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翻译及原文

综合 2024-10-25 17:13:30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嘲笑农家在腊月酿的浑浊酒,丰收年景下,待客菜肴十分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蜿蜒,让人怀疑是否有路可行,但又在柳绿花艳中发现了另一个山村。 萧鼓声伴随着春社的临近,村民们依然保留着简朴古风。 从今以后,如果有机会在闲暇之余享受月光,我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⑴腊酒:指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指备足了丰盛的菜肴,足:充足,丰盛。豚: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形容山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树*影浓密,花朵明亮鲜艳。 ⑸萧鼓:指吹箫打鼓。春社:古代用于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古代的朴素风俗。 ⑺若许:如果有这样的机会。闲乘月:在闲暇时候赏月。 ⑻无时:随时。叩门:敲门。

游山西村陆游原文及翻译2

导语:《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杰作,这首抒情诗生动描绘了江南农村的日常景象,诗人以“游”字为题,但并未具体描述游村的过程,而是以村庄的景物来展现游览的愉悦。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为您整理的《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酿制着腊酒,丰盛的年景留客宴请,菜肴丰盛足够。山峦重叠、水流回复,使人怀疑是否有路可行,但继续前行,忽见柳荫葱茏、花*艳丽,又见一处村庄映入眼帘。 春社的节日临近,村里吹箫打鼓,热闹非凡,农家人穿着朴素,保留着古风。从今以后,若是允许我随时前来,我将拄着拐杖,在月*下轻叩门扉。

赏析 首联描绘了丰收之年农家的安逸和喜悦。腊酒指的是去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小猪。足鸡豚表示菜肴丰盛。这两句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的深厚情意。“莫笑”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农家淳朴生活的赞赏。 次联描绘了山水风光,寓意深远,广受人们喜爱。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流畅优美,表现了诗人漫步山间溪畔,山水蜿蜒曲折,仿佛无路可行,但忽见眼前一片生机盎然,诗人心情顿时开朗。这种写景方式别具一格,钱钟书评价其“写得‘题无剩义’”。读者会感受到人生中的迷茫与希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突然间会找到新的出路,这正是诗人的启示。 前三联描绘了外部景象,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然而,诗人仿佛仍有不甘心,因此写下了最后两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意味着随时。诗人游走一天,此时明月高挂,大地笼罩在清辉之下,村庄也笼罩在宁静之中,诗人渴望着能随时前来,与农民们交谈。这种热爱家乡、与农民交心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3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1.游山西村陆游原文及翻译

2.示儿陆游原文翻译

3.游山西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陆游

4.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5.游山西村陆游原文

6.陆游游山西村原文

7.陆游的游山西村原文

8.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及赏析

《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4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以下是CNFLA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原文,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1.游山西村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2.关雎原文、翻译及赏析

3.氓的原文翻译赏析

4.伤仲永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5.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陆游】

6.(初中课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7.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8.核舟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9.晏子使楚原文、翻译及赏析

10.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山西村古诗翻译及原文5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浓绿,花*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1、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4、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5、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6、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7、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8、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西湖游记原文及翻译6

西湖游记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关于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记。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欣赏吧!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全文翻译: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原文“绿烟”的“烟”有比喻义,唐温庭筠有句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可证。故译文如此。),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妇女们汗流如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盛”,有热烈意,极言来者之众,这里用意译。),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水被染成绿*,暮烟凝聚在山间(原句是“对文”,“工”“妙”同义,只好把它们合二而一,用“佳景”作意译并移入下句充当主语。),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游山西村文言文原文翻译7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以下是“游山西村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游太华山记原文及翻译8

游太华山记,本文出自《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是徐霞客游昆明西山的游记,见《滇游日记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太华山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出省城①,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②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i③,乃舍舟登陆。高?i者,西山中逊处也。南北山皆环而东出,中独西逊,水亦西逼之,有数百家倚山临水,为迤西④大道。北上有傅园;园西上五里,为碧鸡关,即大道达安宁州者。由高?i南上,为杨太史⑤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盖碧鸡山自西北亘东南,进耳诸峰由西南亘东北,两山相接,即西山中逊处,故大道从之,上置关,高?i实当水埠焉。

【注释】

①省城:指明代云南布政司治所云南府城,附郭县昆明,即今昆明市区。

②萑(huán)苇(wěi):长成后的芦苇。

③高?i:旧称高蛲渡。今名同,在滇池西岸西山脚下,但已失去水陆交通码头的作用。从昆明到滇西的公路从旁边经过。

④迤(yǐ)西:明时云南有迤东和迤西之分,为地区名。

⑤杨太史:即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

【译文】

从省城昆明出发,往西南走二里后上船。两岸耕地平整,夹水延伸。船行十里就看不到农田。水中长满芦苇,船航行在芦苇丛中,还感觉不到滇池这个大湖,这就是草海。芦苇之间的航道十分狭窄,遥望西山,像张开的手臂绕向东边伸出去,陡峭的崖壁排空耸立,那是罗汉寺。又往西航行十五里抵达高?i,于是离开船上岸。高?i是西山中部的低凹处。南部、北部的山都绕向东边伸出去,只有中部往西收缩,水也向西紧逼,有数百家人靠山临水而居,是去滇西大路的必经之地。从高?i往北上为傅园,从傅园往西上五里,为碧鸡关,是通到安宁州的大路。从高?i往南上,有杨太史祠,从杨太史祠往南到华亭寺、太华寺,最后到罗汉寺,就是碧鸡山向南突出、山崖重叠的地方。大致碧鸡山从西北横贯东南,进耳等山峰从西南横贯东北,两道山交接的地方,就是西山中部低凹处,所以大路从这里经过,在上面设置关卡,高?i实际上是水陆码头。

【原文】

余南一里,饭太史祠。又南过一村,乃西南上山,共三里,山半得华亭寺①。寺东向,后倚危峰,草海临其前。由寺南侧门出,循寺南西上,南逾支陇入腋,共二里,东南升岭,岭界华亭、太华两寺中而东突者。南逾岭,西折入腋凑间,上为危峰,下盘深谷,太华则高峙谷东,与行处平对。然路必穷极西腋,后乃东转出。腋中悬流两派坠石窟,幽峭险仄,不行此径不见也。转峡,又东盘山嘴,共一里,俯瞰一寺在下壑,乃太平寺也。又南一里,抵太华寺②。寺亦东向,殿前夹墀③皆山茶,南一株尤巨异。前廊南穿庑入阁,东向瞰海。然此处所望犹止及草海,若潆潆浩荡观,当更在罗汉寺南也。

【注释】

①华亭寺:相传大理时善阐侯高家曾在华亭寺原址修建别墅,高家的后人给此山取名华亭山,名称沿用到现在。元代修建了圆觉寺,明代即称华亭寺。

②太华寺:《大明一统志》云南府寺观:“太华寺,在太华山顶,元赛典赤建,俯瞰滇池。僧佛财于寺中建为高阁,本朝都督沐昂为匾曰‘一碧万顷’。”太华寺在明代为西山最大的寺院,此阁即指一碧万顷阁。该寺环境清幽,至今仍以茶花、玉兰、桂花等名花取胜。

③墀(chí):台阶。

【译文】

我往南上一里,在杨太史祠吃饭。又往南走过一个村庄,就往西南上山,一共走了三里,来到山腰的华亭寺。华亭寺正面朝东,背靠陡峰,前方对着草海。从寺南边的侧门出去,沿着寺南往西上,往南越过分支陇冈进入山谷,一共二里,往东南登岭,这就是在华亭寺、太华寺之间而向东突出的山岭。往南越过岭,转西进入山腋会聚处,路上面是陡峰,路下面盘绕深谷,太华寺高高峙立在山谷东边,和路平行相对。然而必须走完山谷西侧,然后才往东转出山谷。山谷中悬挂着两股飞流,坠入石窟,幽深、峻峭、惊险、狭窄,不走此路是见不到的啊。转出峡谷,又往东绕过山口,一共走了一里,往下看到一座寺庙在下面的壑谷中,是太平寺。又往南走一里,到太华寺。太华寺也是正面朝东,殿前的石阶两旁都是山茶花树,靠南的一棵特别大得出奇。从前廊往南穿过厢房进入一碧万顷阁,阁向东俯瞰滇池;但这里还只能看到草海,如果要领略浩浩荡荡的滇池大观,应当还要去到罗汉寺南面。

【原文】

遂出南侧门,稍南下,循坞西入。又东转一里半,南逾岭。岭自西峰最高处东垂下,有大道直上,为登顶道。截之东南下,复南转,遇石峰嶙峋南拥。辄从其北,东向坠土坑下,共一里,又西行石丛中。一里,复上蹑崖端,盘崖而南,见南崖上下,如蜂房燕窝,累累欲堕者,皆罗汉寺①南北庵也。披石隙稍下,一里,抵北庵,已出文殊岩上,始得正道。由此南下,为罗汉寺正殿;由此南上,为朝天桥。桥架断崖间,上下皆嵌崖,此复崭崖中坠。桥度而南,即为灵宫殿,殿门北向临桥。由殿东侧门下,攀崖蹑峻,愈上愈奇,而楼、供纯阳。而殿、供元帝。而阁、供玉皇。而宫,名抱一。皆东向临海,嵌悬崖间。每上数十丈,得斗大平崖,辄代空架隙成之。故诸殿俱不巨,而点云缀石,互为披映,至此始扩然全收水海②之胜。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横倚楼,楼前高柏一株,浮空漾翠。并楼而坐,如倚危樯上,不复知有崖石下藉也。抱一宫南削崖上,代木栈,穿石穴,栈悬崖树,穴透崖隙,皆极险峭。度隙,有小楼粘石端,寝龛炊灶皆具。北庵景至此而极。返下朝天桥,谒罗汉正殿。殿后崖高百仞③。崖南转折间,泉一方淳崖麓,乃朝天桥进缝而下者,曰勺冷泉。南逾泉,即东南折,其上崖更崇列,中止潆坪一缕若腰带,下悉陨阪崩崖,直插海底,坪间梵宇仙宫,雷神庙、三佛殿、寿佛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宫。次第连缀。真武宫之上,崖愈杰竦,昔梁王④避暑于此,又名避暑台,为南庵尽处,上即穴石小楼也。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穹壁覆云,重崖拓而更合。南绝壁下,有猗兰阁址。

【注释】

①罗汉寺:即今三清阁建筑群。

②水海:滇池被海埂分为两部分。北部即草海,明时又称西湖,湖水较浅,湖面较小。南部即水海,又称外海或昆阳海,湖水较深,湖面宽广。

③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各时期标准有变化,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

④梁王:元代封在云南地区的皇族,他们经常以皇帝的代理人身份在云南进行统治,甚至干预和监督行省的一切事务,在王府管辖范围内享有绝对权力。

【译文】

于是从南边的侧门出寺,稍稍往南下,顺着山坞往西进去。又转东走一里半,往南越岭。岭从西部山峰最高处向东垂下来,有大路一直上去,是登上峰顶的路。横穿大路往东南下,再转南,遇见石峰嶙峋、往南簇拥。于是从石峰北面,向东坠下土坑,一共走了一里,又往西走进石头丛中。一里,又往上从崖边攀登,盘绕着崖往南走。看见南边的崖上崖下,蜂房燕窝般的建筑,层层叠叠,像要坠落,那都是罗汉寺的南庵和北庵。穿过石缝逐渐下,一里,到北庵,不久出到文殊岩上,才走上正路。从这里往南下去,是罗汉寺正殿;从这里往南上,是朝天桥。桥架在断崖之间,上下都是险崖,这里又山崖断开、中部下坠。过桥往南走,就到灵官殿,殿门朝北对着桥。从殿东的侧门下去,攀崖壁登峻道,越往上越奇妙,又有楼供奉纯阳祖师,又有殿供奉元始天尊,又有阁供奉***,又有宫名抱一宫,都朝东正对滇池,镶嵌在悬崖之中。每向上攀登几十丈,便有一块斗大的平台在崖间,于是就在这空间架木建成庙宇。所以各个殿都不大,但白云崖石点缀,彼此映衬,到这里才地势开阔,观览到了整个滇池外海的胜境。南崖边有间亭子向前突出去,北崖边有楼房横列,楼前有一棵高大的柏树,碧绿的枝叶飘浮在空中。傍楼而坐,如同乘坐在高悬的船上,再也感觉不出还有崖石在下面支撑着呢。抱一宫南面陡峭的崖壁上,钉有木桩,铺成栈道,穿通石洞,栈道悬在崖上的树木中,石洞穿透崖间的缝隙,都极其险阻峻峭。穿过缝隙,有座小楼像粘在石崖边,住处、神龛、炊具都有。北庵的景物到这里才结束。往回走,下朝天桥,到罗汉寺正殿拜佛。殿后的山崖有百仞高。山崖南面的转折处,有方方的一汪泉水汇聚在崖脚,是从朝天桥山缝中涌出后流下来的,名勺冷泉。往南越过泉水,立即转向东南,从这里往上山崖更加高耸,只有一缕像腰带一样的平地绕在半山中,往下全是坍塌的斜坡、崩裂的崖壁,直*滇池底,小平地上的佛寺神宇、仙人宫殿,雷神庙、三佛殿、寿佛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官依次连着排列。真武官之上,山崖愈加耸立奇特,从前梁王在这里避暑,又名避暑台,是南庵的尽头,上面是辟石而建的小楼。再往南,则庵尽而崖不尽,崖壁高耸,白云覆盖,重重的山崖分开后又合拢。南头绝壁下,有猗兰阁旧址。

【原文】

还至正殿,东向出山门,凡八折,下二里抵山麓,有村氓数十家①,俱网罟为业。村南即龙王堂,前临水海。由其后南循南崖麓,村尽波连,崖势愈出,上已过猗兰旧址。南壁愈拓削,一去五里,黄石痕挂壁下,土人名为挂榜山。再南则崖回嘴突,巨石垒空嵌水折成璺②,南复分接屏壁,雄峭不若前,而兀突离奇,又开异境。三里,下瞰海涯,舟出没石隙中,有结茅南涯侧者,亟悬仄径下,得金线泉。泉自西山透腹出,外分三门,大仅如盎③,中崆峒,悉巨石欹侧,不可入。水由盎门出,分注海。海中细鱼溯流入洞,是名“金线鱼”。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泉北半里,有大石洞,洞门东瞰大海,即在大道下,崖倾莫可坠,必迂其南,始得逶迤入,即前所望石中小舟出没处也。门内石质玲透,裂隙森柱,俱当明处。南入数丈辄暗,觅炬更南,洞愈崇拓。共一里,始转而分东西向,东上三丈止,西入窈窕莫极。惧火炬不给,乃出。

【注释】

①“有村氓”句:此即今山邑村,又称龙门村。从三清阁门口到龙门村足有石阶千级,此路称为千步崖。

②璺(wèn):裂罅,破而未离称为璺。

③盎(ànɡ):古代的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译文】

回到正殿,往东从山门出去,共转八道弯,向下走了二里抵达山麓,有数十家村民居住在这里,都以捕鱼为业。村南是龙王堂,堂前正对滇池外海。从龙王堂背后往南顺着南崖麓过去,村庄尽头处水波连接山崖,山崖的气势更加突出,上面已经过了猗兰阁旧址。南壁更加宽大、陡峭,一直延伸五里,黄*的石痕悬挂在崖壁下部,当地人称为挂榜山。再往南则崖壁曲折环绕,山嘴突出,巨石凌空垒起,嵌入水中,断开裂缝。往南和屏风般的崖壁忽分忽接,雄伟、峻峭比不上前面,但高耸离奇,又别开异境。走三里,往下俯瞰滇池岸边,船只在石缝中出没,南岸旁边建有茅草房,赶快从又陡又窄的小路下去,找到了金线泉。泉水从西山腹部穿出,外面分为三道门,每道门只有盎那么大,中间是空洞,但全是倾斜的巨石,不能进去。泉水从盎大的门流出,分别注入滇池。滇池中的一种小鱼溯流进入洞中,名叫金线鱼。金线鱼的大小不超过四寸,体形略胖,首尾之间有一缕金线,是滇池的珍贵美味。金线泉北部半里处,有个大石洞,洞口向东俯瞰滇池外海,就在大路下面,石崖倾覆而没有地方能够下去,必须绕到洞南,才得以迂回进入,就是先前所看到的小船在石缝中出没的地方。洞内石质玲珑剔透,裂隙和石柱森列,都在亮处。往南进数丈就黑暗了,寻到火把后再往南进去,洞更高、更开阔。共进去一里,才转而分成朝东朝西方向,往东上去三丈就到底了,往西进则很幽深而无法穷尽。担心火把不够,于是出洞。

【原文】

上山返抱一宫。问山顶黑龙池道,须北向太华中,乃南转。然池实在山南金线泉绝顶,以此地崖崇石峻,非攀援可至耳。余辄从危崖历隙上,壁虽峭,石缝多棱,悬跃无不如意。壁纹琼葩瑶茎,千容万变,皆目所未收。素习者惟牡丹,枝叶离披,布满石隙,为此地绝遘①,乃结子垂垂,外绿中红,又余地所未见。土人以高远莫知采鉴,第曰山间野*,不辨何物也。攀跻里余,遂蹑巅,则石萼鳞鳞,若出水青莲,乎散竟地。峰端践侧锷而南,惟西南一峰最高。行峰顶四里,凌其上,为碧鸡绝顶②。顶南石萼骈丛,南坠又起一突兀峰,高少逊之③,乃南尽海口山也。绝顶东下二里,已临金线泉之上,乃于耸崖间观黑龙池而下。

【注释】

①绝遘(ɡòu):绝难遇见的。

②碧鸡绝顶:西山绝顶美女峰海拔2511米,比滇池水面高出625.5米,为昆明周围诸山的最高点。绝顶周围一片石萼,今俗称小石林。

③逊(xùn):差,不如。

【译文】

上山回到抱一宫。询问去山顶黑龙池的路,必须向北去到太华山中部,才往南转。而黑龙池其实在山南金线泉的最高顶上,因为这里山崖崇高、石壁陡峻,不是攀援能够到达的。我于是从陡直的崖壁间踩着裂隙往上爬,崖壁虽然陡峭,但石缝棱角突出,悬空着往上跃没有不如意的时候。崖壁缝隙中有一种花,如同琼花玉茎,形态千变万化,都是前所未见的。我一向熟悉的只有牡丹,枝叶散乱,布满石缝,在这里是绝难遇见的,而此花结子下垂,外绿中红,又是我家乡所见不到的。当地人因为山高路远而不知道采摘鉴赏,只认为是山间野*,分不清是什么品种。往上攀爬一里多,就登上了山顶,于是鱼鳞状的石萼,像出水的青莲花,均匀地撒得满地都是。踩着峰头侧边的石头往南,唯有西南的一峰最高。在峰顶上走了四里,登上最高处,是碧鸡山绝顶。顶南石萼丛丛排排,南边坠下去的地方又突起一座陡峰,比碧鸡山绝顶稍低,是南边尽头处海口的山。从绝顶上往东下二里,已经到达金线泉的上面了,于是在高耸的山崖间观看黑龙池后下山。

【评析】

昆明太华山又称碧鸡山,因在昆明西南、滇池西岸,元代以来也称西山。该山是滇池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自古及今都是登山览海的胜地。北段为层叠的土山,山深林密;南段为陡峭的石山,雄阔壮美;山展开发较早,寺庵列布。

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初十日,徐霞客从滇南胜境关进入云南,驻足昆明,以后在滇东、滇南追踪南盘江转了一圈。《游太华山记》是徐霞客游昆明西山的游记,见《滇游日记一》。徐霞客游太华山的时间约在这一年的六月。

明代的通达条件与今不同。徐霞客乘小船横渡草海,在高?i登陆,谒太史祠,以后游山腰的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崖;从千步崖下到龙门村,沿湖岸往南考察金线泉;又攀上小石林,寻黑龙池,登绝顶美女峰。徐霞客搜寻之广,游屐之全,令后来者叹为观止,《游太华山记》成为古代记西山最详尽的游记名篇。“如蜂房燕窝,累之欲堕”的建筑群,“到此始扩然全收水海之胜”的景致,至今依然在目。但所记的滇池珍味“金线鱼”、西山“绝遘”野牡丹已十分罕见。徐霞客的旅游考察,启发后世扩大了西山旅游开发的范围。近年,昆明市园林局从龙门附近打隧道通到山顶,人们可以追寻徐霞客的足迹,游览“石萼骈丛”的小石林,登临绝顶美女峰。

山鬼原文及翻译9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鬼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全文翻译: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鳎?趁?编卑∫股?脸痢7缟???÷淠鞠粝簦?寄焦?影《雷员?恕?/p>

山鬼对照翻译: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鳎?趁?编卑∫股?脸痢7缟???÷淠鞠粝簦?寄焦?影《雷员?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