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
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 篇1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③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④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而去之走。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②颦(pín):皱眉头。③里:乡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④坚:紧紧地。⑤挈(qiè):携。
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
西施,是一位有名的美女。她有心痛病,所以外出时总是皱着眉。住在附近的一个丑女,看到西施那幅模样很美,回家时也就模仿着用双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
附近的富人见了她,紧紧的关上门,不愿出去。穷苦人见了她,带着妻子儿女,远远的避开她。
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丽,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更美的道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 篇2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注释:
1、颦(pín),皱眉头。丑女效颦,丑女效仿西施,以为很美,结果更显得丑了。
2、寿陵,古时燕国的城邑。寿陵失本步,相传寿陵有个少年特地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非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3、雕虫,比喻小技。这里指雕琢文字。
4、棘,有刺草木的通称。沐猴,即猕猴。传说有个卫国人欺骗燕王,说自己能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沐猴,因而取得优厚俸禄。
5、大雅,《诗经》中的篇名。
6、安得,怎能得到。郢(yǐnɡ),古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江骏县西北。质,这里指施展技艺的对象。
7、斤,斧。一挥成风斤,形容挥斧动作迅速而准确。郢人把白泥涂抹在鼻尖上,叫匠石(名字叫石的木匠)用斧削掉。匠人挥斧成风,削去了白泥而没有碰伤鼻子,郢人也面不改色。一个国君听到此事,叫匠石给他表演这种绝技,匠石回答说:“郢人已死,无人给我作质。”
赏析:
此篇系论诗之作,讥世之作诗赋者,不过藉此以取科第、干禄位而已,无益于世教。首四句引用两则典故来说明“内无其质而徒慕其外,终不能相似也”。意在说作诗赋者,内无其德而徒慕修辞雕饰,未免见笑于他人。中六句言当时之诗文,纵有文采,然只雕琢章句,如伪造沐猴,徒华美其文,费时无益。最后四句承上文,言诗不复古,故无雅颂之作,其质愈下。此诗运用一系列典故针对雕琢模拟、华而不实的诗风做了尖锐的讽刺,显示出进步的文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