曝或者没层次。而评价测光则会兼顾人物的测光和背景的测光,取一个平均值,这样即便片子的曝光不理想,也不会出现人物过暗或者背景过曝导致后期都无法调整的情况出现。
对焦:
逆光下,尤其是大光圈的时候,特别还有镜头不是那么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法对焦或者对焦慢的问题。轮速度,自动对焦肯定快很多,尤其是拍小盆友,手动对焦简直是扯淡(除非拍睡着的小盆友)。轮方便*,那么小个取景框,要看清楚是否合焦,眼睛都累死了。
所以,还是得自动对焦。至于对焦难,提供三个小方法:
1,请使用遮光罩。
2,对焦的时候用手在镜头上方遮挡住直射光线,对人脸对焦后,移开手,再按快门(这个就考验单手持机了)
3,稍微移动(或蹲低或站高)一下你的位置,用被拍摄者挡住直射光,对焦后再重新构图。
四.怎么拍
1.正逆光
这个不是一个常规的分类,只是我为了方便大家明白取个名儿。
正逆光就是相机正对着太阳,阳光进入镜头,出现“吃光”的情况,大多数有“雾蒙蒙”的感觉。
正逆光有时候因为反差过高,会让被拍摄人物过暗,或者人物曝光正常了,背景就过曝了,这样的光线环境就要让太阳偏一点儿,变成侧逆光。
2.侧逆光
就是说不正对着太阳,让光线稍微斜一点儿射入画面。或者虽然是正对着太阳,但是不让阳光直射入镜头(通过蹲低或站高有时候可以达到目的)。
第6篇:逆光拍摄技巧
导语: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逆光拍摄技巧,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逆光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左右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摄影的本质是光,光是摄影的命脉和灵魂。刘半农先生曾说过:“景物虽好,而不能采取适当的光,画面仍是死的。”
摄影中的逆光应该是最俱表现力的一种光线。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靠前、质感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优秀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明度和饱合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下平淡无味的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视觉的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逆光就是一把很好的“剪*”。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彩还原差,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它还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还有,它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格,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影之中,形成以深*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格。同时,由于影调反差对比度较大,明暗光线布局强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欠借助强光加以冲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以取得扬长避短之效。
第四、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彩饱和度高,背景*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