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日月交替,春意盎然,寄托思乡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雄浑壮阔的江景,并巧妙地将日月交替、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抒发了旅人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两句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江潮初平、风帆高悬的壮丽景象。“潮平”写出了江水的浩渺,“两岸阔”则突出了视野的开阔。而“风正一帆悬”一句,更显精妙。诗人用“悬”字,生动地描绘出帆船在和风中稳稳前行的姿态,仿佛时间静止,画面定格。王夫之曾评价这两句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正是因为诗人通过“风正一帆悬”这幅小景,巧妙地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宏大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将时间推移的动态画面与空间转换的视觉感受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富有生机的意境。“生”与“入”二字,用得极为精妙,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力。“海日生残夜”,描绘了旭日东升、驱散黑暗的景象,一个“生”字,将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江春入旧年”则写出了春天悄然来临、旧年即将过去的景象。“入”字用得极妙,仿佛春天是一位不速之客,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将春意强行楔入到寒冷的冬季,展现出新旧交替、生命更迭的自然规律。
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太阳升起,黑夜消退,春天到来,旧年逝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正如唐代*革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暗合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看似与前文景*描写无关,实则与前面的“入”字、“生”字相呼应,暗示着诗人希望像北归的鸿雁一样,早日回到家乡。
总而言之,《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雄浑壮阔的江景,更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堪称唐诗中的精品。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2
导语:《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次北固山下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将尽之时。
(9)江春:江南的春天。
(10)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1)青山:指北固山。
(12)乡书:家信。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唐诗赏析 次北固山下3
《次北固山下》由王湾创作,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评析】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靠前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讲解】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交融。
这首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优美的。
【唐诗赏析次北固山下】相关文章:
1.唐诗《次北固山下》
2.次北固山下唐诗精选
3.唐诗三百首之《次北固山下》赏析
4.次北固山下赏析
5.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6.《次北固山下》赏析
7.王湾:次北固山下唐诗欣赏三百首
8.王湾《次北固山下》唐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及赏析4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CNFLA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原文,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将尽之时。
(9)江春:江南的春天。
(10)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1)青山:指北固山。
(12)乡书:家信。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优美的。
次北固山下诗词译文及赏析5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青山:指北固山。
11.乡书:家信。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次北固山下诗词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次北固山下诗词赏析复习
2.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
3.《次北固山下》赏析
4.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5.次北固山下赏析
6.醉太平·寒食诗词译文及赏析
7.自叙诗词译文及赏析
8.王勃的《山中》诗词译文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和原文6
次北固山下赏析及原文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7
生平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开元五年(717)参加《群书四部录》的编校工作。书完成后,出任洛阳尉。王湾诗名早著,“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唐才子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又题《江南意》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具体写江面的景*。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特殊感受;“一”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悬”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张,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中,一轮红日从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辩证法。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次北固山下》一诗很受历代选家的重视。特别是中间两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壮丽,富于哲理,成为律诗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唐代就被殷璠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河岳英灵集》卷下)。时称“燕许大手笔”的著名文学家张说任宰相时,曾亲笔将“海日”一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式。这些都足以说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了。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赏析8
【原文】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边。
【注释】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客路青山外: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行舟绿水前:远行的船却在近前的绿水之上。绿水,指长江。连上两句,大意是说,旅途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客路”和“行舟”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潮平两岸阔: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使江面开阔起来。
风正一帆悬:船儿顺风而往,远远望去,开阔的江面上一叶轻舟,船帆好像悬挂在空中。
海日生残夜:海上一轮红日刚刚生起,夜**还没有完全退去。还日,指长江下游宽阔满面上升起的太?。残夜,指夜将尽但还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来早,一年还没有过完,春天的脚步已经迈进了“旧年”的门槛指江春,江上景物萌动的春意。入旧年,是说春意在旧年未尽就先新年而来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边:家书要送到哪里?想托北归的大雁带回洛?。乡书,指寄往家乡的书信。归雁,指北归的雁,传说雁能传书。
【翻译】
行客要走的道路呀,就在青青的北固山之外,碧波荡漾的长江之上。江水潮涨,漫平两岸,江面变得浩浩荡荡,辽阔无边;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红日从东海上冉冉升起,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那边。
【赏析】
王湾(6一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说:“王湾,洛?人,先天中进士,开元中分校?书,终洛?尉。”曾经两次参加朝中校理群书工作,后任洛?尉。王湾成名很早,往来于吴、楚之间,著述很多。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作于此时。这是一首写风景的诗,作者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即所谓的即景生情。在旅途中,有感于江南春早,旧年将尽,远行未归,触发思乡情怀的一首抒情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暖了,春来了,飘流他乡的游子舟行于“青山”之外,扬帆于“绿水”之前,清新而又明快,令人赏心而又悦目。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描绘一幅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画卷,与下联的“两岸”、“一帆”对水陆的描写有着密切的联关系,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也为后文触发诗人的乡愁设下了埋伏的一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联完全是写景,积雪融化,汇集了千山万壑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此而愈发宽广,再加高高挂起船帆,使得江面愈加辽阔。辽阔的江水衬托着“一帆”,勾勒出一幅鲜明壮美的大江行船图画。“平”、“阔”、“正”、“悬”堪称为诗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为即景生情之关键,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尚未完全褪去;一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一由想象的无限空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乡做客日久,自然引起归乡愁思,诗人把浓浓的乡情巧妙地融入于“海日”、“江春”之中,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乡之情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因此自然地引出尾联的盼望托雁传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借鸿雁传书以寄托无尽的归乡情思。这一联是中间两联景物描写所触发的思想之情,即景生情,也是对首联的照应,使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景物通通着上了人的感情***彩。
作品不仅清新流畅,容情于景,即景生情,同时又具有极其鲜明合理的层次**,诗中的任何两联之间都有着鲜明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调换。
《次北固山下》全诗赏析9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出处】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意思】潮水上涨与两岸连平,江面显得更加宽阔,和风顺吹,船高悬一面白帆,轻疾向前。阔:一作“失”。正:指风顺而柔和。
【鉴赏】潮水上涨与岸边齐平,更显得两岸的广阔;风正对着船行的方向直吹,风帆在桅杆上静静地悬挂着。这两句诗描写潮平风正,帆船在广阔的江上行走的景*。诗中含有一种悠然自得,不染尘俗的情韵。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水阔风顺,航船疾驶的情景。[例]这时已是半天彩霞,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满潮的河面上金波粼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洪亮的汽笛一声长鸣,乡渡迎着朝阳,沿着金*的航线,飞驰向前,向前!(余松岩《贴心船》)
二、用以比喻在境遇顺畅,前景广阔的情形下乘胜前进。[例]新时期文学的进展应当说还是顺利与幸运的。但愿载动新时期文学风帆的一江春水,能够继续浩荡而雍容地奔泻流淌。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眼下恰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有信心,顺着越来越开阔的河道,驶到那浩渺雄浑的海洋中去!(刘心武《风正一帆悬》)
【应用】
〈名〉春潮平岸,两岸显得更宽;风向正,航帆高悬。语出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借用来激发人们顺应形势,去开创更新更美的宏伟蓝图。◇如何看待目前图书市场缺少热点但尚有潜力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不妨借用一句唐诗来形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此时此刻,别无选择,只有把正方向,千帆竞发,谁拔头筹,就看弄潮儿的好身手了!(潘国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出版业走势浅析》,《光明日报》1998年10月12日)
【全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停宿。北固山:在令江苏镇江市,北临大江,与金、焦二山合称“京口三山”。题一作“江南意”。②首二句《河英灵集》作“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析诗意知王湾驶船东行。③失:一作“阔”。指江水盛大,与岸齐平。④此联颇富哲理,指出新生于旧的自然变化规律。⑤结联用汉苏武被困匈奴,思念故国系书雁足传讯事。王湾家居洛阳,故临空寄意。
【赏读】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其势险固,因而得名。次,长途旅行中临时停歇和住宿,此处指泊船。这首诗写诗人在冬春之际,江行途中所见的景*,以及由此触发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三联写景,景中含情,尾联抒情,情中见景。在写景上,由概括到具体,以小景显大景,表现出诗人独具慧眼的艺术才能。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写客中船行长江,路过北固山下:眼前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地延伸到青山之外,山前绿波上荡漾着一叶小舟。从山外到水前,写出了行舟由远及近行驶在江中的动态。“客路”照应尾联的“乡书”和“洛阳边”,是写景思乡的发端,它贯串于全诗。“青山”指北固山。“行舟绿水前”一句使二、三联的意境由此生发开来,它是描绘江上景致必不可少的铺垫。
颈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明快、舒展,是不可多得的佳句。这两句是说:因为潮水上涨,而使两岸显得更加宽阔,因为风正风顺,而高悬船帆。它给人一种乘风破浪疾驶而下的豪迈感。诗的前句着重在气势上烘托;后句写景具体而秀美,“一帆悬”起着点染陪衬潮平江阔的作用。清朝文学家王夫之认为这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那么“神”在何处呢?“风正一帆悬”的妙处就在“正”和“悬”二字的使用上:只有风顺和畅,船帆才可能高悬,齐岸的江水才可能潮平浪静。而白帆能够垂悬高挂,也只能以风和浪平作为前提。因此,这两个字颇得推敲之功。潮平已感江宽,一帆更觉江阔,此小景已将大景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腹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堪称是众多描写冬末江南景*中的佳句。它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历代传诵的名句,这两句是说:在残夜将消之时,碧波粼粼的江水中跳出一轮红日;腊月未尽,而江上已透出早春的气息。一个“生”、一个“入”似让人感受到匆匆而来的春天,那急不可待的势头。如果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用比喻手法,逼真地描绘出江南水乡春天的秀丽景*,那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是以象征的手法,写足了江南冬未尽春将到的景致。“生”连接着两种景*:一边是月落星稀的破晓前的夜景,它迷迷蒙蒙,笼罩着一层神秘*彩;一边是正在冉冉升起的红日,它生机勃勃,使黎明的景*越来越清晰。两种景*相互交融,组成一幅恢弘的画面。“入”则把江岸上残冬景*与江中萌动的春意融为一体,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江南虽然有很多景物可写,但船行江上,诗人首先注意的是印象最深、最有代表*的东西,“海日”“江春”就是这样的典型事物,作者用它们对春入江南作了高度的概括。
新的一天来临了,随着春意的步入,旧的一年也将过去,时间的飞逝勾起诗人对故乡深沉的思念。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说客行江上的我呵,怎样才能把写好的书信寄到家乡,只有拜托北飞的鸿雁将信带到家乡洛阳。在这里诗人暗中引用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曾有雁足系书回汉的典故,把大雁当做信使的代称。这两句重点在抒情,结构上并没有与前三联割裂,因为北归大雁也是江上的一处景*,这就使得通篇浑然一体,*、自然。
这首诗在*彩的搭配和景*的分布上很有特点:在船的后方是青*的山,前方是红艳的太阳,四周是绿*的江水,船的上方是白*的悬帆,而蓝天上一行黑*的大雁自南向北飞向远方。此情此景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诗人像一位丹青妙手,用他那生花之笔为我们绘出一幅优美、隽永的图画。
【评】
此诗虽写“客路”“行舟”的羁旅之事,“乡书”“归雁”的乡思之情,却豁达大度,意气恢弘,因而,被举为“盛唐之音”的写照。
这种境界主要是由颔颈两联引发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何等眼光、何等胸襟!绝无贾岛的“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的悲哀,也没有韦应物“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沉重(《赋得暮雨送李胄》);甚至没有更早些的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的那种沉郁的境界,有的只是盛唐的豪迈、壮阔、一往无前,视接万里。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以其精妙的哲理思辩,予读者以会心的喜悦。一日之中,最堪称暗夜者,莫过于拂晓之前的残夜,一年之中,最堪称残年者,莫过于新年之前的除夕,经历了最黑暗、最漫长、最痛苦的期冀后,在似乎最无希望的时刻,曙光之神实际已经潜临。这似乎是人人所经历、人人所知晓的事物,一经诗人道出,便会给人多少启迪、多少遐想、多少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