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说课稿
设计理念
通过资料收集、美文诵读、音乐欣赏、讨论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发展联想思维,在审美的愉悦中形成良好的个*和健全的人格。
本课的*质和地位
本课是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担负了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务;本课紧呈靠前课的修辞练习,是学生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的好机会;同时,作为一篇教材建议略读的课文,本课应以练习为主,是放手让学生锻炼、展现语文素质的舞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课文作者、背景及相关修辞手法的资料,学习本文修辞的运用。
2、诵读欣赏课文,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产生欣赏星空的共鸣,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3、仰望星空,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重点: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
重点的实现:通过预习与检测巩固学生对修辞的认识,通过朗读、思考、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作者感情的基调,再通过欣赏音乐与图片使学生产生感悟与联想,激发创作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难点的解决: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课文的细节,对重点的句子仔细分析、讨论,联系学过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感受。重点的词汇通过词汇联想练习加以感悟。
给学生的学习建议:a.认真做好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可以先做一点修辞练习
b.在欣赏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讨论中求同存异
c.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活泼开放
指导思想
倡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思考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独特的感悟,鼓励学生提出探究*的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
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或书籍,获取关于巴金的情况和创作背景。
回顾靠前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复习它们的概念,观察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
有兴趣的同学写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或一段关于星空的文字。
二、导入与预习成果的展示
请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星星的诗歌或文段,引出课题:繁星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加以补充。
学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说出它的概念,并造一个使用该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
三、朗读比赛
指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请学生分别朗读第三段,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时间、地点怎么样?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思考的结果请学生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
注意仔细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细节,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看星是三次还是四次的争论,鼓励有不同的意见。
讨论: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靠前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与感受变化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还可以联想靠前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内容,得出感受随环境、心情、修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适当联系靠前单元的作文指导思想:有感而发)
分析:课后第三题列出的重点语句,在这些句子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汇,进行跳跃式的联想,如看到“母亲”就联想“摇篮”、“温馨”、“安详”或“家园”、“故乡”、“祖国”等,从词汇练习中明确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请学生保持求同存异。
五、感悟与联想
欣赏关于星空的不同风格音乐(温柔浪漫的、平静自然的、凄楚哀伤的),注意用心感悟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感悟。
看星空图片,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音乐欣赏中的感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完成以繁星为主题的写话练习。
设计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锻炼学生能力。不拘泥于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强调联想与感悟,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巴金《繁星》说课稿2
教材分析:
1.《繁星》是作家巴金1927年在赴法国留学途中在船上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契机。
2.这篇文章,文笔清新,语言流畅,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3.文章段落结构大体相同,脉络清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提高学生对段落和组段成篇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的认识,这一课我做如下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意境美,激发爱国爱家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靠前课时,自学生字词,达到识记和理解的程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落实本课的教学要求。
我说课的重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核心。
教学程序是:
1、抓住题眼,导言激疑,引入新课。
2、创设情景,范例分析,体会感情。
3、放手自学,促进迁移,培养能力。
4、整体回顾,教师小结,品味全文。
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抓住题眼,导言激疑,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导言引入:“同学们,繁星,就是我们经常在夜间见到的很多很多的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繁星?作者笔下的繁星又是什么样子?繁星又能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以上问题的*!”
这样的设计,抓住了题眼“繁”字,然后在学生感*经验的基础上,边续发问,利用悬念激疑的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利于学生进入研讨课文的进程当中。
二、创设情景,范例分析,体会感情。
导入新课后,播放音乐,然后教师进行感情朗读,同进用投影片出示课后第1题,让学生边听边画。(区别开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两点:其一,古语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把文章理解得深入透彻,把教师情与文章情融合在一起,符合情景教学的原理;第二,在教师朗读的同时,让学生边听边画,这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读后,教师检测反馈适时板书: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渗透段落划分的方法。
学习靠前段: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点线画出作者从前家乡庭院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的?作者有什么感受?
教师把握学生回答,板书:密密麻麻(教师追问:“密密麻麻”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繁星的样子,体会这个词能否去掉?教师出示投影片(繁星满天图)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突出“密密麻麻”一词,让学生边看边听。这样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声音和图像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化抽象认知为形象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感,进而认识到词语的重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读书,作者望着“密密麻麻”的繁星会有怎样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舒服,忘记一切……)追问“在母亲的怀里”是什么感觉。让学生畅谈体会,启发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并个别指读(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课文,贴进学生的生活,乐玩弄为学生接受,培养了学生语感的敏锐*,只有理解,读书才能读出感情。)
教学第二段,我采用引读法进行。
首先采用提示引读法:即教师分别提示出时间……地点……所见……所感,让学生用课文的原话来回答。师问生答,使整段内容连成一线,在读中插问以下问题:1、“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它与“密密麻麻”有什么不同?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感觉到的?3、和朋友谈话时有什么感受?你认为繁星和作者会谈些什么?
在引读回答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采用引读法教学避免了琐碎的提问,体现了语文课“精讲多读多练”的原则,渗透了两段之间,层次上相同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段落。
设计的三个问题都是这一段教学的重点所在,抓住并理解他们可以体会到这一段中作者对繁星的感情比上一段更深,也让学生感觉到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感情。问题一:采用顺向式提问,问题二:采用逆向式提问,问题三采用发散式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符合语文教学要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的要求。
在学习靠前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边看板书,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即:理解段落层次----抓住重点研究---体会感情朗读。
三、放手自学,促进迁移,培养能力。
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三段
1、播放乐曲,听录音朗读,让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结合课后第2、3、4题,边学边画。
2、让学生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集体讨论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畅谈自学的体会,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完善板书。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方法的概括与提供为自学奠定了基础,结合课后2、3、4题的学习,使自学具有目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巡视点拨/。比如:在学生答2、3题时,插问学生这些字、词能否替代,为什么?等,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放手自学,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
四、整体回顾,教师小结,品味全文。
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三段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对星天的感情是怎样加深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紧扣单元训练重点。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感情选读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
全文由整体出发,经过细致的剖析,再回到对整体的认识,符合阅读教学法过程系统设计的原理,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设计这样的结语:
今天,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课前的谜团,都被我们解开了,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方法。课后,我们每人都去观察一种事物,然后模仿《繁星》的段落结构特点,写几段话,重点把观察的感受记录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下节课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写最真实,最感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极强的尝试欲望和表现欲望。“比一比”的期望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满足心理的需求,另外抓住时机,让学生课外练笔,使读写充分的结合,符合大纲的要求,同进“自由宽限”的作文,会逐渐消除学生“作文难”的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