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诗佛的诗人是谁
被誉为诗佛的诗人是谁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被誉为诗佛的诗人是谁,欢迎阅读与收藏。
被誉为诗佛的诗人是谁
指唐代诗人王维。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第二章二:“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是很显著的。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后来,更得到‘诗佛’的称号。”
生平简介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生平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捩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著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著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王维的名言
1、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
2、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王维
3、有如免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王维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维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6、人情翻覆似波澜——王维
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王维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9、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王维
1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13、古墓成苍岭,幽宫像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王维
拓展:
优秀作文:诗仙·诗圣·诗佛
如果让我举出唐代三位最伟大的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李白、杜甫和王维。说来有趣,这三个人恰恰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李白代表道家,被称为“诗仙”;杜甫代表儒家,被称为“诗圣”;而王维则代表了禅宗,被称为“诗佛”。
这三位诗人的作品的确是风格迥异。李白的诗大多意境开阔,思接千里,正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点神龙不见首尾的意思,很得老庄浪漫主义的真谛。“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不是活脱脱一个庄子版的李白吗?这和庄子笔下那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不是有几分神似吗?实际上,李白的思想确实受了道家的熏染,唯其如此,他的诗歌才能如此豪放、浪漫、大气。这种感觉不是作者苦心营造出来的,而是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是学也学不来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试问,除了李白,谁还能描摹出如此气势磅礴的流水?相比之下,恐怕连“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之水也稍逊一筹吧。除此之外,李白的思想中还有一点“空”的观念,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恐怕也与老庄“遗世而独立”的思想有关。如果要我为李白画一幅像,我愿意借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境:“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也许,坐在龟背上在大海中洗脚,也是李白所愿意的吧。
而杜甫的诗呢,可以说“字字句句皆是泪”,饱含着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甚至有一种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他对家人真挚的思恋;“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是他对政局强烈的.关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他对国家深厚的感情。如此看来,杜甫真是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来要求自己了。然而杜甫的仕途是很不顺利的,一生潦倒落魄,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无施展之处。直到晚年,他也是颠沛流离,“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谓晚境凄凉。尽管如此,杜甫也从未放弃他忠君报国的信念,这难道不是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吗?能够如此,杜甫也真无愧与“诗圣”的这个“圣”字了。我还想再借《二十四诗品》中的几句话来描述杜甫:“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此品名为“悲慨”,也比较符合杜甫的儒士气质。
放下杜甫的沉重,再来谈王维的空灵。王维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他浓厚的禅宗意味给中国艺术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王维的境界是“空”的境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多么清幽空寂的所在。然而这里的“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生机勃勃。你看,这里有花的开落、月的升移,最妙的是还有鸟的鸣叫。写动正是为了反衬静,试问,如果环境不是够幽静,谁还会注意到鸟鸣花落呢?进一步说,作者要表现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幽静,更是赏景之人心的静定。因为如果用一颗空灵的心去体悟外景外物,那么空境呈空,实境也空;静境呈静,动境也静。这正如天山上的天池,怀着无限的静定,才能映现出纤尘不染的碧空。这种空的感觉最得禅宗之真味,真的有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王维诗的意境,我想用下面的文字来形容: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有仙,有圣,有佛,唐代怎能不成为诗歌的巅峰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