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综合 2024-09-02 08:57:07

拜新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内容进行赏析。你还会做古诗词鉴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拜新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拜新月

唐代: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一作:即便)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裙带一作:罗带)

译文: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一作:即便)

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裙带一作:罗带)

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注释: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一作:即便)

开帘:撩开门帘。即:立即。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qún)带。(裙带一作:罗带)

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赏析: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

“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这两句三个字特别传神,“见”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惊喜与心田的忽然开朗,“下”是“见”后的自然动作,由心情使然,会让人觉得是敏捷地走下台阶,而神色开悦可喜。刚下台阶神速下拜,“拜”既体现了诚和信,又见到了内心的迫切。这两句以三个动作来表情,也为下两句作铺垫。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两句刻画她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此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今存《李端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