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文言文翻译

综合 2024-09-17 16:48:42

焚书文言文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焚书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晒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日:“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日:“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

[参考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扩展:

历史影响

《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大胆批判所表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名之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正是对李贽与其思想影响的真实写照。 《焚书》的锋芒指向中国数千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传统说教,向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提出大胆的怀疑和公开的批判。李贽的书虽遭明清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禁毁,但仍流行不绝。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焚书》卷6和《续焚书》卷5收集了李贽的很多诗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我们可从中看出他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又可察觉出他沉湎于佛经而产生的苦闷徬徨。

历史背景

"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

明代晚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艰难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腐败政治与封建经济的摧残,发展极其缓慢。在历史的发展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地主阶级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因循守旧反对改革的传统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狂人"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就是抨击时局,揭露假道学和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