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综合 2024-10-27 15:02:33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靠前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实践*、*作*。

4、灵活*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2003年11月—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重点包括的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心理教育过程中自我*能力。

(2)注重与

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一日活动组织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能动*和创造*,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会对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第2篇:关于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为此,新课程改革不仅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而且十分强调,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课程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现行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写力求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每节的节前语都有一个情境问题,但有些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够熟悉、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处理,而选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仍却缺少关注。为了及早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本课题想作一番尝试。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挖掘、收集和利用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当前及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

(2)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之情。

(2)逐步改变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难以发挥的问题。

2.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2)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3)为其他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有效帮助。


《第3篇:闪光焊机交流调压系统设计课题的研究背景》

1引言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闪光焊机是煤炭企业圆环链焊接的主要设备。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引进国外闪光焊机进行焊轨生产和圆环链焊接,国产闪光焊机目前的发展尚不成熟。由于国外进口闪光焊接设备昂贵,工艺试验成本高加之钢轨焊接截面大,形状复杂,含碳量高,可焊*差,闪光焊时影响焊接质量因素多,采用何种控制方式才能实现钢轨预热、连续闪光、加速闪光、顶锻等特殊工艺,保证焊接效果,长期以来此方面焊接基础研究不够,因而闪光焊轨设备的选购和工艺确定只能照搬国外经验,不能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发挥设备工艺的潜力,控制灰斑等焊接缺陷,解决落锤*能不稳定的难题。近年来,我国焊接工作者对引进闪光焊机进行了技术消化,并根据我国国情,对焊机控制系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消化吸收国外现代闪光焊轨技术基础上,综合利用我国现有研究成果,研制一套具有焊接热/力模拟、电阻预热闪光焊、连续闪光焊、脉动闪光焊等功能的焊机,通过开展系统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钢轨钢的焊接热循环特征、控制技术、焊接质量等,对于提高我国钢轨焊接技术基础研究水平,实现焊接装备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1.2闪光焊工艺及设备现状

1.2.1闪光焊的原理

 对焊(对接电阻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接头形式,是电加热的塑*加压焊接。对焊又可细分为电阻预热对焊和闪光焊。

 闪光焊作为一种有效的焊接手段在许多领域广泛使用。

 闪光焊的原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焊件1在静夹具中夹紧,焊件2在动夹具中夹紧。接通焊接变压器,然后移动可动夹具,使其端面逐渐移近达到局部接触,即开始通电加热,并有接触点,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直至端面在一定深度范

 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动夹具突然加速,以很大的压力使焊件端面相互挤压,随即切断电流,焊接区发生强烈塑*变形,接合面交互结晶,形成牢固接头。

1.2.2闪光焊工艺

 常规闪光焊工艺分为两类:连续闪光焊和预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是在连续闪光焊之前先对焊口进行预热。

 钢轨连续闪光焊工艺过程主要为:

 (1)闪光阶段

 闪光阶段指是接通电源使两焊件端面轻微接触,对口间将形成许多具有很大电阻的小触点,在很大电流密度的加热下,瞬间熔化而形成连接对口两端面的液体过梁,并产生过梁爆破,出现闪光。

 (2)顶锻阶段

 顶锻是指在闪光阶段后期,在端面上形成液体金属层,为排除氧化物和过热金属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对焊件施加顶锻力,使烧化端面紧密接触,并使其实现优质结合所必须的*作。顶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有足够大的顶锻速度,以排除氧化物和液态金属:要有足够大的顶锻力,以便使接头产生应有的塑*变形。其分为带电顶锻和无电顶锻两种。

 (3)保压和推瘤阶段

 在闪光顶锻完毕,保持一定压力,使得焊件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不易于变形;推瘤阶段指焊件还在塑*的情况下,将多余的焊瘤推掉。这两个阶段对形成优质的焊接接头是非常有用的,是对焊*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1.2.3闪光焊设备现状

 随着计算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在闪光焊工艺和设备方面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工件的送进控制上,由最早的手动杠杆、电动凸轮逐渐过渡到液压系统控制,再到先进的电液比例(伺服)阀的控制;

 (2)在控制电压的方式上,由搭片式、插*式的级数转换器,发展到现在的大功率晶闸管控制,逆变式控制。

 (3)在闪光焊接的供电波形上,由传统的单相交流,发展到三相次级整流,T型变压器三相变两相等,而且还出现了程序控制降低电压闪光焊、脉动闪光焊、矩形波闪光焊等新方法。

 (4)在过程控制上,由单板机,单片机控制,发展到PLC控制,再发展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结合的双CPU控制,CAN网络控制。

 (5)从低频采集数据到高频采集数据,为在线质量检测可靠*提供了前提条件,焊接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第4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对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择“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使课堂教学从理念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做出改革,以带动其他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并作出相应修改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从课程实施、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到每个教学问题的处理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在于: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程;

4、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而备课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

靠前,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便于深入开展新课改。

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有利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第四,有利于解决中学地理课的突出难题。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要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课题组根据新旧教材理念、内容、结构的比较总结、我校学生状况以及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选取了三个角度;高一选取“问题设计”角度、高二选取“情境创设”、高三选取“学案导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从“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的能力。通过本项研究提高教师从学习角度设计教学的能力,使教师学会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和课内评价方式,也即能够考虑学生要达到哪些学习目标,将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如何通过学习达到目

标,从而把学习兴趣、能力、习惯、态度等的培养落到实处,积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教师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意义建构的机会,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积极调控,对其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给予必要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新课程改革倡导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法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新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3、初步形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本校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进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没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

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评价、修改和总结*评价)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2、新课程的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倡导要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乐学为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科课程标准就其学科教学科学地提出了明晰的教学建议。新课程理念、标准及“教学建议”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3、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与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前提条件:靠前,必须为个体而设计;第二,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第三,设计应当实质*地影响个体发展;第四,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学习结果或能力的产生提供优秀学习条件。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作的具体方法。即: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作*理论依据。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5、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理论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他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