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诗句的意思精选56句
1、后人多引用此文,表达自己为君子,不受浊物所染。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3、《爱莲说》原文
4、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5、实际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6、宋·周敦颐《爱莲说》
7、原文
8、这篇文章第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10、予(yú):我。
11、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12、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13、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出淤泥怎能不染指的意思是生长在淤泥中,怎么能不被污泥所污染,常用于形容荷花,其中的“淤泥”表示水底的污泥,“染”表示沾,该句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16、北宋·周敦颐
1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濯(zhuó):洗涤。
19、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20、字义:
21、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22、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3、意思: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4、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25、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的本质
26、这句话的意思是: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7、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8、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 出淤泥而不染本意为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寓意为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出处为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0、《爱莲说》是作者借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以自况、明志的一篇小品。文章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而自己独爱莲花的缘由,用十分简洁的文字写出了莲花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品格,赞美了“君子”的高尚。
31、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32、此文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借称赞莲花的高贵品格自拟,表达了对那些一味追求富贵的世俗之辈的鄙视和讽刺。
33、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34、扩展资料:
3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7、《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38、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39、原意是指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40、意思是说我只喜欢莲花莲花,从淤泥里生出来,但是他却不沾染一点的淤泥。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其实,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作为一个人,我们生活在诱惑的世界当中,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丧失善良的初心,一定要抵制这些诱惑,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好。
41、染:沾染(污秽)。
4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也表达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43、《爱莲说》周敦颐【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它生长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而不妖媚。
44、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45、白话译文
4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7、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48、原文的表面意思是说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的本质
49、解释:从淤泥里出来,怎么能不沾染脏东西呢?
5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5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2、荷花自古出淤泥,但是荷花也只能生长在淤泥中,,,,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知是它的高洁还是忘本哎,,事物都是两面的荷花是从池塘里长出来的,在有种植荷花的池塘里淤泥特别多,而荷花依旧开得那么优雅干净.以物喻人,赞有些人不受身边的环境和人的不好影响依旧活得优雅自在
53、意思是:莲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却不妖媚。这句话的本意是比喻君子洁身自好,高洁傲岸即不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高标独立;也不孤高自傲。
54、出淤泥怎能不染:意思是出生在污浊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不受污染呢,表现了环境对一个人成为的影响,就好像孟母三迁一样,为了改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三次搬迁,可见其母亲的用心良苦。
5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56、出淤泥不染原本是指荷花,虽然自污泥中长出,开出的鲜花却是明艳纯净,不沾纤毫尘埃。现在一般引伸意思,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赞美有人虽然身处复杂污浊的环境,仍然能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品德,做人做事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