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
书法家的故事1
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书法家的故事2
醉瞠白眼看青天
酒的强烈的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态,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艺术家追求*,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顾忌,或蔑视**,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的狂劲,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了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的赏赐晾了起来。在封建社会,**赏下的东西务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的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当时的**们**很大。**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只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认识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书法家的故事3
**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书法家的故事4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状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飘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桌。他仔细观看,那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他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学他,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此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书法家的故事5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之后司马绍**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叛叛*,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之后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吾一向崇敬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职辖区,吾死后就葬于此。”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之后,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书法家的故事6
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书法家的故事7
康熙学书法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点,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称臣。赵涵听说是**驾到,吓得连连叩头:“**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写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母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书法家的故事8
祝允明诗书戏**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忙吹嘘,有人提出必须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不熟,于是便请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只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做《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艺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得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yingbishufa.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给了一百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给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凭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好处。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书法家的故事9
祝枝山闯酒席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这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之后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明白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
书法家的故事10
“巧取豪夺”的由来
“巧偷豪夺”,一般都说作“巧取豪夺”。“巧取”,玩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来强抢。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占有别人的财物或**。其实这原先是书画史上一段风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偷”取名贵字画。*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能够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米芾十分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他在长沙做一个小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求寺院借观。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备,竟携此帖扬帆而去。寺院将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赖不还。一日,米芾和蔡京一齐乘船游玩,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米芾见了极为兴奋,因为十四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一向懊悔不已,不承想今日再次见到,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见状,只得把此帖送给他。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爱的书法。
周煇(宋朝人)编撰的《清波杂志》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偷豪夺”。就连大文豪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讥讽他“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米芾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异服,嗜洁成癖,喜欢石头,称石为兄,抱石而眠,被人称为“米颠”。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书法家的故事11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12
酒的强烈的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态,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艺术家追求*,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顾忌,或蔑视**,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的狂劲,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了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的赏赐晾了起来。在封建社会,**赏下的东西务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的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当时的**们**很大。**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只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认识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书法家的故事13
前面提过书家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状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状况,也绝不提笔赠书,这也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不写: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大概怕字体太大浪费纸张吧!既然担心浪费纸张,又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面的人不写:东坡以前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样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明白的别号。”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一个下里巴人手中,岂不是对牛弹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如果用绫绢写字,上**要禁止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把文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十分生气,他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世人不凭正当**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样能再助长呢?
文无深意,无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资料,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书法家的故事14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回到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书法家的故事15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这年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笔写了一付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十分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唐府佣人走了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见。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样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样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岂不欺我太甚。干脆去面君,叫**重重惩罚他。”
于是,拿了对子**八宝金殿,给**叩头奏道:“*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无视**,辱骂朝廷命官,太不象话了。”**问:“到底是怎样骂的?”“他给我写了付对子,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骂我倒霉,请您过目。”**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心里话: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样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就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我主,何事宣我?”**说:“你怎样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说:“阁老必须误解了,我哪能骂他。”“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再狡辩”。随手递给了唐伯虎。“这对子不会有错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样是骂人呢?”**说:“哪有全无两字。”“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全无”。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务必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闭口无言,唐伯虎又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付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那里,你说咱们怎样办吧?”**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脱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能给你善罢甘休,因为立刻要过年了,我也不给你过多的纠缠,你就赔赏三千两银子吧。”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书法家的故事16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这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之后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明白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
书法家的故事17
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之后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十分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前来观看的人拥挤得象潮水一般,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所深深折服。
书法家的故事18
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之后,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这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里。
在**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先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先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先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给**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书法家的故事19
据说钟繇小时候跟随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
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钟繇还很擅长三色书(即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
书法家的故事20
钟繇是这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看到一本名为《混迹三国》的闲书,上面也谈到钟繇,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史学、易学、书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兵法和剑法,他的指力能够洞穿棉被。
我不由吓了一跳,在我印象里的一向是文弱书生的钟繇,几时修成了这一指禅功?莫不是现代的海灯法师也要认钟繇为祖师爷吧!
想马超的堂弟马岱与钟繇那一战,被后人评为三国战史上实力最为悬殊的一战:“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
后人评:“对付钟繇这号只会白纸上写黑字的还用宝刀,太夸张了吧!”
如果钟繇的指力能够洞穿棉被,虽然不能洞穿马岱的宝刀,那至少在武艺上并非等闲之辈,不至于与马岱只斗得一个回合吧。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一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齐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之后的**――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齐,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向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明白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邕的秘诀。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明白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之后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
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阅读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1)
——书法家的故事10篇
书法家的故事1
醉瞠白眼看青天
酒的强烈的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态,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艺术家追求*,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顾忌,或蔑视**,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的狂劲,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了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的赏赐晾了起来。在封建社会,**赏下的东西务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的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当时的**们**很大。**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只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认识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书法家的故事2
五不写
前面提过书家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状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状况,也绝不提笔赠书,这也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不写: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大概怕字体太大浪费纸张吧!既然担心浪费纸张,又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面的人不写:东坡以前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样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明白的别号。”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一个下里巴人手中,岂不是对牛弹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如果用绫绢写字,上**要禁止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把文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十分生气,他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世人不凭正当**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样能再助长呢?
文无深意,无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资料,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书法家的故事3
柳书之贵
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官至**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认为,碑刻或其墓志的书法若不能请到柳公权来写,就是子孙不孝。甚至外夷来向朝廷入贡,常另外出资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是如何的声名远播了。
书法家的故事4
康熙学书法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点,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称臣。赵涵听说是**驾到,吓得连连叩头:“**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写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母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书法家的故事5
张瑞图装疯
距泉州城南门外约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乡里名叫“下邢”,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张瑞图先生生长的故乡。在那乡的前面,有一片宽旷的草场,俗叫做狗屎埔。狗屎埔的得名,原是有段历史的,而这段历史讲起来却也饶搞笑味。
张瑞图,别号二水,晚年又号白毫庵居士,他的书法直到如今,还受珍视。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北方的董其昌,所以南张北董的谚语,确是那时赞他俩书法美妙的评语啦。说来却也奇怪,这狗屎埔的由来,竟然和他擅长书法有关。
当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势焰薰天,真的炙手可热,赐建生祠将至落成之际,魏阉的意思,要那时的名流替他写一方匾额,这个风声在他意思未传播之前,早被董其昌探悉了。
有明一代崇尚风骨,实不减东汉末年,一般束身自爱之士,料知魏阉必有失败的一天,当然是要规避附*之嫌的,董其昌既于事前明白忠贤要徵求匾字,遂心生一计,骑了一匹骏马四处*,故意在立刻跌下来,藉说臂腕折伤了。其昌是当时名士,他的起居生活,人们是极注意的,这等跌马伤臂也就传遍各处了。果然,魏阉索求匾字,就舍北董而求南张了。张瑞图虽明知替他写字,异日免不了有附逆之嫌,但是恶**支配之下,委实不敢推却,不久魏阉生祠建成,而张瑞图的劈窠大字就要挂在那祠宇的当中了。
瑞图自从替忠贤题书匾额之后,兀自惴惴不安,思维无计,只有告假回籍,弃官不仕,冀于他日魏***,或可保全;谁知一时失慎,物议沸腾,附逆之嫌,竟不能避免。
及至**初年株连魏*,瑞图亦遭冤而波及。
钦差奉旨来泉州查办,瑞图探知音信,遂装假为疯癫,于事前以乌麻调糖,用竹筒模成若干块,制成形状像狗屎,遗至在他乡里口的草场上,等了钦差到他乡口当儿,他则披发跣足,在那草场上拾取狗屎吞咽。然钦差一见,认为真是疯癫,回朝上章,据情请赦免他,于是瑞图竟得避免过去附逆之罪。
现今泉州的谚语还有“假疯食盐猪屎”之句,按狗屎与猪屎形状原无大差别,据传说这句的来历,就是张瑞图假疯癫的故事,而此刻下邢乡有一处叫狗屎埔,也传说是张瑞图假疯癫时的地方。
按泉州府志亦载瑞图精大书匾额,乞者多不择人而与……庄烈帝谓瑞图工书为忠贤所爱……遂获罪谴。由此以证,狗屎埔的传说,未必完全无稽了。
书法家的故事6
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板桥性爱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状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带给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天,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务必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
凤在禾下飞去鸟,
马到芦边萆不生。
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而凤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和尚见了,甚为满意,立刻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经其点破。和尚也一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
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
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山堂。*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内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必须不是一般的*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相迎,十分热情。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和尚方才明白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立刻变了态度。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立刻又回去换来香茶。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横生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
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的信中曾说:
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衣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內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说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效夫子之喟然而叹也。(《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
书法家的故事7
酒的强烈的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态,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艺术家追求*,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顾忌,或蔑视**,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的狂劲,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了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的赏赐晾了起来。在封建社会,**赏下的东西务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的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当时的**们**很大。**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只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认识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书法家的故事8
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官至**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认为,碑刻或其墓志的书法若不能请到柳公权来写,就是子孙不孝。
甚至外夷来向朝廷入贡,常另外出资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是如何的声名远播了。
书法家的故事9
清乾嘉年间,帖学风行,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等人书法更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人物,他就是电视连续剧《**刘罗锅》里的主角——刘墉,他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的长处,大胆创新,韵味特殊,备受世人赞赏。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钊耄ㄎ航е郁恚嫜照媲洹⑺臻案骷曳ㄌ矣诖葱拢皇芄湃死瘟卜峁蔷ⅲ逗裆癫兀欢莱觯猿梢患遥懊煜隆薄A踯氖榉ǎ蹩丛踩砬峄敉磐琶藁āO干笤蚬趋婪置鳎诤站ⅰA踯榉ㄖ辰缒芄弧熬病薄ⅰ暗薄ⅰ扒濉比指爬ǎ馐撬H酥ΑK胂灿玫耐跷闹纬上拭鞫哉眨小芭?*”之美称。但他敢于突破传统的写法,受到了当时的一些思想保守的书法家的指责,翁方纲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着这一趣事:翁方纲有一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纲在练字,写的还是他练了一辈子的字体,一笔一画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动一笔。这个学生因为受到老师刘墉的影响,对老岳父墨守成规看不惯,就拐弯抹角地说:“岳父,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评论我的老师的书法。您这天给我谈谈吧!”
翁方纲放下笔,看了看他的女婿,说:“你回去问你的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
这个学生真的回去问老师。刘墉笑了笑说:“你回去也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之后这个故事成了书法史上的佳话。
据说刘墉握笔的姿势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写字的时候,笔正腕端,采用传统的握笔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内室书房写字的时候,就不论写大字写小字,都转动笔管,飞快地书写。笔随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飞动,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他写得兴奋的时候,甚至笔管脱手飞落到地上。可惜,这种方法没有传下来。
书法家的故事10
距泉州城南门外约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乡里名叫“下邢”,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张瑞图先生生长的故乡。在那乡的前面,有一片宽旷的草场,俗叫做狗屎埔。狗屎埔的得名,原是有段历史的,而这段历史讲起来却也饶搞笑味。
张瑞图,别号二水,晚年又号白毫庵居士,他的书法直到如今,还受珍视。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北方的董其昌,所以南张北董的谚语,确是那时赞他俩书法美妙的评语啦。说来却也奇怪,这狗屎埔的由来,竟然和他擅长书法有关。
当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势焰薰天,真的炙手可热,赐建生祠将至落成之际,魏阉的意思,要那时的名流替他写一方匾额,这个风声在他意思未传播之前,早被董其昌探悉了。yingbishufa.
有明一代崇尚风骨,实不减东汉末年,一般束身自爱之士,料知魏阉必有失败的一天,当然是要规避附*之嫌的,董其昌既于事前明白忠贤要徵求匾字,遂心生一计,骑了一匹骏马四处*,故意在立刻跌下来,藉说臂腕折伤了。其昌是当时名士,他的起居生活,人们是极注意的,这等跌马伤臂也就传遍各处了。果然,魏阉索求匾字,就舍北董而求南张了。张瑞图虽明知替他写字,异日免不了有附逆之嫌,但是恶**支配之下,委实不敢推却,不久魏阉生祠建成,而张瑞图的劈窠大字就要挂在那祠宇的当中了。
瑞图自从替忠贤题书匾额之后,兀自惴惴不安,思维无计,只有告假回籍,弃官不仕,冀于他日魏***,或可保全;谁知一时失慎,物议沸腾,附逆之嫌,竟不能避免。
及至**初年株连魏*,瑞图亦遭冤而波及。
钦差奉旨来泉州查办,瑞图探知音信,遂装假为疯癫,于事前以乌麻调糖,用竹筒模成若干块,制成形状像狗屎,遗至在他乡里口的草场上,等了钦差到他乡口当儿,他则披发跣足,在那草场上拾取狗屎吞咽。然钦差一见,认为真是疯癫,回朝上章,据情请赦免他,于是瑞图竟得避免过去附逆之罪。
现今泉州的谚语还有“假疯食盐猪屎”之句,按狗屎与猪屎形状原无大差别,据传说这句的来历,就是张瑞图假疯癫的故事,而此刻下邢乡有一处叫狗屎埔,也传说是张瑞图假疯癫时的地方。
按泉州府志亦载瑞图精大书匾额,乞者多不择人而与……庄烈帝谓瑞图工书为忠贤所爱……遂获罪谴。由此以证,狗屎埔的传说,未必完全无稽了。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2)
——书法家的故事10篇
书法家的故事1
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
乞米帖
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忠正刚正,名重海内。但是因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给。他曾写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证明他拙于生产,家里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了,此刻又没米了,感到十分扰心,期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请求救济一些米给他。那种状况实在令人同情。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向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书法家的故事3
“浓墨**”——刘墉
清乾嘉年间,帖学风行,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等人书法更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人物,他就是电视连续剧《**刘罗锅》里的主角——刘墉,他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的长处,大胆创新,韵味特殊,备受世人赞赏。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钊耄ㄎ航е郁恚嫜照媲洹⑺臻案骷曳ㄌ矣诖葱拢皇芄湃死瘟卜峁蔷ⅲ逗裆癫兀欢莱觯猿梢患遥懊煜隆薄A踯氖榉ǎ蹩丛踩砬峄敉磐琶藁āO干笤蚬趋婪置鳎诤站ⅰA踯榉ㄖ辰缒芄弧熬病薄ⅰ暗薄ⅰ扒濉比指爬ǎ馐撬H酥ΑK胂灿玫耐跷闹纬上拭鞫哉眨小芭?*”之美称。但他敢于突破传统的写法,受到了当时的一些思想保守的书法家的指责,翁方纲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着这一趣事:翁方纲有一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纲在练字,写的还是他练了一辈子的字体,一笔一画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动一笔。这个学生因为受到老师刘墉的影响,对老岳父墨守成规看不惯,就拐弯抹角地说:“岳父,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评论我的老师的书法。您这天给我谈谈吧!”
翁方纲放下笔,看了看他的女婿,说:“你回去问你的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
这个学生真的回去问老师。刘墉笑了笑说:“你回去也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之后这个故事成了书法史上的佳话。
据说刘墉握笔的姿势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写字的时候,笔正腕端,采用传统的握笔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内室书房写字的时候,就不论写大字写小字,都转动笔管,飞快地书写。笔随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飞动,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他写得兴奋的时候,甚至笔管脱手飞落到地上。可惜,这种方法没有传下来。
书法家的故事4
蔡邕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年间,**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但是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立刻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最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并成为“飞白书”。直到这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书法家的故事5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了道路。
书法家的故事6
翰林顾子敦身材魁梧,与黄山谷同在翰林院供职。夏日闷热,子敦有午睡的习惯。黄山谷每伺子敦熟睡之际,便在他敞露的胸腹上写字。子敦虽然恼怒也无可奈何。有一天,他睡在桌子上,醒后得意地对黄山谷说:“这下子你没法子捉弄我了!”山谷笑而不语。等回到家,子敦脱下衣衫,夫人问子敦背上的字是怎样回事?原先山谷偷偷地将诗写在他的背**。诗云:“红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当时民间流行纹背,写的就是这首诗,所以被山谷用来作为开玩笑的材料了。(据《复斋漫录》)
书法家的故事7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点,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称臣。赵涵听说是**驾到,吓得连连叩头:“**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写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母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书法家的故事8
东汉灵、献帝时人。籍居南阳。后为袁术将。工书,尤善八分书。书迹为时人所宝。晋卫桓《体书势》云:“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又云:“师宜官每书辄削而焚其拊。梁鹄乃益为拊,而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拊。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耿球碑》是宜官书。自矜重。”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曰:“师宜官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庾肩吾《书品》列师宜官,为上之中品,云:“师宜官鸿都为最,能大能小。”唐张瓘《书断》卷中云:“灵帝时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列师宜官八分书为妙品。唐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师宜官正隶草为上之上品传世书迹有。《耿球碑》。
书法家的故事9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黄门侍郎。性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晋书·王徽之传》里记载着一则他“雪夜访戴”故事,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立刻叫下人斟了酒来,一个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逵(?~396年):字安道,东晋学者,著《释疑论》反对佛家因果报应说,擅雕塑、书、画、鼓琴。屡征不仕,《晋书》卷94有传。戴逵当时在剡县,离王徽之那里还有很远的距离。王徽之根本就不管这些,他命令下人备船,深夜冒雪向剡县前进。
经过一个晚上的水陆跋涉,第二天早晨来到剡县。到了戴逵家门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诉下人,不和戴逵见面了,原道回到。下人很是不解,就问他原故。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根本就无所谓。”
王徽之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因而“雪夜清兴”之事历来很为后人称道。
书法家的故事10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十分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3)
——书法家的故事10篇
书法家的故事1
祝允明诗书戏**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忙吹嘘,有人提出必须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不熟,于是便请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只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做《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艺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得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yingbishufa.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给了一百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给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凭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好处。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书法家的故事2
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板桥性爱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状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带给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天,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务必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
凤在禾下飞去鸟,
马到芦边萆不生。
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而凤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和尚见了,甚为满意,立刻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经其点破。和尚也一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
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
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山堂。*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内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必须不是一般的*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相迎,十分热情。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和尚方才明白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立刻变了态度。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立刻又回去换来香茶。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横生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
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的信中曾说:
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衣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內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说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效夫子之喟然而叹也。(《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
书法家的故事3
前面提过书家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状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状况,也绝不提笔赠书,这也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不写: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大概怕字体太大浪费纸张吧!既然担心浪费纸张,又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面的人不写:东坡以前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样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明白的别号。”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一个下里巴人手中,岂不是对牛弹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如果用绫绢写字,上**要禁止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把文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十分生气,他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世人不凭正当**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样能再助长呢?
文无深意,无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资料,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书法家的故事4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书法家的故事5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点,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称臣。赵涵听说是**驾到,吓得连连叩头:“**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写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母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书法家的故事6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这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之后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明白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
书法家的故事7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年间,**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但是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立刻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最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并成为“飞白书”。直到这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书法家的故事8
东汉灵、献帝时人。籍居南阳。后为袁术将。工书,尤善八分书。书迹为时人所宝。晋卫桓《体书势》云:“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又云:“师宜官每书辄削而焚其拊。梁鹄乃益为拊,而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拊。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耿球碑》是宜官书。自矜重。”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曰:“师宜官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庾肩吾《书品》列师宜官,为上之中品,云:“师宜官鸿都为最,能大能小。”唐张瓘《书断》卷中云:“灵帝时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列师宜官八分书为妙品。唐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师宜官正隶草为上之上品传世书迹有。《耿球碑》。
书法家的故事9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他小時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思考。他十多岁时,学识已到达成熟的阶段。当时,人們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十分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齐,勾摹出來,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齐,然后互相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最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並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投河自尽。但是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
书法家的故事10
韦诞,字仲将,三国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人,擅长楷书,尤其精于题署,汉魏时期的皇宫、舍馆和各类宝器上,都有他写的手迹。
魏明帝即位后,在洛阳兴建凌云台。楼台上悬挂有未题字的匾额,让韦诞去题写。人们用笼子装着韦诞,再以滑轮、长绳牵引,吊拉上去。匾额离地面有二十五丈,韦诞站在上面,胆颤心惊。一气之下,他扔掉手中笔,把它烧了,并告诫他的子孙,断绝传授他的楷书法,还将这一条写进了家规。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4)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10篇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1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2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3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4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5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6
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7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8
苏轼做官故事
众所周知,苏轼是我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大家。深得**赏识。1057年,宋神宗时,苏轼做官,深得赏识,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职。后来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宋哲宗时期,苏轼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等地。晚年时期再次被贬,宋**时才被*北还。
在苏轼做官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传闻说苏轼虽然为官多年,但是并没有像其他**的豪宅,在京城更没有自己的宅子。在开封做官期间,儿子大婚,无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法为儿子购置一套新房。波折之下,苏轼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这才把儿子的大事给办了。虽然只是为官期间的一件小趣事,但是类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见,苏轼的这些官做的是有多**。
其实,纵观史书,苏轼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贬,无非就是因为朝廷有所顾忌,还有*派之争的种种因素。但这些丝毫不能影响苏轼。无论做官还是被贬,他仍然有着自己的原则。在位时,一心为百姓着想,为官**,整顿吏治,务实为民。作为一名文人,他有着自己的报国大志,想要国家富国强兵。所以在职期间,一直踏踏实实,关心人民的切实利益,关心大众疾苦。虽然屡次被贬,但是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两袖清风,深得人民喜爱。
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苏轼都始终干实事,不空谈。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9
苏轼徐州做官参与抗洪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不仅仅在文学和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绩的**,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说一波三折,曾经几次被发配到离京城很多的蛮荒之地,苏轼抗洪讲述的就是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带**兵与群众抗击洪水的故事,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为官的恪尽职守。
史书的记载,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遇到了洪水,洪水决堤了,要淹没曹村,由于洪水难以泄出,水汇集到了城下,城墙马上就要被冲垮了,于是富民们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灾,苏轼下令说,富民们如果逃走了,就会动摇民心,那么我还领带谁来抗击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洪水冲垮家园。于是让士兵将想要逃走的富民们赶回去,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来到了武卫营,将卒长找来,号召卒长带**卒去抗击洪水,卒长看到苏轼还在坚守岗位,非常的感动,于是带领着士卒们穿着短衣,光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抗击洪水,筑成了一道长堤,长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进入城内了,这样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还在日夜不停的下,为了守住城池,苏轼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回家,并且让各级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来苏轼还将那里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且申请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并且表彰了苏轼,到现在徐州的人民还在怀念苏轼。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知道,苏轼作为一个**是尽职尽责的,不仅仅以身作则,还带动了一大批的官吏坚持自己的岗位,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个好官。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10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就在小苏轼骄傲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来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说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通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应该。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苏轼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5)
——小小书法家作文350个字 (菁选3篇)
小小书法家作文350个字1
今天,我们去了姥姥家玩,眼看就要过年了,所以,我们打算去看一眼,等过十五的时候再来这儿。
我走到舅**房间里,安静而舒适,爸爸和我一起到了舅**房间,舅妈把自己写好的一副春联展示了出来,爸爸连口称赞道:“真不错,真不错呀!”我呆呆地看着舅妈展示出的一副副春联,情不自禁地想要亲自动笔试试。
舅妈帮我拿出了书法专用纸,还给我往墨水盘上倒了一些墨水,我沾了一点墨水,小心翼翼地在盘缘上蹭了蹭。我心想着,脑子也转着,过年么!沾点喜气。所以我就选了我们学过的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说着,沉重的一笔落在了纸上。粗粗细细,我完全没有把毛笔字当成一回事儿,所以“向”字粗细不一,我完全把写毛笔字当成了写*常的字一样。过了一分钟,我潦草的把这幅对联写完了。还可以吧!不习惯用毛笔写字。
我心想:书法真有趣,我要好好练练,“凡艺,给你张报纸,去练去吧!”我坦然的答应了。我铿锵有力的在上面写了十个字“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句话的书写很规范,收到了爸爸与舅**表扬。
小小书法家作文350个字2
要说书法奖会花落谁家,嘿嘿,我敢打赌,肯定是被我的好朋友——牛亚文夺去了。哎,你们不大相信吧?那就让我说给大家听听,保证让你们心服口服。
牛亚文长着一张又圆又胖的苹果脸,两只水灵灵、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说起他的眼睛好像会施魔法似的,能看的你浑身不自在,让你全身的鸡皮疙瘩都紧急集合。上面还有两条淡淡的月牙一般的眉毛。一个嗅觉灵敏的鼻子挂在脸的正中间,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对善于聆听的大耳朵。
他最大的.优点是自写得漂亮。他写字时,上身挺直,右手紧握钢笔,会施魔法似的小眼睛紧盯着笔下,写出的字苍劲有力,美观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
几天前,我采访了他,才知道他的一手好字是花了了许多功夫练出来的。每天晚上他都坚持练一页,有时候手指会被磨起泡,但他还是忍痛继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练出了一笔好字。他的这种毅力,我自愧不如。
每当我们班办黑板报时,他总是大显身手,写出的字工整、美观,老师看了,也夸他的字写得好。从此,牛亚文名声大振,一直稳坐我班书法第一把交椅,他却并不因此骄傲,字写得更好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后,你们是不是也很佩服他呀?那就来投他一票吧。
小小书法家作文350个字3
我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女孩,绘画、唱歌、跳舞样样都是我的拿手强项,可我最拿手的还是铅笔字和钢笔字,我是小小书法家,
记得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我到学校苦练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自己都不知道写了多少张纸,有时候手都麻了,腿都酸了(在那上课都是站着的),可老师一直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作文400字《我是小小书法家作文400字》。来鼓励我们。一段时间后,老师看我字写得不错,就让我写一个作品,说要拿到市里去比赛,这句话让我激动了好几个晚上,在一个休息天的早上,家里的电话叮铃铃的响了,我一接电话,电话是书法班林老师打来的,我心里一紧:不会是我昨天的字没写好吧?是周瑞琪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写的作品得奖了,下午来领奖状吧!等老师已经挂了电话,我还没回过神来,脑袋还在想,是真的吗?我得奖了?这时,我对电话说:“谢谢您,林老师!”可电话那头没有回答,我才知道老师已经把电话挂了。
下午1点,我到了学校,林老师把奖状拿了出来“南京市银奖”我顿时没有了原来的乖巧,高兴的“一蹦三尺高”,yes,太棒了!真的太谢谢您了林老师。林老师见我这样的疯狂,就连*时很少笑得她,也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不知道我会不会是中小的书法“大师”呢?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6)
——我是小小“书法家”作文 (菁选2篇)
我是小小“书法家”作文1
我是个爱好书法的女孩。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书法。刚开始我对书法并不怎么感兴趣,后来我的作品在韩国书画比赛中得了奖,从此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我都坚持一周一次上辅导课,一有时间就练习练习,毛边纸、宣纸写了一叠又一叠,毛笔写秃了一支又一支。记得有一次,书法老师要求我写一张八尺的楷书作品,一共有近百个大字。我一丝不苟,端坐在桌前,一笔一划地花了二个多小时,而且不错一字地完成,这幅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伴的赞扬。这幅作品还参加了XX年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获得了“金杯奖”。学书法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学好就必须下苦功夫,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寂寞的精神。学书法磨练了我的意志,树立了我的自信,增强了我的信心,也从中找到了乐趣。
现在,我已学完了楷书、隶书,正在学行书。学写行书比楷书、隶书的难度要大得多,初学时连原帖都很难看明白,更别说下笔了,但我有信心把它学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我的作品在全国、省、市区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了多种奖,作品还多次参展。今年还被评为了书法七段。今后,我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书法家。 简评:建议你选择一件事详细地写,不要随意拉扯。
我是小小“书法家”作文2
课间操的时候,校园广播站突然说:“现在给书法比赛获奖的同学发奖。”
我非常害怕自已获不上奖,因为那样的话,会把杨家人的脸丢光的。我越想越怕,头上开始冒汗了,两腿也开始发抖了。
“杨淇,二等奖。”
我一听,乐得像小燕子一样飞去领奖。我双手接过奖状,还向校长爷爷敬了一个少先队礼。
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围着我一遍一遍喊:“杨淇,杨淇,书法家……”
今天真高兴。因为我没有给杨家人丢脸。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7)
——小小书法家活动总结
小小书法家活动总结1
一、主办单位:
枫景小学
二、承办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爱心社支教队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0日
四、活动地点:
枫景小学
五、活动目的:
1、为了营造书香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书法艺术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厚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孩子们学习书法艺术的热情,展现他们的才艺,增强自信心3、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
4、加强学生与老师与支教队员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三方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进行古诗词、文章段落的书法练习七、活动效果及感悟:
4。10是“我是小小家”的第一个活动,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压力,感觉这系列活动的举办**着支教队的荣誉,也**着爱心社的荣誉,同时更牵绊着一大批孩子们,可谓关系重大啊!但通过我们支教队队长凤姐和各成员间积极全力的准备、沟通交流,我感觉没压力了,因为压力已经成为了动力,很有信心去做好我的职责第一个书法活动。
前期的宣传活动做得很好,孩子们对书法比赛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是全员参与,并且可以看出来他们有认真的准备,而小学的老师们也极力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完成活动的一些内容,也使得活动能更好地进行。
书法艺术是*的国粹。我们应该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弘扬它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次比赛让孩子们重拾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对祖国文化瑰宝的热爱。宣传书法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知道**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当然我们在比赛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困难被一一击破。这也为我们以后的活动积累了不少经验。
通过这次比赛,孩子们和支教队员们都提高了对正确、美观书写的认识,明确了正确、美观的书写对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写字虽不是短时间就能练好的,但相信经过我们的坚持和共同努力,我们的'字会越来越漂亮,更可贵的是孩子们在书写过程中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对写好汉字充满了信心。这也无疑增强了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激情和热情,为孩子们增添了不少动力,对练习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最高的写字水*。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一个个坐得笔直,手中握着笔,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端正美观的字,还真有些书法家的风范呢!现在,有很多人都因为有了电脑代替了笔,便放弃了练习自己的字,这无疑是错误的。当我们在练字时,情趣和品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没有事先考虑到。虽然通过我们支教队员的一起协作做好了,但还是值得去思考的。一个活动,不仅仅只是“活动”那么简单,这需要我们事前周密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同时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职责,还要做好与成员之间的交流,配合成员做好各项任务。
附(比赛结果):一等奖:熊思怡(六年级)
二等奖:龚子超(三年级)、孙(四年级)
三等奖:熊翠怡(三年级)、孙强(四年级)、陈丽(五年级)熊裕峰(三年级)
优胜奖:一年级:刘越、熊美娟、熊裕超、孙静芸、熊雨欣二年级:陈倩、熊雨辰、孙梦怡、蔡慧三年级:李智祥、梁春草、江美勤
四年级:熊明杰、熊方凯五年级:孙雅洁、王娇、周支雅六年级:熊欣怡、熊文静、熊文娟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20篇)(扩展8)
——《书法》教案 (荟萃20篇)
《书法》教案1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的金文
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秦朝的“书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巩固**,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
[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
(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1、原因: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
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问题探究2]如果说秦汉时期的书法美是自发的,那么,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原因: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典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问题探究3]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1)条件: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②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宋四家”—— 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现*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问题探究4]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艺术
1.定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他的创制以书法为前提,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
2.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3.篆刻艺术的发展
(1)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2)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篆刻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
1、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及原因。
时期发展历程或特点原因
秦汉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文字刚获得**
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隋唐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③重文
明代*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书法》教案2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复**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讲解“撇”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拖或*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详细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图示: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图示:
5、指名说一说斜撇、竖撇、短撇怎样书写。6、师边讲解边示范。
(2)学生练习书写撇,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
1、出示范字。斜撇:竖撇:短撇: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书法》教案3
一、社团活动目标 :
1、为了推进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使学生了解我国书法艺术文化和提高书法艺术素养,丰富校园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书艺才华的*台,为学校开展校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及比赛等活动储备人才。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掌握书写要领。
3、坚持从基本功训练入手,让学生明白要写出好字,必须先打好根基。在不断的指导下,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的认识;不断加强汉字书写方法的教学,使学生能**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改进,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
4、养成认真、仔细、耐心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善思,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和道德修养。
二、社团规模及活动时间:
硬笔书法社团大约15人次,限于二年级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要求是要有一定书法特长,活动时间固定为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本学期以基本笔画和基本间架结构为主,让学生在基本功的练习中,稳扎稳打,逐步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
2、教学中以阅读,参观,欣赏、小型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惯、写字姿势、书写态度等书写卫生教育。
4、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临帖、看帖的方法。
5、加强*时的训练,利用兴趣课外大量的时间加强练习。
6、有效安排教学内容,以汉字基本笔画教学为基础,结合汉字间架结构教学让学生了解每一汉字容易出现的错误,并能进行**的改进。
7、鼓励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购买一本随堂字帖,利用写字课及课余时间进行描写练习。
四、具体安排
第四周 常规教育书法作品赏析、尝试练习 第五周至第十周 基本笔画和间架练习
(一)(独体字) 第十一周至第十四周 较复杂笔画组合练习和间架结构练习
(二)(合体字)
第十五周至第十七周 书法作品临写练习 书法作品创作教学
《书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以“美”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内容,读出作者的豪迈性格。
2、以“美”“醉”为例,让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汉字楷书字形的美观书写。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
1、请学生齐读诗歌。 预设:能读整齐,但是读不出诗歌的韵味。
2、教师取首句引出下一环节。 兰陵美——酒,被你们读成了白开水了,怎么读出酒的“美”,我们还要先从“美” 字入手。(引出第二环节)
二、品味诗歌,以诗促写
1、何为“美”?(出示金文大篆) 羊大为美,古人多以羊为食,羊肥而肉美,所以 “美”字意为(味道好:色香味俱佳) 如果“美”字用到人(老师)的身上,意思就必须要发生变化,否则后果很严重,所以“美”字又衍生出(好看;高尚美好)
2、如何写得“美”?
“美”字的含义我们大致了解了,那么你们可会写“美”字? 预设:同学一定发笑,认为老师小题大做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板书“美”字,教师做比较品评。 落实:宋体“美”与楷体“美”书写略有差异,我们通常书写的楷体字上下结构的汉字以稳为佳,就像向上搭积木,底盘越大,整体感觉越稳当。所以要想把“美”字写得美,我们应该这样处理;
(2)教师示范书写 以此类推,诗中的“盛” “客” “是”在结构的处理上都应注意上下比例的处理。
(3)学生临摹字帖中本诗上下结构的字
(4)教师巡视点评:大家的书写效果,怎一个“美”字了得!
3、我们刚刚写了很美很美的“美”字,诗人李白则在他乡兰陵喝到了很美很美的酒,诗中可写出了此酒“美” 在何处?
(1)学生发言
预设答案:香气宜人:郁金香 酒具华美:玉碗盛来 色泽透润:琥珀光
(2)请学生读出这兰陵酒的美醉感觉 学生读,教师也可以示范 兰陵 “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3)教师追问:难道好酒就美在包装、色泽和香气吗?美酒终究还是品出来的 滋味。诗中可还写出了此酒美在何处? 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能醉客 (使宦游在外,客居他乡的游子沉醉其中,忘记思乡之情。)
(4)补充比较其他写漂泊异乡的诗词后,教师**: 同样是写身居异乡的诗词,本诗在情感有什么不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州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李中《客中寒食》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 《江外思乡》 预设:少了一些离家在外的忧愁,更多的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特点。
(4)有感情吟诵诗歌,读出兰陵酒之美,读出诗人李白的豪放之性情。
4、分析落实上下结构字形书写的处理方式
(1)兰陵美酒能醉客,错把他乡作故乡。怎一个“醉”字了得!那么,我们又怎么来从结构合理的角度来书写“醉”字? 学生讨论发言后,请两个同学板书,再请其他学生点评。 明确:两者相争,我们做到不偏不倚。(可以现场举例)
(2)教师板书示范“醉”字的美观书写。
(3)学生临摹字帖中本诗左右结构的字。
三、提高鉴赏
楷书书写可以做到工整又美观,是特别适合我们学生的一种字体,也是**书法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楷书这种字体,我们今天再来欣赏一下草书的《客中作》书法作品。投影展示草书作品《客中作》,请学生谈谈鉴赏感受。(感受到行云流水之感即可)
结束语:
兰陵的美酒醉了李白,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美观的书写醉了我们,让我们借《客中作》领略到汉字之美。在此乘兴作诗一首:(投影出示) 兰陵美酒醉李白, 忘却何处是他乡。 美观书写诗中悟, 巧用诗歌在汾阳。
《书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书法》教案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归纳学过的常用命令
2、进一步熟练常用命令,巩固学过的知识。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练常用命令。
(2)难点:各种命令的灵活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材分析:
前段时间的学习,同学已学会了LOGO语言中常用命令,后续的学习主要是LOGO语言中命令的灵活应用,用命令画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本课主要是归纳和巩固同学所学的知识。
建议:
(1)通过学习用命令写汉字,让同学体会LOGO语言的另一种应用。
a、同学作题:写汉字“日”。
b、在写汉字过程你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
(2)整理所学命令,分门别类记于心。
a、师生一起复习所学命令。
b、引导同学对所学命令进行分类。
c、比较分类与未分类之间的区别,培养同学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学习了LOGO的很多命令,还学习了用命令画图,其实小海龟还能写汉字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书法家如何来写字。展示课题:《小海龟书法家》
二、新授
1。教师调用过程展示用小海龟写的汉字。
2。你们想让小龟写个汉学吗?
安排同学画出彩色汉字“日”
3。在同学们画图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命令不记得或其它情况的问题呢?
指名生说。
4、师生一起归纳所学命***P29表。
5、这些命令各有不同,要熟练掌握,我们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记这些命令。
小组讨论,并做记录。
指名生说,其它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 +此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6、我们已经对命令一目了然了,下面让我们试试,是不是简单了。
你们想大显身手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完成了最快,用过程完成“节日”两字。
同学尝试、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将同学做的正确的投影到大屏幕
7、说说将命令分类和以前有区别吗?
8、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将所学命令进行了分类,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同学们今后可以将有联系的内容分类,就可以让我们记得更清楚了。
《书法》教案7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落实课标
一、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脉络
二、主要书体概要
三、重点问题突破
1、文字的重要意义:
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传播交流和传承人类文化;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2、秦朝**文字历史意义:
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魏晋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4、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民化;明清时期封建**腐朽,****走向顶峰,思想文化**强化,一方面出现僵化呆板的馆阁体书法;另一方面,反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出现“扬州八怪”为**的个性化艺术。
《书法》教案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立刀旁、右耳旁、斤字旁这三种偏旁的写法。
2.让学生写好带有这三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揭示新课。
1 .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利"字,"刂"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前几次课,我们同学学会了左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写好几个右偏旁和它们在右边作偏旁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右偏旁(一)
二、指导书写偏旁"刂"、"阝"、"斤"。
(一)指导书写"刂"。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刂",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
①短竖起笔较轻,位置稍偏上。
②竖钩起笔稍重,行笔中间较轻。
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刂",辅导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刂",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阝"。
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阝",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撇弯钩上窄下宽,收笔比起笔稍偏右。
②竖为悬针。
全班练写一个"阝",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斤"。
师:我们接着写好"斤"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斤"字旁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首撇较斜,第二撇为竖撇,横不要过于偏上,竖较长伸。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斤",全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斤",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指名读要写的字:"利""到""割""邻""那""都""所""新""断"。
观察这些右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观察"刂"和"阝"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利""邻",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利"和"邻",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所"。
观察"到"、"割"、"那""都""新""断"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书法》教案9
教学内容:第5课 刀 力
德 育 教 育: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在习字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教 学 目 的:
1.掌握铅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时精神集中。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在习字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教 学 重 点:
1.掌握铅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教 学 难 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时精神集中。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方 法: 演示法、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投影仪、字帖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同学们,开学至今我们已经**法课一个多月时间,你们喜欢这门课程吗?(喜欢)今天赵老师继续带领你们走进硬笔书法的课堂,学习硬笔书法——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
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快慢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
二、欣赏书法作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为什么要学习硬笔书法呢?
继承弘杨传统:书法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华,博大精深。它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好方法。硬笔书法不仅影响*几亿人对世界上最具艺术魅力的文字—汉字的使用,而且直接影响人际交往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民族素质,因为我们是**儿女。
四、学习硬笔书法的好处:
1、在学校里:写得一手漂亮字,你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许,学习起来心情格外舒畅!
2、在考试中:书写工整、清楚、漂亮可以加分。
3、在社会上:比如你大学毕业后去招聘,把招聘表用电脑打出来,没有个性,如果你别出心裁,用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写自己的招聘表,我想招聘的人会对你有特别的印象,字如其人,让他觉得你在各方面都是很不错的。
4、在一生中:学习书法能提高一个人的精气神,有助于身体健康!
五、那我们要如何学好硬笔书法呢?
写字姿势:
①头正
②身直
③胸舒
④臂开
⑤足安
执笔方法:
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写字时一定要垫纸,可以保护笔尖,书写时有弹性,点画粗细分明,笔尖与桌面成45-75°为好。
如何能学好硬笔书法?
《书法》教案10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司字框、三框儿、下三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及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刁”字,第一笔横折钩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上一次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已学会了三个字框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另三个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二)
二、指导书写偏旁。
(一)指导书写司字框。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司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司字框,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短“竖”长。
②“横”的起笔稍轻,“竖”的行笔中间稍轻。
全班练写一个司字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匚”。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匚”,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匚”,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横取中,竖折的竖稍向左斜。
②下“横”对正上横,比上横稍长。
全班练写一个“匚”,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下三框。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下三框。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下三框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边竖稍内斜,右竖比左“竖”稍长。
② “横”的行笔由重到轻并稍有弧度。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下三框,全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下三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刁”“习”“司”“区”“匹”“医”“山”“画”“幽”。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司字框”、“匚”和“下三框”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刁”“区”,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刁”和“区”,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山”。
观察“习”“司”“匹”“医”“画”“幽”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
《书法》教案1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笔画的粗细变化。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 笔顺规则(二)。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
(1) 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2)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较短。
(3) 第三笔较长,与第一笔和横中线的距离相同,左低右高。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王”的具体写法: 在分析“王”字的基础上,尽量请同学们说出其写法。
(1) 第一笔和第二笔两个短横较粗。第一笔在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处。
(2) 第三笔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
(3) 第四笔是长横,较细,与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相等。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从左到右:“川、林”的写法
(1) 说出笔顺;
(2)总结出“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3)说出每笔的位置;
(4)每个笔画的不同点;
(5)这两个字所呈现的大致圆形,这些可分两组讨论,得出结论。 硬笔部分,熟悉笔顺规则,强调一下起笔收笔动作稍大。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二课作业,伴以较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
五、 总结:展示学生的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书法》教案12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 当你对结构 、笔画、 空白 、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之后就有了条件了。 练行书时, 首先是临帖: 不要写, 先看, 把一个字看透,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 看好了, 就丢开字帖, 一气合成。 注意: 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 ,就是 连贯的气运, 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 不要停, 不要填, 还有就是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 ;不然回很死板, 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 用弹跳的笔触练, 找到感觉后开始写。
另外,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 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 笔画的连接、 都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自己设计, 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 !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
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
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他按照《笔论》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的比较,确实有些变化。
一天,王羲之在读《笔论》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王旷看见儿子读得入迷的书竟是自己珍藏的《笔论》,很诧异地问道:“你能读懂这样高深的书吗?”王羲之答道:“书非读不能懂,孩儿虽然一知半解,但还是能受到教育的。”父亲听后把《笔论》送给了王羲之,得到书后的他练得更加勤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一下,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笑着说:“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书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2、继续巩固已学笔画:右点、左点、左尖横、上尖竖。
3、学习长横的书写。
4、学习书法,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愿意大胆尝试写书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
1、学习长横的书写;
2、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难点:
长横的起笔及行笔方向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笔画
右点:
1、师示范,生说书写方法。(由轻到重,右下行笔,快速停顿,收笔。)
2、师板书,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
4、指导、点评。
左点:
1、生说写法:由轻到重,左下行笔,略有弧度,停顿收笔。
2、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
4、指导、点评。
左尖横、上尖竖:
方法同上。
重点强调行笔方向。
二、学习长横的写法
学习斜顿起笔
1、师示范,生观察斜顿起笔的特点,找方法。
(斜顿即是小右点。由轻到重,短小,有力。)
2、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师指导。
4、点评。
学习长横
1、理解长横名字的由来。
2、师示范书写,生观察长横特点。
(斜顿起笔,停顿,转笔向右行笔,停顿收笔。两侧略重,中间略轻。)
3、生根据观察说写法,师小结:斜顿起笔,转笔向右行笔,停顿收笔。
4、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5、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6、点评,纠错。
7、生再练写。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笔画?(右点、左点、左尖横、上尖竖、 长横)
《书法》教案1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散文诗,发展幼儿思维的连动性、灵活性。
2.发展幼儿想像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发展幼儿口语,学习运用动词: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依据散文诗内容画一幅图画。
2.活动前带小朋友到户外观察落叶,拾落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小朋友谈话: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引出散文诗的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要求小朋友认真倾听,感受散文诗优美的内容。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1.秋风起了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2.树叶分别落在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四)丰富词汇,找出散文诗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理解动词。
(五)启发幼儿想像,鼓励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
1.树叶还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幼儿模仿散文诗的语言进行讲述。
2.小朋友想用落叶做什么?
(六)教小朋友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四、各领域渗透
健康:让幼儿根据秋天的天气变化增加衣服。
艺术:配合美工活动,让幼儿用拾回的落叶贴出美丽的图画。
科学: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活中渗透通过打扫落叶,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环境中渗透布置活动室墙面“五彩的秋天”,让幼儿将户外拾来的落叶、落花等布置于墙上,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家庭中渗透家长带领小朋友到公园玩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树木、落叶,了解秋天的变化。
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语言优美,很多描绘性很强的句子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我认为该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语句,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活动开始,我说:我们在课前收集了许多树叶的图片,一起来看看,欣赏一下好吗?(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树叶)我:那么多美丽的树叶,你能用句子来描绘一下吗?孩子们:有红的、黄的、还有绿的,很好看。我: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五颜六色。我: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叶子从树上落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么?孩子们:像小扇子,像小鸟,还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颜六色的叶子掉下来,又像什么?孩子们:像地毯,还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来玩玩。
经过了上面的铺垫后,我出示散文的图画,结合画面,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重点是结合**,引导幼儿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金黄,飘到小河里,水面上像漂动着许多小船……最后,我带领幼儿一起看画面轻声朗诵。孩子们在我的暗示下,朗诵时也带着轻柔的舒缓和静谧,整个活动室里流淌着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诵完后,大家都相视一笑。我知道,大家对散文所表达的那种安静和自然美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书法》教案15
课题:
第一课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1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 、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 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臂开、左手伏案、脚放*与肩同宽。 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 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 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 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 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 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 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 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书法》教案16
教学目标:
1、巩固毛笔握笔姿势
2、了解颜体字的横画特点
3、学习横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要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学习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书法工具、毛巾、盆两个、报纸多份、横画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课题,拿出书法工具。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书法的横画。
2、学书法就要用到文房四宝,小朋友知道是哪四宝吗?幼儿回答。
3、请小朋友从抽屉拿出书画毡,与课桌边对齐,拿出我们其中的第一件宝贝墨盒,打开盖子,自己检查刮笔的地方和盖子是不是放在指定的位置,墨盒**放在右上角。
4、请小朋友听音乐排队拿第二件和第三件宝贝毛笔、墨汁回坐位,毛笔放在墨盒的盖子上,墨汁放在地上靠桌子角,坐好后拿出第四件宝贝宣纸,对折宣纸成小正方形压一下打开放好,然后轻轻的拿起墨汁倒满,盖好后放到原位。
二、老师示范握笔方法、怎样蘸墨刮笔
1、念坐姿歌,老师检查小朋友坐姿,示范握笔姿势及方法,请小朋友自己握笔,注意小朋友握笔姿势:拇指食指夹住笔,中指向后勾,无名指甲根抵笔,小指轻轻靠。
2、老师示范怎样蘸墨与刮笔,然后出示横的运笔示意图,示范写横。小朋友一起说:逆锋起笔,翻笔向下,提笔下顿向右行笔;向右上稍提笔,折锋下顿,回锋收笔。
三、小朋友调整坐姿,蘸墨刮笔开始写横,老师巡回辅导。
1、写完后请小朋友听音乐排队把写好的横画放在指定的报纸上。
2、老师小结,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动:我真的很不错,接着小朋友拿墨汁、毛笔有次序的放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洗手。
四、老师收墨盒和书画毡,结束。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书法》教案17
一、诵读欣赏
1、同学们,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经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 是说:回到这个完整的句子再来看这句话的意思,你可能感触更深,齐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读一遍,读出感觉,不错,这整句的话的意思是:合抱粗的大树是从毫末大的种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千里长途的路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估计你听完老师的见解你肯定有什么想说的?
2小结: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地,认真地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希望同学们能在我们的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好学生,好吗?
那把你们的坚定的信念读出来吧,再读
二、书法学习
刚才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精神,接下来让我继续走进我们*传统文化之中去感受书法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1、复习横和竖的笔画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还记得哪些书法知识呢?
2学习撇的写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笔画,板:撇的写法
(1)我将老子的这句话轻轻的写了下来,也深深的刻在脑里,你们从里面找到了撇画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了?撇画像什么?
(2)学习长撇和短撇
我将长撇和短撇放大了,你们再观察有什么想说的?拿出手来在空中描一描,师边讲解长撇和短撇的写法边描。
(3)看来光描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想不想看看老师写一写。那就请目光聚焦,师边写边讲解。
(4)为了你们更好的理解长撇和短撇的写法,我将口诀写了下来,来读一读。
(5)有没有信心来试试。试着每个笔画写5遍。写完之后找出每个笔画中的失败之处,专业点叫病笔,等下小组内交流
(6)小组交流讨论,作品展示
(7)交流完后,你们肯定有不同的理解,相信你们会写的更好,再写5遍
3、学习写字
(1)把撇写好了,你们的书法又上升了一级别了,来瞧瞧这些字,你能找到长撇和短撇吗?
(2)选出两三个你喜欢的字各写出五遍。
4、作品展评
5、整理收拾
《书法》教案18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竖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竖的写法,笔画中的提按。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这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出示课题:第四课竖的写法。 请学生观察垂露竖的特点:1.像一根骨头(学生说出别的也可);2.在竖中线上;3.两头粗,中间细。 垂露竖的写法:先左上,转笔坐下按,转笔下行(边行边提,边行边按,变化细微)顿笔,捉笔左上回锋。(演示时的全过程让学生看得真切。)悬针竖的写法:让学生总结出悬针竖的写法。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四课作业,要求学生一描到底,不要像画画那样一点一点的添墨。老师行间巡视,纠正坐姿、执笔姿势及描红时出现的错误。硬笔书写仍强调提按。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
《书法》教案19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司字框、三框儿、下三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及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刁”字,第一笔横折钩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上一次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已学会了三个字框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另三个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二)
二、指导书写偏旁。
(一)指导书写司字框。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司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司字框,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短“竖”长。
②“横”的起笔稍轻,“竖”的行笔中间稍轻。
全班练写一个司字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匚”。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匚”,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匚”,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横取中,竖折的竖稍向左斜。
②下“横”对正上横,比上横稍长。
全班练写一个“匚”,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下三框。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下三框。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下三框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边竖稍内斜,右竖比左“竖”稍长。
② “横”的行笔由重到轻并稍有弧度。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下三框,全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下三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刁”“习”“司”“区”“匹”“医”“山”“画”“幽”。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司字框”、“匚”和“下三框”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刁”“区”,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刁”和“区”,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山”。
观察“习”“司”“匹”“医”“画”“幽”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
《书法》教案20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正奇相生的基础知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参照正奇相生写硬笔字,培养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掌握欣赏的方法。
3、了解正奇相生的写法,体验汉字书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了解正奇相生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能参照正奇相生写几个硬笔字。
教学准备:
学生:硬笔书法纸。
教师:各种各样正奇相生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书写习作,必须首先了解汉字结构安排的一般知识和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第1课,了解书法作品中的有特点的一些汉字应该如何书写。
二、知识介绍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①、什么是正奇相生?②、汉字正奇相生处理上有哪些要点?③、书写有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关于正奇相生内容的介绍、
3、教师出示相关的书法作品,学生分别指出哪里是正奇相生的结构。
4、三、学习“我知道了”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那么正奇相生汉字又应该怎么写呢?
2、学生自读“我知道了”,了解正奇相生汉字的写法。
四、学习“我来找找”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汉字,那么一幅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主笔在什么位置?教师出示。
2、书法作品。学生找一找主笔。
五、“我先试试”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正奇相生汉字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参照学过的知识。写几个硬笔字。
2、学生书写作品。
3、师生共同讲评、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
六、总结:回顾一下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结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
七、布置作业:写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第1课 正奇相生
主笔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