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综合 2024-09-19 01:51:23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欢迎阅读!

篇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篇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岳阳楼记》)

②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六、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