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v,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中书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内名。”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v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v条其奸中宗不纳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在所库赀以赎生,?v上疏以为:“江南鱼鳖之利,衣食所资。江湖之生无既,而府库之财有限,与其拯物,不如忧民。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视,钱*日至,网罟岁广,施之一朝,营之百倍。若回所赎之赀,减方困之徭,其泽乡矣。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v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v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v自附,?v深自拒绝。
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托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v明切也。未几,除刑部尚书。?v方雅有学识,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会病卒,年六*,赠黄门监,谥曰贞。遗令薄葬,毋还乡里。
?v沉正方雅,识治体。葬日,苏?、毕构、马怀素往祖之,哭曰:“非公为恸而谁恸欤!”?v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总二十卷,?v所著甚多。尚一终清源尉,尚贞博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义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v条其奸/中宗不纳/
b.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v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v条其奸/中宗不纳/
c.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v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v条其奸/中宗不纳/
d.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v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估势/?v条其奸/中宗不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谥号是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质的称号。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v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中书舍人时,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中的钱财以赎生,李?v上书认为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
b.李?v品*刚正,不畏权贵,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v依附,李?v坚决拒绝。
c.李?v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识治体,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当他去世埋葬的时候,苏?、毕构、马怀素为之痛哭不已。
d.李?v年轻时被中书令薛元超预测将驰名海内。后来,他考中进士,并且一路升迁,直至刑部尚书,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v不可耳!”
参考*
4.a(“才中御史者”指具备御史才能的人,不可分开;叶静能是人名,不可分开)
5.c(“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6.d(“一路升迁”有误)
7.(1)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典”“请谒”“蹊径”各1分;句意2分)
(2)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v不能通过啊!”(“有求官者”定语后置,1分;“靳”“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v,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幼年丧父。十二岁时,擅长写文章,年轻时与兄长李尚一、李尚贞都以文章而为人称道。中书令薛元超说:“这孩子将驰名海内。”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长安三年,诏令雍州长史薛季昶选择部下官吏中具备御史才能者,薛季昶把李?v推荐给皇上,升任监察御史。*劾上奏无所回避。
景龙初年,叶静能倚仗权势,李?v列举他的邪恶,中宗不听取。李?v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钱财以赎生,李?v上书认为:“江南有鱼鳖之利,是衣食的依赖。江湖的生育无限,而府库的钱财有限,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况且出卖生物之徒唯利是图,钱币天天收入,纲罗年年增加,一朝施行,百倍营求。如果收回救生的钱物,减免正当贫困的徭赋,带给百姓的恩泽是很多的。”
韦氏*,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v起草撰定。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有求官的权贵近臣,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v不能通过啊!”李?v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v依附,李?v坚决拒绝。
开元初年,姚崇任紫微令,推荐李?v任侍郎,对外说是重用,实际是免去他举发辩驳的权力,害怕李?v的明言切谏。不久,授任刑部尚书。李?v大度文雅有学识,朝廷称他有宰相的名望,恰在这时因病去世。终年六*岁,追赠黄门监,谥号叫贞。遗言让薄葬,灵柩不归还家乡。
李?v严肃正直大方文雅,懂得治理的大体。安葬李?v这天,苏?、毕构、马怀素前去路祭,哭着说:“不为公悲恸而为谁悲恸呢!”李?v侍奉兄长李尚一、李尚贞十分孝敬,他们又都以文章知名,弟兄合编为一集,号称《李氏花萼集》,总共二十卷,李?v所写很多。李尚一死时任清源尉,李尚贞任博州刺史。
第2篇:《新唐书》原文和译文解析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太原马燧获之,??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部曲,渔阳突骑,??若立,泾*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镒。帝在奉天,有言??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蜜裹书间道邀??间道:田间小路
b.镒虽信臣,然文吏也信臣:可靠的大臣
c.悉内诸*内:通“纳”,接纳,迎入。
d.苟欲指朕过尔过:过错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姜公辅有谋略。在如何对待朱??这个人的问题上,他向皇帝建议: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就不如诛***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
b.姜公辅忠心耿耿。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反叛,姜公辅不顾个人危险,主动请求担任奉天守备,以保护皇帝的安全。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5分)
(2)??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5分)
参考*:
4.a间道:从小路走
5.b.
6.d“皇帝都不听从”错误,姜公辅劝皇帝不要把诸道兵驻扎在城外,皇帝称“善”,是听从了的。
7.(1)公辅有优异的才华,每次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奏章详细透彻,德宗很器重他。(关键词“进见”“敷”“器”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朱??忠诚正直老实,怎么说他会反叛.这太伤害大臣的心了!请允许我以全家一百条人命为他做担保。(关键词“笃实”“奈何”“百口”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进士及第,补授校书郎,凭借制策优等被授予右拾遗,担任翰林学士。一年期满应当变动官职,姜公辅上书朝廷,以母亲年老需依靠自己的俸禄赡养为由,请求兼任京兆户曹参*事。公辅有优异的才华,每次到朝廷面进皇帝,陈述奏章详细透彻,德宗很器重他。
朱滔帮助田悦,用蜂蜜裹信经小路送去邀请朱??,太原马燧截获了它,朱??不知道这事,被征召回京城。公辅进谏说:“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就不如诛***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皇帝没有听从他的进谏。不久泾师叛乱,皇帝从苑门出征,公辅拉着皇帝的马进谏说:“朱??曾统帅泾原,很得士兵的心,以前因为朱滔叛乱夺了他的兵权,他平时心情忧郁,感觉无聊,请骑快马去将他抓来,让他跟随您,不要让那些叛乱的人得到他。”皇帝仓促之间来不及听取这意见。出行后,想驻扎在凤翔,依靠张镒。姜公辅说:“张镒虽是值得信赖的大臣,但他是一个文官,所统领的都是朱??的部下,就像渔阳突骑一样,朱??如果被拥立,泾原*队将会叛变,不是万全的计策。”皇帝于是到了奉天。没几天,凤翔果真发生叛乱,张镒被***。皇帝在奉天,有人说朱??反叛,姜公辅请求担任守备。卢杞说:“朱??忠诚正直老实,怎么说他会反叛.这太伤害大臣的心了!请允许我以全家一百条人命为他做担保。”皇帝知道群臣大多劝朱??迎接皇帝,就下令各道的*队在距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姜公辅说:“王者不整饬卫队和仪仗,就没有办法增加显赫的声威。现在禁*人少势力单薄,却让士兵*马驻扎在城外,这是陛下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皇帝说:“好。”把各道*队全部迎入。朱??的*队果然到来,正如姜公辅所说,于是提拔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迁徙到梁,唐安公主在半路上去世了。公主本*仁爱孝顺,许诺下嫁给韦宥,因为迁徙没有嫁成。皇帝非常悲伤,下令厚葬她。姜公辅进谏说:“平定叛乱后,公主必定要回去安葬,现在走在路上,应该节俭,来振奋*心。”皇帝大怒,对翰林学士陆贽说:“唐安公主的安葬,不要筑坟墓,叫人堆砖修塔,费用很少,不让宰相参与,他不过只想指责我的过错罢了!”陆贽说:“姜公辅担任谏议官,执行宰相职务,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皇帝说:“不是这样,我认为姜公辅的才华不足以担任宰相,并且(对我决定的事)又自行解除,朕既然许诺他了,他心里知道就算了(却还要说出来),这是故意表现正直来求得名声罢了。”于是姜公辅被降为太子左庶子,因为母亲的丧事而解职。后又担任右庶子。
第3篇:《新唐书柳泽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柳泽,蒲州解人。曾祖亨,字嘉礼,隋大业末,为王屋长,陷李密,已而归京师。姿貌魁异,高祖奇之,以外孙窦妻之。三迁左卫中郎将,寿陵县男。以罪贬邛州刺史,进散骑常侍。
泽耿介少言笑,风度方严。景云中,为右率府铠曹参*,四岁不迁。先是,中宗时,长宁、宜城、定安诸公主及姻联数十族,皆能降墨敕授官,号斜封。及姚元崇、宋?辅政,白罢斜封官数千员。元崇等罢去,太平公主尽奏复之。泽诣阙上疏曰:臣闻*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故习甘旨者,非摄养之方;迩谀佞者,非治安之宜。臣窃见神龙以来,纲纪大坏,内宠专命,外嬖制权,因贵凭势,卖官鬻爵。妃主之门同商贾然,举选之署若??然,屠贩者由邪忝官,废黜者因奸冒进。天下溷乱,几危社稷,赖陛下聪明神武,拯溺举坠。耳目所亲,岂可忘鉴诫哉?且斜封官者,皆仆妾私谒,迷谬先帝,岂尽先帝意邪?陛下即位之初,用元崇等计,悉以停废,今又收用之。若斜封之人不可弃邪,韦月将、燕钦融不应褒赠,李多祚、郑克义不容荡雪也。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臣恐流近致远,积小为大,轻微成高。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开元中,转殿中侍御史,监岭南选。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进,泽上书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知见可欲而心必乱矣。庆立雕制诡物,造作奇器,用浮巧为珍玩,以谲怪为异宝,乃治国之巨蠹,明王所宜严罚者也。昔露台无费,明君不忍;象箸非大,忠臣愤叹。庆立求媚圣意,摇荡上心。陛下信而使之乎,是宣淫于天下;庆立矫而为之乎,是禁典之所无赦。陛下新即位,固宜昭宣菲薄,广示节俭,岂可以怪好示四方哉!”书奏,玄宗称善。历迁太子右庶子。为郑州刺史,未行,卒,赠兵部侍郎。
(节选自《新唐书?柳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b.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c.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d.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10.c(“并”意为合并,“混并”指杂乱,混杂。“善恶混并,反覆相攻”是“使”的结果,“道人”意为引导他的人。“道人以非,劝人以僻”为对称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是*封建社会爵位名,其位次为第五等,位列于公侯伯子之后。
b.“公主”是*古代对望族女子的称谓。唐朝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的称谓。
c.“疏”是一种文体,“上疏”中的“疏”是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先帝”指远古帝王,也指前代已故的帝王或本朝皇帝的亡父,本文即为此意。
11.b(“公主”是*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柳泽光明正大,心忧天下。在太平公主奏请君主又将携方官员全部复职时,他及时上奏,陈述自己的优化,提醒君主。
b.柳泽善于说理,长于辞令。在每次上奏时,他都会分析危害入情入理,不是譬喻说理,就是引经据典,令人信服。
c.柳泽忠于职守,勇于进谏。到岭南监察选材任官时,因周庆立献媚讨好玄宗欢心,他勇于进谏痛陈其害,打动玄宗。
d.柳泽侍奉三朝,功成名就。他先后侍奉睿宗,中宗,玄宗三朝,因忠心耿耿,而功成名就,一路升迁至兵部侍郎。
12.d(应为“中宗、睿宗、玄宗三朝”,另“兵部侍郎”为死后追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泽诣阙上疏曰:“臣闻*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
(2)固宜昭宣菲薄,广示节俭,岂可以怪好示四方哉!
13.(1)柳泽进宫呈递奏疏说:“我听说*剂不毒就不能消除疾病,话不急切就不能补救过失。(“诣阙”“蠲疾”“切”各1分,句意1分)
(2)本来应当鲜明地诏令简朴,广泛地显示节俭,怎能向天下表明怪癖的嗜好呢?(“固”“菲薄”“怪好”“示”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柳泽,蒲州解县人。曾祖父名亨,别名嘉礼,隋炀帝大业末年,在王屋县任长,县城被李密攻陷,事后投奔长安。柳亨仪态容貌魁梧特别,高祖李渊认为他是优异人才,把外孙女窦氏嫁给他为妻。三任左卫中郎将,封寿陵县男。因获罪贬为邛州刺史,又升任散骑常侍。
柳泽光明正大不苟言笑,仪容气度方正严肃。睿宗景云年间,任右率府铠曹参*,四年没有提拔。在此之前,中宗李显在位期间,长宁公主、宜城公主、定安公主等以及韦皇后的妹妹?国夫人、昭容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尚宫柴氏、陇西夫人赵氏以及姻亲几十个家族,都能要中宗亲笔书写诏令直接授予官职,称为斜封。到姚崇、宋?辅佐朝政时,征得睿宗同意,罢免了斜封的官员几千名。姚崇等人罢官离开朝廷后,太平公主奏请又将斜封官员全部复职。柳泽进宫呈递奏疏说:“我听说*剂不毒就不能消除疾病,话不急切就不能补救过失。所以讲究美味佳肴,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愿听阿谀奉承,与*清明国家安定不合适。我私下看到中宗神龙以来,法纪遭到严重破坏,受宠的妃嫔为所欲为,受宠的臣子把持权柄,倚仗地位权势,出售官职爵位。再说斜封官吏这种事情,都是奴婢妃嫔私下请求嘱托,迷惑先帝,哪里都是先帝的本意呢?陛下刚登帝位时,采纳姚崇等人的意见,全部废止了,现在又起用他们。如果斜封的官吏不能抛弃,那么韦月将、燕钦融就不应该表彰追封,李多祚、郑克?就不允许*昭雪。陛下为何对这些人不能容忍而对那些人又能容忍?使得善恶混淆,变动无常互相指责,用错误引导人们,用偏邪鼓励人们。现在全国臣民都说太平公主同胡人和尚慧范在这个方面贻误了陛下,所以有顺口溜说‘:姚崇、宋?当宰相,邪气不如正气旺;太平公主掌权柄,正气不如邪气强。’我担心谬误越传越远,祸患越积越大,危险越累越高。别说没什么损伤,它的祸患将会增长;别说没什么可怕,它的祸患将会增大。”
玄宗开元中叶,柳泽改任殿中侍御中,到岭南监察选才任官的事。当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制造奇特的器物进献玄宗,柳泽上书说:“‘不见迎合贪欲的东西,使得心*不被扰乱’,这就可知看见迎合贪欲的东西心*必然混乱了。周庆立雕刻怪异的东西,制造奇特的器物,把浮华工艺作为珍贵器玩,把怪诞异物作为稀世宝贝,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大害,圣明的君主应当严厉惩罚的。从前西汉建筑露台需要一百金费用,圣明的文帝不忍心动工;商纣王用象牙筷子的事情并不大,忠臣箕子愤慨悲叹。周庆立希望讨得皇上欢心,扰乱皇上的心灵。是陛下授意让他制作的吗?这就是在天下臣民面前显露奢侈;是周庆立假托诏令制作的吗?这就是国家禁令不能赦免的了。陛下刚刚登位,本来应当鲜明地诏令简朴,广泛地显示节俭,怎能向天下表明怪癖的嗜好呢?”书函呈递上去,玄宗李隆基称赞说好。升任太子右庶子。被任命为郑州刺史,还没有动身,就去世了,追认为兵部侍郎。
第4篇:《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原文及译文解析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府建,拜统*。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日:“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庄,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日:“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日:“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之何益?”
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日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b.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c.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d.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
b.郡县制是在*古代实行的*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
c.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也称国舅。
d.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
b.面对长孙顺德的受贿事件,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于是不但不处罚他,还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希望他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
c.因与李孝常有交往而被牵连取消官职之后,长孙顺德非常颓丧,整日醉酒,皇帝知道后念及他是功臣,重新起用他并恢复其爵位和食邑。
d.虽然对长孙顺德不是很满意,但他死后皇帝还是很伤心,为他停止上朝,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之后还两次追封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5分)
(2)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5分)
参考*
10.b(3分)(抓住“还第”“息女”“曰”“胡足恤”等几个常用表达,判断句群)
11.c(3分)(在封建时代,嫔妃不算皇帝的妻子,因此她们的兄弟不能称国舅)
12.a(3分)(“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父子”不正确,原文并没有指出他是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与他投靠李渊有直接因果关系)
13.(10分)(1)(5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受贿的丑闻呢?(“自鉴”“有以”“闻”译对各1分,译出大意2分)
(2)(5分)长孙顺德以往生活不羁,放纵自己不受约束,到此时他强自克制改变态度处理政事,因严明被称赞。(“素”“侈放”“折节”译对各1分,译出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长孙顺德,是文德顺圣皇后的族叔。顺德在隋朝的时候任职右?孜溃?居Σ斡胝魈至傻恼揭郏?刺油???ㄍ犊坷钤ǎ??笠恢北焕钤ㄐ湃魏翊?5笔保ㄋ宄?鞯兀┖芏嗟练艘黄胱髀遥?骺は馗髯哉斜?蚵硪杂Χ浴@钍烂窠?鸨???畛に锼车掠肓鹾牖?谕庹欣咳瞬牛?懦剖怯Χ苑丛簦??慷啻锸?蛉耍?谑前赐捅嘟岫游椤4蠼????⑵鹄春螅?蚊?に锼车挛?尘??に锼车滤婢?制交粢亍⒒髌屏俜凇⒐タ绥?ぃ?⑾抡焦Α2痪茫?肓跷木苍阡?毓ゴ蚯?煌ǎ??煌ń??颖悸逖簦?に锼车伦分撂伊郑???煌ㄇ芑袼偷骄┦Γ?谑瞧蕉?松孪亍@钤ǖ腔?螅?蚊?车挛?箧缥来蠼???馕????:筇址ダ罱ǔ捎嗟秤泄Γ?铺?诩次唬?谟杷?骋匾磺Ф?倩В?压??透???纶?市硭?诮???诹羲蕖?/p>
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有司*劾,唐太宗?:“顺德是开国元?祝?质峭馄荩?匚弧⒕袈灰丫?环岷窳恕H绻?芏嗫垂沤竦浼?蟛熳约海?卸怨?野傩沼幸娴淖魑??一嵊胨?黄鸸蚕砉?猓?沃劣诔隽颂拔凼芑叩某笪拍兀俊庇谑谴透??甘?ニ烤钕肴盟???⒕沃?摹4罄硭律偾浜?菡h:“顺德因为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人,得到赏赐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了他也没有用。”
李孝常谋反,长孙顺德因为与他有来往而获罪,被取消官职和爵位贬为平民。年末时,唐太宗翻阅功臣图,看到长孙顺德画像,怜悯他,于是派宇文士及前往看望长孙顺德,长孙顺德当时精神颓废,一副醉态,于是皇帝下诏让他担任泽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和位食邑。长孙顺德以往生活不羁,放纵自己不受约束,到此时他强自克制改变态度处理政事,因严明被称赞。原先,一些官吏常私下(向百姓)索要馈赠,长孙顺德抓住他们后处罚毫不留情,于是被人称为好官。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本郡之内占有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上报并且追回田地分给贫穷百姓。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回家,又丧失了儿女,感到很痛苦,唐太宗听到后很轻视他,对房玄龄说:“顺德没有慷慨的气节,因为儿女的爱牵累以至于现在得了病,有什么值得体恤的呢?”不久长孙顺德去世,唐太宗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徽年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第5篇:《新唐书权德舆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权德舆,字载之。父皋,见《卓行传》。德舆七岁居父丧,哭踊如*。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
贞观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大水,坏庐舍,漂***人。德舆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今霪雨二时,农田不开,庸亡日众。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裴延龄以巧幸进,判度支,德舆上疏斥言:“延龄以常赋正额用度未尽者为羡利,以夸己功;用官钱售常平杂物,还取其直,号‘别贮羡钱’,因以罔上;边*乏,不禀粮,召祸疆埸,其事不细。陛下疑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
十九年,大旱,德舆因是上陈阙政曰:“臣闻销天灾者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畿甸之内,大率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仆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宜诏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民。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又言:“漕运本济关中,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入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余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藏者出矣。”又言;“太历中,一缣值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入如旧,则出于民者五倍其初。四方锐于上献,为国掊怨,广*实之求,而兵有虚籍,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割股啖口,困人均也。”帝颇采用之。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侍郎。复德舆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绅羽仪云。
节选自《新唐书权德舆传》
4.(原创)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b.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c.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d.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5.(原创)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是指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
b.黜陟是表官职变动的词语,“黜”是指降职或罢免,“陟”是提升。“韩洄黜陟河南”是说韩洄先被免1职后又被提拔来到河南。
c.检校是勾稽查核之意,加于官名之上。隋时入衔。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
d.?|绅是插笏于绅之意。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绅,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6.(原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德舆少年早慧,富有才华。四岁就能赋诗,未冠之年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经术无不融汇贯通。
b.权德舆敢于直言进谏,刚正不阿。裴延龄被皇帝宠幸,权德舆也直言其过,要求皇帝彻查。
c.权德舆富有治国才能。面对贞观八年的大水和十九年的大旱,他都献言献策,提出相应的措施。
d.权德舆深为皇帝信任。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他的建议切中时弊,皇帝也全部采纳。
7.(原创)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5分)
②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5分)
参考*
4.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可知:“者”后应停顿,是选择怎样的人,排除bd。“疾苦”是一词语,不能断开,排除c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的了解。黜陟是偏义复词,只取“黜”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皇帝也全部采纳错,对裴延龄的*劾皇帝没有答复。
7【参考*】①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关键词:胡,为什么;质,责问;按覆,审查核实;委,交付。)
②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关键词:宿逋,久欠的税赋或债务;蠲,除去,免除;图,计谋,考虑。)
参考译文:
权德舆,字载之,父亲权皋,在《卓行传》里记载了他的事迹。权德舆七岁时父丧守孝,痛苦跺脚像*一样,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韩洄贬放河南时,找他做了幕府,后又在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中做判官,杜佑和裴胄还征任过他。德宗听说过他的才能,召为太常博士,改任左补阙。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各州县遭到大水,冲毁房屋淹没百姓,危害非常严重。权德舆上书建议:“江南、淮南的农业一经获得好收成,就从旁资助几个道的粮食,因此全国之大计,在于依靠东南。这些地方今年以来春夏两季*雨连绵,使农田不能开种,承担赋役的丁男们出外者日益增多。现在应当在众臣中选择明智而有方法的人,持节出使劝勉百姓,访问大家遭受的疾苦,减免他们的田赋,同各道按察使和州县长官研究适宜有效的措施,赋税取之于民,不如藏之于民牢靠啊。”德宗于是派遣奚陟等四人到那里巡视安抚。裴延龄因为花言巧语被宠幸而晋升,兼管国家财政收支。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贞元十九年,天大旱,权德舆趁此上陈时政的弊端,说:“我听说,消除天灾的人,一定去改进为政的方法,感动人心的事,是传播恩惠于民众,如果呈现一派和睦融洽的气象,那吉祥自然就来临了。目下京郊广大地方,大都变为赤地而没有什么希望,迁移流动的人,倒毙在路上,考虑到种麦时间到来,种子的困难解决不了。应当诏令各地裁剪日常经费,省下的钱用以筹备种子,把它贷给百姓,并且将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贞元十四年发生夏旱官吏催收赋税时,出了不少问题,以致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对这件事不可不加以研究而吸取教训。”又进言道:“漕运开始以来接济关中,如果将东都以西沿路的仓粮全部转运到长安,使江淮缴纳的米谷用做常备之数,然后约计太仓储备一年的用粮,把所余的部分卖给百姓,那就可以使时价不在上涨,并且藏粮的人会把粮食拿出来卖了。”并且上书说:“代宗大历中期,一匹细绢要值钱四千,如今只值八百,可是纳税的数目还是照旧,这样百姓要付出相当那时五倍的代价。并且四方急切向朝廷奉献,给自己的封地聚敛财物,扩大*实的需求,又兵士有不少空名册,如此用多办法剥取百姓。这样做,看来虽是善谋精算,能换来眼前物质上的功利,不过,这是他们在割下自己的肉来吃,迫使人人都变穷啊。”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后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权德舆又被委任检校吏部尚书,出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因病请求还乡,死在返乡路上,年六十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赐谥为“文”。
权德舆三岁时就懂得四声之变,四岁就能赋诗。他潜心研究经术,无不融汇贯通。德舆的文章达练精密。当时公卿侯王*德卓越的人,都有所铭记,大约有十之七八。他居家或处世,从不矫饰,但自有一种蕴藉风流,令人仰慕。贞元、元和年间,成为缙绅士子的表率。
第6篇:《新唐书》原文及翻译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乱,***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绛者,醢之;号
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材于《新唐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币招礼币:钱币
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
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
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b.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分)
(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4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
8.a(币:礼物,这里作动词,送礼物)
9.a(a.都作介词,把。b.介词,和;连词,和。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d.连词,于是,就;判断副词,是,就是)
10.(8分)
(1)(4分)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用职务的事情束缚他,(他)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的女儿嫁给温造作妻子。(大意2分,落实“縻”和“妻”各1分)
(2)(4分)侍臣被侮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大意2分,落实“见”和“恣”各1分)
11.(5分)才干卓著;为民造福;刚急盛气;执法严厉(勇敢无畏);处事果断。(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1.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酷爱读书,年轻时为人气盛。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用文书钱财聘请他,温造高兴地说:“真实让人满意的人啊。”于是到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拿职任束缚他。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烈谋反,攻陷城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暗中相互动摇,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这件事情。趁刘济正向朝廷表示效忠的时候,悄悄下诏书命令张建封挑选纵横游说之人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还未说完,刘济伏地流泪说:“我偏处远郡,见识短浅,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我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为朝廷效命出力。”温造回来,张建封把此事呈报朝廷。皇上下诏乘驿马兼程入朝进奏。皇上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回答道:“我的五世祖温名叫大雅,外五世祖是李?蕖N业哪炅淙???辍!钡伦诨实廴衔??歉銎娌牛?肴斡梦?晒伲?蛭??孤短富澳谌荼阒罩姑挥谩S掷肟???佣?肌?/p>
长庆初年,担任太原幽镇宣谕使。回到京城,升任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的身份又到镇州行营宣旨抚慰。不久,谏议大夫李景俭去拜访宰相,温造坐下与他同饮,(醉酒得罪宰相),被调出京城担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上百里,灌溉农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调任左司郎中,不久,升任御史中丞。
温造*情刚烈急躁,如果有人触怒了自己,即使是权贵,也要在气势上胜过他。路上遇到左补阙李虞,怨恨他不让路,抓来他的侍从鞭打侮辱。左拾遗舒元褒等人上言说:“温造抛弃蔑视典礼,无所畏惧,侮辱天子的侍臣。凡是事情虽小关系到名分道理的,不能失礼。如果失礼,祸乱就会由此产生。左拾、补阙职位虽低,是侍臣;中丞,地位虽高,是执法官吏;侍臣被侮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温造擅自尊大,有忽视超越本分的嫌疑,请求将他论罪处理。”皇上于是下诏:台官、供奉官同走一条道路时,听凭先后次序行走,相遇时就行揖让之礼。温造*劾抨击无所畏惧,揭发南曹伪宫九十人,主吏全都论罪处死。升任尚书左丞,封为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叛乱,***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文宗也认为它可以,于是就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官职,允许他可以见机行事。温造果断地***掉八百多人。把亲手***掉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发布***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拿来一百个首级祭奠李绛,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大和五年,进入朝廷担任兵部侍郎,自称有病,出任东都留守,不久,担任河阳节度使。上奏修复怀州的古秦渠枋口堰,来灌溉济源等四县的五千顷田地。大和七年,召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皇上正要倚重他担任宰相,恰逢他生病,不能上朝,于是改任礼部尚书。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