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边红杏倚云栽(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句子 2023-10-15 09:58:20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

  下第:指科举落榜。

  永崇:指长安永崇坊。

  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shí)。

  天上:指皇帝、朝廷。

  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带着,沾染着。

  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

  芙蓉:这里的芙蓉指的是木芙蓉,一般是8-10月份开花。

  【译文】

  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是高蟾为求功名,向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的晋谒之作。(晋谒,指进见地位高的或辈分高的人)。这首诗运用比体,诗中“碧桃”、“红杏”比喻及第者(中榜者) ,“芙蓉”比喻落第的自己。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

  【赏析】

  在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理顺“进士”、“及第”等一些概念:

  “及第”是指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

  由高到低排名:进士>贡士>举人>秀才 。

  中国科举制度可以分为6级(按照先后顺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贡士)、殿试(进士)。

  童生: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称作童生(不管年龄大小)。成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考取秀才。

  秀才:童生通过院试,录取之后称“秀才”。秀才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举人:秀才参加乡试,中举之后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就是有资格做官了(是有资格,但不是马上做官)。

  【注:乡试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基本每3年一次。】

  贡士:会试录取的人称之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有资格参加会试(又称“春闱“)。

  【注:会试由礼部主持,时间在乡试(即“秋闱”)次年春季,故又称“春闱“,基本每3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

  进士: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俗称”殿试“),对贡士分等定级,这些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进行一个排名和官职分配,这些应试的贡士殿试完成之后,皆称”进士“。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或“鼎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进士及第后的一些活动:

  (1)插花游街。插花游街是进士揭榜之后由官府组织的第一项重大活动。新进士们要沐浴更衣,骑高头大马,胸带红花,游街示喜。进士们游街赏花,并且从中挑选出两位最英俊潇洒的书生采摘鲜花,并用来迎接状元郎,为“探花使”。孟郊在他的《登科后》写道“一日看尽长安。”指的的就是插花游街的庆祝活动。

  (2)曲江宴饮/杏林宴。曲江宴饮,又称杏林宴、林宴、樱桃宴、召宴、关宴等。每年春季二月为科举放榜之时,及第者便在曲江池旁参加宴会。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会带上儿女家眷一同参加,以来让儿女以进士为榜样,而来结识未来的新同僚,再者也为自家儿女挑选如意郎君创造机会。

  (3)雁塔题名。曲江宴饮后,新进士们要去到下一个活动场所,即慈恩寺大雁塔(今西安市大雁塔)。最有名的是白居易27岁中进士所写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是当年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4)参拜魁星。魁星,古代星宿名称,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状元郎是夺得魁星的青睐,所以称作“夺魁”。进士们高中之后,要参拜魁星,感谢魁星的保佑,能够文章驰名天下。就像做生意的人要拜谢财神,混江湖的人要拜谢关老爷一样。

  进士及第还有很多别称,如“蟾宫折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简而言之,唐代考取的进士是非常不容易,也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就如同“一步登天”,所以高蟾在诗中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中榜者。”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中榜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曹雪芹在《红楼梦》第63回群芳夜宴中描写姐妹们一起挚花签,探春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签子,也映射了探春最后为妃的高贵的地位。

  唐代科举考试之前,举子们要先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有关系者事竟成!

  对于高蟾为何会做此诗,《唐才子传》有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应为高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感慨自己没有人际关系。所以这首诗中高蟾将“碧桃”、“红杏”比喻及第者(中榜者),“芙蓉”比喻落第的自己。”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高蟾的这首“拜谒”诗作的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在封建专制的当时看来实属难能可贵!从中也可窥见高蟾的清高孤傲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