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曹植聪慧》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曹.植聪慧》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
1《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2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3属文:写文章。
4太祖:指曹*。论:议论。
5奈何:①怎么办(无可奈何);②为什么怎么会(表示反问)。
6邺(ye):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7悉:都。
8使:派,让;命令。
9援:提,拿。
10可观:值得一看。
11异:对感到惊异。
12诸子:自己的儿子。
13立成:立刻完成。
14善:擅长。
15尚:崇尚。
16尝:曾经。
17为:作。
18论:观点,主张。
19铜雀台:曹*在邺城所建亭台。
20新:副词,刚刚,才。
21将带领。
【翻译】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第2篇:曹植聪慧原文及翻译
曹植聪慧原文及翻译有哪些?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曹植聪慧原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
1《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2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3属文:写文章。
4太祖:指曹*。论:议论。
5奈何:①怎么办(无可奈何);②为什么怎么会(表示反问)。
6邺(ye):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7悉:都。
8使:派,让;命令。
9援:提,拿。
10可观:值得一看。
11异:对感到惊异。
12诸子:自己的儿子。
13立成:立刻完成。
14善:擅长。
15尚:崇尚。
16尝:曾经。
17为:作。
18论:观点,主张。
19铜雀台:曹*在邺城所建亭台。
20新:副词,刚刚,才。
21将带领。
【翻译】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第3篇:曹植的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诗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曹植代表作品:
《七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白马篇》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飞龙篇》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妾薄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其二】
日月既逝*,更会兰室洞房。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齐颜。
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
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
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
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铜雀台赋》作者为西汉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七哀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野田黄雀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煌煌京洛行》作者为魏晋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名都篇》作者为魏晋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翻译】
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于是立即弯起gōng*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
《吁嗟篇》作者为魏晋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翻译】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永远的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我愿作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根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第4篇:曹植聪慧文言文翻译
导语: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植聪慧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曹*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曹植天*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每次去见曹*,曹*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宠爱。
第5篇:曹植聪慧原文赏析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阅读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参考*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
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
4.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2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3属文:写文章。
4太祖:指曹*。论:议论。
5奈何:①怎么办(无可奈何);②为什么怎么会(表示反问)。
6邺(ye):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7悉:都。
8使:派,让;命令。
9援:提,拿。
10可观:值得一看。
11异:对感到惊异。
12诸子:自己的儿子。
13立成:立刻完成。
14善:擅长。
15尚:崇尚。
16尝:曾经。
17为:作。
18论:观点,主张。
19铜雀台:曹*在邺城所建亭台。
20新:副词,刚刚,才。
21将带领。
【翻译】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第6篇:七步诗曹植译文及赏析
七步诗是曹植所作,大家都十分熟悉,在我们的语文课文里是必须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七步诗曹植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曹植《七步诗》赏析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燃:烧。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
釜:古代用作烧煮食物的无脚锅。
泣:哭。
本:本来。
同根生:豆子长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条根上出来的。
煎:煎熬,用火烹烧,这里形容用权力逼迫。
何:为什么。
原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诗]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自从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叹不如,而且由于古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无名氏。其全文如下: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著:吹入
2、等是:为何,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4、啼:鸟儿鸣叫的声音
【翻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这是为什么呢?我却有家归去不得?杜鹃啊,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鉴赏】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啼叫,更为伤感,大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一、一、二”,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前两句中的四景:雨、草、麦苗、柳,虽然有的可称乐景,有的可称哀景,但所表示的情感却无一例外,均为愁情。这便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愁。后两句主要借用杜鹃其声表达诗人欲归而不能的无奈。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深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有家不能归的深深的悲哀之情。
第8篇: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导语: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年代:魏晋作者: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注释】:
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王镇远)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诗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第9篇: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负尾尾睢?/p>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羁:马络头。
连翩:飞跑不停的样子。
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宿昔:昔时,往日。秉:持。
???ù户)矢:用??咀黾?说募?:危憾嗝础?quot;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浮?/p>
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射击迎面飞来的东西。
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羽檄:檄是*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厉马:奋马,策马。蹈:奔赴。陵:陵蹈,以武临之。
怀:顾惜。中:心中。顾:念。
译文1: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炯?颓抗?硬焕肷恚?驴喙α肪土艘簧砦湟铡?/p>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情急,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译文2:
白马安上金*的羁头,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手持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回师,击溃鲜卑的**。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赏析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诗以言志。《白马篇》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报国之志,这是无庸置疑的。如曹植在《杂诗》之五中所说:“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就和《白马篇》的基本思想一致,但我们又不能把《白马篇》完全视为曹植的“自我写照”。有作者在内而又不是完全写他自己;塑造一个作者崇敬的人物形象,而又反映了当时多数人的愿望和理想,正是此诗成为历代传诵佳篇的重要原因。这种技艺高超而一心为国的人物,不仅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可贵的,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有值得发扬之处。诗歌能具有这种深远的艺术力量,就因为它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写成的;同时又必须看到,曹植能创造出这种传神百代的爱国英雄形象,是倾注了他自己的满腔报国之志的。至少可以说,作者是真诚而热情地歌颂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白自己的决心。曹植在这首诗中,只是没有出场自白,而是把他的*凝聚在更完美的白马英雄身上,尽情歌颂他,倾其才力来塑造其高大形象。也正因如此,他才创造了这位历久不衰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