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爱情故事
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爱情故事
戴望舒,我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人物,人们更愿意称呼他“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多于书写内心情感历程,善于歌吟爱情,诗人是忧郁的,悲情的,孤寂的,敏感的,正是这些独有的气质,让他的笔下之作无比哀婉,清丽,动人。和他的作品一样,戴望舒的爱情之路也是凄美的。下面是关于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爱情故事,欢迎阅读:
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爱情故事
戴望舒一生爱过三个女人,但是都是以女方的叛离而悲剧告终,优秀的诗人,用经典的作品带领读者品阅领悟美好的爱情,却没有办法固守住自己悲情的爱恋。
戴望舒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富裕人家,父亲是银行职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23年到1925年先后在上海大学文学系和震旦大学外语系学习。1926年,他和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1928年发表《雨巷》,这首诗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当时和徐志摩,闻一多被誉为三大诗人,蜚声诗坛,并且拥有了众多粉丝。当年和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这一年,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为此,许多人都猜想,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戴望舒的初恋施绛平,丁香加上细雨,小巷,淡淡的哀伤,美丽的轻愁,正是诗人内心纠缠的情愫,因为还在校园读书的施绛平并不爱戴望舒,她有自己心中的爱人,冷漠地拒绝了戴望舒,于是戴望舒作为苦苦的单恋者,吟唱着哀怨和凄凉,那些纤若发丝的情感承受着难言的沉重。这期间,他写出了好多苦恋诗歌:《单恋者》,《山行》,《心儿会吧》,可还是无法打动施绛平,戴望舒深深的绝望,他是自卑的的,虽然身材高大,但从小患过天花,本来黝黑的脸上长满了麻子,这些都成为他和女性交往的心理障碍,绝望到极点的诗人选择跳楼殉情,看到他的痴情,又在哥哥的劝说下,施绛平勉强同意和戴望舒交往。
可是这段勉强来的感情没有维持多久。1932年,戴望舒到法国留学,期间作品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戴望舒还翻译了许多外文著作。等到他1935年回国,施绛平已经爱上别人,戴望舒的爱恋遭到了无情的毁灭,愤怒的诗人用一记耳光结束了这段长达八年的相思之痛。无果的苦恋,诗人用情太深,不但加深了他的自卑,还改变了他的婚恋观,在他内心深处留下女人不可信的阴影障碍。
失恋后的戴望舒得到了朋友们的同情,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有个妹妹叫穆丽娟,长得清秀白皙,宁静柔美,比戴望舒小12岁,在穆时英的极力撮合下,两个志趣相投的人相爱了,穆丽娟非常仰慕戴望舒的才情和学识,诗人很快从失恋的阴影走出来。1935年冬天,戴望舒和穆丽娟订婚,并且在报纸上刊登了启示。1936年6月,两人在上海四川路的新亚饭店举行了婚礼,当时文艺界都很看好这对伉俪。婚后的戴望舒似乎暂时在新婚中得到抚慰,他创作的《小曲》《眼》等虽有新欢的喜悦,也有对过去恋情的哀悼。这期间,诗人明显地缺少了当年对待施绛平一样的炙热情感,爱情诗写的很少很少。他在《寂寞.》中写道: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像哪些可怜的灵魂, 长得和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可见,诗人还沉浸在内心深深的封闭中,对穆丽娟的爱,只如烟花一般。或许,得不到的爱就是最好的,得到的爱情,成为了坟墓。他们的婚姻,外表似乎琴瑟和谐,随着时间的流逝,危机潜生,极少的沟通,家庭的琐碎,战乱的颠沛流离,使得这段婚姻将要走到分裂的边缘,1938年,一首《初恋女》的歌曲加速了婚姻的崩溃,当时这首歌是陈歌辛作曲,戴望舒填词:我走遍漫漫的天涯路,我望断遥远的云和树,多少的往事堪重数,你呀你在何处,我难忘你哀怨的眼睛,我知道你那沉默的情意,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别个梦中忘记你,啊……,我的梦和遗忘的人,啊……受我最初祝福的人,终日我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歌词寓意显而易见。
1941年,穆丽娟忍受不了戴望舒的冷淡,提出了离婚,这时的戴望舒如梦初醒,试图再次用自杀挽救这段婚姻,但是为时已晚,穆丽娟对他已经彻底失望,离他而去。或许诗人对穆丽娟是有感情的,但天生忧郁的他,少了一份坚韧,多了些迷茫和虚幻,最终,他失去了曾经深爱他的人。
1943年5月9日,在图书印书局老板胡好的介绍下,戴望舒和比他小21岁的杨静结婚,杨静长得很漂亮,但是年龄的悬殊,性情的差异,加之双方教养的不同,这段婚姻也很短暂。1948年,杨静爱上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向戴望舒提出离婚。
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哮喘病发作,在北京去世。
诗人的爱情,曲折而又苦涩,他的幸福如此短暂,如此痛楚,也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诗人绝美的诗篇,戴望舒是懂得爱的人,他的爱是厚重的,执着的,纯真的,正是他对爱永恒的信念,才使他的爱情诗篇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沧桑,依然扣动我们的心弦,这些结着幽怨的诗歌,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真挚爱情的渴望。
戴望舒的爱情故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代表作品《我的记忆》《雨巷》。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作品受人追捧,情感却屡遭打击。他的一生与三位女性都有着不解之缘: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第一任妻子穆丽娟,第二任妻子是杨静。然而,却并没有一位能与他相持一生,最后只留下令诗人一生难以释怀的爱情悲剧。
1913年,戴望舒入杭州小学读书,1922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等人在杭州成立兰社。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他的老师是田汉。
1927年,大革命失败,戴望舒到松江县施蛰存家避难时期,爱上了施蛰存的大妹妹施绛年。施绛年虽然比他年幼5岁,却因受到良好的教育,开朗、活泼、富有个性,不像戴望舒那样既冲动又忧郁内向。
两人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再加上戴望舒童年一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瘢痕,也使施绛年不喜欢,这给他们的爱情蒙上了阴影。1928年,戴望舒以跳楼相逼,施绛年无奈只得接受戴望舒。
1929年4月,戴望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使他声名鹤起。1931年,两人订婚,施绛年此时实已爱上他人,便以希望戴望舒完成学业以保证以后经济无碍催促他出国读书。第二年,戴望舒为了两人的爱情守约前往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人在异乡,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然买了不少书。好友施蛰存对此艳羡不已,写信给戴望舒时说:"听说你有许多书运来,甚想早日看见。"
施蛰存也经常委托他帮忙买书,两位好朋友在面对好书时,总是不可遏止地想着要去拥有它。施蛰存讲到戴望舒在信中所讲的巴黎书业的盛况时,总是会发出可怜兮兮的叹息:"我只恨无钱,不然当寄你三四百元给买大批新书来看看也。”
在法国没过多久便传来施绛年移情别恋的消息,戴望舒伤心不已,无心学习。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 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
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 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戴望舒乘船回到上海,证实施绛年已移情别恋,他便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然后登报解除婚约,结束了这段长达8年的苦恋。
沉浸在失恋伤痛中的戴望舒,当时住在刘呐鸥的江湾公园的公寓,与穆时英一家挨得很近,为了抚慰戴望舒爱情的伤口,穆时英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
小他12岁的穆丽娟的清纯、秀丽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使他很快从感情的困厄中挣脱出来。1936年,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穆丽娟是仰慕他的才华与他走到一起的,两个人本应该有很好的婚后生活。不幸的是,戴望舒根本不懂得怎样去爱一个女人,在家只顾自己读书写字,很少与妻子交流,直把一颗爱着他的心,降到冰点。
妻子离开他时,他才后悔,再次以死相逼,然而这回也没能把妻子逼回来1940年冬,戴望舒无奈离婚协议上签字。戴望舒无奈地再次陷入爱情的悲剧之中。
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戴望舒被日本人逮捕入狱。
1942年,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但杨静是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大她21岁的戴望舒结了婚。
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结婚时才16岁,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龄的差异,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琐事吵架。1943年1月,给穆丽娟寄"离婚契约" 。5 月30 日,与杨静在香港结婚。
1948年末,杨静爱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出了种种努力希望挽回,然而杨静心意已决无法挽回,戴望舒只得一直不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杨静无奈之下与姓蔡的青年相偕出走。
1948年戴望舒因参加教授罢课, 被上海市立师专校长串通地方法院,污陷控告,说是香港汉奸文人,出票传讯,被迫离沪,携妻女再度赴港。
1949年他最终和杨静离婚。3月,离开香港回到北平。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来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风流倜傥的文学才子,他们既爱文学,才华横溢,又追求浪漫的爱情,谱写出一出出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显然,戴望舒是特别的,他在感情并不成熟,他醉心于诗书文学,忽略了两性的情感交流,导致一段段失败的婚姻爱情。然而他留给我们的虽没有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最宝贵的还是惊才艳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