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说课稿范文

综合 2024-10-15 01:34:34

一、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白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2、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年历卡查阅有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

②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完成快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及记忆方法。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看书质疑,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4、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重点练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91年至2000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之后用红*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习: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第2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年月日》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靠前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平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知识*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优秀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趣味*于一体的*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3篇: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靠前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三、五两个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我们要会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每位学生一份作业纸。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整堂课始终贯穿杭州游玩这一情境,设计*彩鲜明的学生喜爱的动物和过山车等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因为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了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今天,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的小朋友们被售票员阿姨拦在动物园门口,针对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回答售票员阿姨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在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时所设计的第二个过渡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靠前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经过设计而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垂打着一块*冷的生铁。而问题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然后带着小朋友去杭州游玩,靠前站到动物园,遇到买门票付钱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我们班有53位小朋友,门票要8元一张,一共需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列出:538的算式,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又根据小朋友进动物园时着急的心切,结合课件的情境,对学生讲到:你们看,这些小朋友都想排到队伍的前面,怎么办呢?瞧,售票员阿姨想了一个好办法,她对小朋友说:你们不要急,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口答我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到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这时我设计了三道典型的口算比赛题:142、3130、2143(要求学生说口算过程);同时设计了四道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说出结果的比赛题:

1个532个533个5310个53

并要求小朋友想想:3个53和10个53合起来是几个53?

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53写成乘法算式:5313,这样,由复习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知识,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准备。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针对前面复习旧知得到的5313这个算式,先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算理,向学生提问:①你会说一说5313的意义吗?②5313中的13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的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求533的积,再求5310的积,最后把533和5310的积相加。)我进行板书,在竖式中分三个竖式标明乘的箭头。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然后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让学生进行算法的探讨。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用个位上的3去乘53,乘得的积是表示159个一,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53,乘得的积表示53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接着我对学生竖式格式的书写进行了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强调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生活问题和游戏中,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身边问题的活动经验并在玩乐中进行巩固。而且练习又具有一定的坡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儿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尝试练习

利用课件中的情境杭州游玩到达第二站未来世界提出几个问题:①、门票48元一张,要给我们班53位小朋友买门票共需要付多少元钱?②、进了未来世界后,我们班有38位小朋友要坐过山车,过山车每人要付16元,你能帮忙算一算这38位小朋友一共要付的钱吗?③、这次杭州游玩在小朋友们开开心心中结束了,我们现在要乘车回家了,可我们的司机师傅给我们接送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感谢呢?(付车费)那谁能帮老师算算;我们班小朋友和老师一共55人,每人要付26元的车费,我们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给司机师傅表示感谢呢?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巩固练习

出示小马虎做题:

52677557

43132936

156201675302

2086715151

36469018251812

小马虎做的这四道题中,前三小题错在对位上,第四道错在计算的进位上。这题主要启发学生不能当小马虎,不能犯小马虎这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在发下的纸上找出错的原因后订正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使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算法,明确算理,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懂得认真计算的重要*。

3、加深练习: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填吗?

□84□

7□□7

□□□1□

3□□□□

□□□6□□□□

这里出示两道填数题,对练习稍以加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延伸练习:

由杭州游玩结束,我向学生发问到:下次我们全校小朋友都要来杭州游玩呢,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216位小朋友,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吗?引出一道21626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五、设计亮点:

靠前,教学设计围绕杭州游玩这一情境,并从中渗入买门票付钱等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和生活*。

第二,教学过程利用鲜明的、学生感*的(动物、过山车等)课件,具有动态生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合部分。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板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半*的形式逐步完成的,它打破了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这样不仅美观、简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发展了思维能力。

第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靠前课时。

1、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2、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靠前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00年时,我用了2000÷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5篇:《年、月、日》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五、学法: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年历卡。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年历卡看看一年有几个月?有哪几个月有31天?有哪几个月有30天?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2)在你们的年历卡上除了一个月是31天的和一个月是30天的还有那个月没有说?是几月?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5)师生共同小结平年、闰年的交替规律,懂得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第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年、月、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靠前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平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知识*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优秀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60年1968年1985年

2000年1800年2004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趣味*于一体的*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08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7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靠前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靠前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00年时,我用了2000÷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第8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靠前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00年时,我用了2000÷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第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作,培养学生动手*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