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朝三暮四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1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2解:了解,理解,懂得,明白。
3狙:猕猴
4意:心意。
5得:懂得。
6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7损:减少。
8口:家口,口粮。
9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10欲:欲望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缺乏。
13限:限制。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瞒哄。
17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8与:给。
19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20^(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21朝:早上。
22足:够,足够。
23众:所有的。
24皆:都。
25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人,叫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也可以与猴子们沟通。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第2篇:朝三暮四文言文附翻译》
导语: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朝三暮四文言文附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狙(jū):猴子。②得:懂得。③心:心意。④口:口粮。⑤欲:欲望,要求。⑥俄而:一会儿,不久。⑦匮:不够。⑧限:减少。⑨恐:恐怕。⑩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11)诳(kuáng):欺骗,瞒哄。(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4)?(xù):橡粟,一种粮食。(15)足:够。(16)众:所有的。(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第3篇: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狙公:养猕猴的人。
2.解:了解,理解,懂得。
3.狙(jū):猕猴。
4.意:心意。
5.得:懂得。
6.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损:减少。
8.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4篇: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朝三暮四》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第5篇:朝三暮四的文言文的翻译》
导语: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朝三暮四的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