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诗歌
从“蚕桑”到“插田”:深入解读《乡村四月》,领略田园风光与劳动之美
一、 教学目标
1. 识字目标: 认识“蚕、桑”二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朗读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乡村四月》,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的田园风光和农忙景象,体会农民的勤劳和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 兴趣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主动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田园风光图片、视频、音乐等)。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展示: 播放有关春天播种、耕种的图片或视频,配以轻柔的音乐。
2.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春天是什么样的季节?(生:播种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的季节……)
师:是啊,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春天辛勤劳作,为的就是秋天的丰收。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翁卷的脚步,一起走进诗歌《乡村四月》,去感受江南水乡的春日风光和繁忙景象吧!
(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二) 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纠正读音,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重点指导“蚕桑”和“了”的读音)
蚕桑 (cán sāng): “蚕”是平舌音,“桑”是翘舌音,要注意区分。
了 (liǎo): 在诗中读轻声,表示“结束”的意思。
3. 讲解字词:
蚕 (cán): 一种吐丝结茧的昆虫,吃桑叶长大。
桑 (sāng): 一种乔木,叶子是蚕的食物。
了 (le, liǎo): 表示完成时态的助词,读轻声。
遍 (biàn): 到处,全面。
子规 (zǐ guī): 杜鹃鸟的别称,叫声凄厉。
4. 再读古诗: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力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 细品诗句,感受意境
1. 合作探究:
师: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结合诗句,展开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 汇报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
靠前、二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描绘了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生机勃勃、*彩鲜明的景象。)
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景*之美? (生: “绿遍”、“白满”、“雨如烟”)
“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生:描写了子规的叫声和雨后的景*,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的氛围。)
第三、四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生:描写了江南农村四月农忙的景象。)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很忙碌?(生: “闲人少”、“才了……又……”)
“才了蚕桑又插田”一句中,“才……又……”说明了什么?(生:说明农民的工作繁忙,一件接着一件。)
3. 品读赏析:
师: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江南农村风光图。在这美丽的景*中,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他们的身影与这美丽的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
师: 让我们再次用心感受这美丽的景*,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师: 同学们,除了“蚕桑”和“插田”,你们还知道哪些农活?(生:播种、施肥、除草、收割……)
2. 师: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诗歌的语言风格,为《乡村四月》续写两句诗,描写其他农活。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点评)
3. 师: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古诗词,用心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古诗词。
(五)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 熟读成诵《乡村四月》。
2. 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并与同学交流。
3. 以“我眼中的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乡村的感受。
五、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彩鲜明,生机勃勃
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朦胧,氛围清新
乡村四月闲人少 农活繁忙,辛勤劳作
才了蚕桑又插田 时间紧迫,环环相扣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劳动之美”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感受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的田园风光和农忙景象,体会农民的勤劳和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有关春天播种、耕种的图片或视频,配以轻柔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合作探究、品读赏析等方式,自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2篇:乡村四月教案》
以学生为中心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蚕”字,学会书写“蚕”“桑”两个生字,并能组词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做到准确无误地默写。
3. 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大意,并尝试概括诗歌主题。
4. 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 在朗读、背诵、分析、想象等活动中,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乡村四月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体会劳动*的勤劳朴实,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乡村景*图片、视频,古诗配乐朗诵等)。
2. 学生预习: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乡村景*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乡村的美丽景*,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2.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的乡村景*真美啊!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四月景*的古诗——《乡村四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语音语调,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 学生借助拼音再次朗读古诗,力求读得正确、流利。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四月的哪些景物?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三)细读诗句,品味意境(15分钟)
1.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四月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
2.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绿遍”“白满”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子规声”“雨如烟”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闲人少”说明了什么?
“才了…又…”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的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0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 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描写的田园风光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乡村景*有什么不同?你想对现在的乡村说些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对乡村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作业:
抄写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并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尝试仿照《乡村四月》的写法,描写你家乡美丽的景*。
五、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3篇:乡村四月古诗原文谁有?》
乡村四月
绿原绵延,白川相辉映,
子规声声,细雨如烟笼。
四月乡村,闲人寥寥,
蚕桑收尾,插秧事忙。
译文
满目葱绿的山原与稻田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杜鹃的鸣叫声中,蒙蒙细雨轻烟般洒落。
四月时的乡村,少有闲暇,刚刚结束养蚕采桑的工作,紧接着便开始插秧。
注释
山原:山丘和原野。
白满川:稻田中的水*与天光相映成白*。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养蚕种桑。
插田:插秧。
赏析
这首诗用写实手法描绘了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田园风光,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水乡初夏特有的盎然生机。后两句写人,以插秧为中心,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繁忙的景象。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呈现出一幅*彩鲜艳、生动明快的田园画卷。
开篇两句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乡村初夏的景*。绿意盎然的原野与倒映着天空的白川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蒙蒙烟雨和子规啼叫声中,勾勒出江南水乡独有的柔美和宁静。
后两句转写乡村农忙景象,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采桑养蚕和插秧是关系着衣食两大农事,四月正是繁忙时季,家家户户都在劳碌奔波。诗人用“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一简练的笔触,刻画出农民们紧锣密鼓、争分夺秒的忙碌状态。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既有精致的景物描写,又有对劳动*的赞美。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敬意。
《第4篇:乡村四月》
晚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愉悦时光。
一、清晨的田野 一大清早,外婆就叫醒我,带我去了田野。一踏入田野,我便情不自禁地惊呼,金灿灿的一片!原来是油菜花,我轻抚着那柔软的叶子,它们是多么脆弱,多么娇小啊!外婆鼓励我轻轻拨开花瓣,细细观察,这些油菜花都已结满了颗粒。外婆又告诉我,等天气再暖和些,我们就能采摘下来榨油了。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
二、午饭时光 中午用餐时,外婆告诉我,我们吃的糯米是她亲手种植的,所以格外甜美。我立刻夹了一口糯米尝了尝,果然如此。用餐结束后,外婆在院子里摆放了两把椅子,邀请我与她一同坐下,畅谈人生。躺在椅子上,倾听着小鸟的歌声,心情愉悦,耳畔回荡着小鸟的欢快鸣唱。喳喳,喳喳……
三、夜幕降临 一天转瞬即逝,我和外婆都已就寝。外婆坐在一旁织毛衣,她所有的冬季衣物都是自己动手织制的;而我则沉浸在课外书籍中,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一边闻着窗外传来的淡淡清香,一边专心致志地阅读,让我不禁感叹:乡村真是个美好的地方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沉入梦乡,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梦境呢……
《第5篇:四月的乡村》
四月的乡村,*彩斑斓,充满生机。
这个季节,乡村被绿意环绕,茂密的树木与翠绿的草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漫步其中,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同时,红*的映山红点缀着青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娇艳绽放,为山野增添了一抹艳丽的*彩。
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野,芬芳四溢,仿佛将整片乡村染成了一片金黄*的海洋。穿行其间,宛如置身于花海之中,心旷神怡。
蓝*的天空高远,云淡风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心情为之一振。而紫*的三叶草在梯田上开放,娇艳迷人,令人忍不住想躺在上面,感受自然的怀抱。
除了这些*彩斑斓的景象,四月的乡村更是充满了生机。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泉水叮咚作响,草木渐渐苏醒。小草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小花惊醒,慢慢睁开眼睛;鸟儿远道而来,欣赏着这片美丽的风景;竹笋冒出泥土,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绿*的生机。
四月的乡村,被春姑娘的气息所笼罩,宛如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画卷。
《第6篇:写景诗乡村四月-诗意》
导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江浙一带乡村四月的风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
古诗原文:
古诗诗意:
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村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
又是种桑树,采桑叶,又是饲养蚕.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彩鲜明的图画.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主宰的世界.在绿*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调是*统一的.
《第7篇:乡村四月》
乡村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景*,不管是绿意盎然的春天,或是蛙声十里的夏天,不论是天高云淡的秋天,又或是白雪皑皑的冬天都有是十分美丽。
在我心中最美丽地永远是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春天。
在花园里,小笋们把头探了出来;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争先恐后地开了出来;桃树上的花苞笑开了花;柳树姑娘把一头乌黑的头发染成了绿*的了,春风变成了一位理发师,为柳树姑娘梳理起她的长发,可是春风在梳理时不小心把在边上的小河弟弟的脸蛋儿给划破了,泛起了水波。
在田野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闲着,大伙儿都忙着插苗,等着秋天的丰收。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句:“乡村四月行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在山上许许多多的树木都穿上了绿衣裳,顿时一座座大山就好像绿*的颜料。
乡村的四月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美得无法形容。
《第8篇:乡村四月的古诗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四月的古诗赏析,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主宰的世界。在绿*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调是*统一的。
拓展:翁卷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乡村四月的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1.翁卷《乡村四月》古诗赏析
2.乡村四月古诗
3.《鹧鸪》古诗赏析
4.岑参的古诗赏析
5.《春兴》古诗赏析
6.《风雨》古诗赏析
7.绝句古诗赏析
8.元日古诗赏析
《第9篇:翁卷《乡村四月》古诗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原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翻译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乡村四月》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主宰的世界。在绿*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调是*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