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1
【诗句】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出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意思】暮雨湿江帆,帆如负重。船在烟雨密布的长江上自远而来,行动何其缓慢。鸟儿 飞入昏暗的雨空中,羽湿振翅难,所以虽已腾天,犹似迟迟滞挂长空。 举目远望,海门邃邈难见,浦树水雾缭绕,若隐若现。“海门深”与“浦树 远”彼此衬托,更见长江水无限悠远。诗人笔下的整个画面,无不笼罩 在薄暮烟雨之中,无不染上别绪离情。叠字的运用则更有利这种情感的抒发。
注: 海门,地名,长江入海处。
【全诗】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赏析】
此诗的特点是突出了雨中送别,全诗紧扣住诗题中的“暮雨”二字布景抒情。首联以“楚江微雨”渲染出凄恻的送别气氛,接着以“漠漠”、“冥冥”刻画雨中景物,写出了离人眼中的江天图景:“帆来重”昭示离人心情的沉重;“鸟去迟”暗喻友人之不忍离去,这两句景中寓情,尤为世人所称颂。结尾处诗人又将满天暮雨化作离别时泪雨如丝,使人顿觉离情无限、绵绵不断。全诗句句写雨,而又句句含情;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进一步写出送友的离情别绪。“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而南京面临长江而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哪能望得见呢?此句暗含朋友李曹已东去远走,只剩下波涛奔流,难再觅踪迹,只见江岸远处的树木水雾缭绕,一片郁郁沉湿,正与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同一神理。这“深不见” 、“远含滋”仅仅是实景吗?不,那也是诗人和朋友分别的怅惘凄恻情感的移植,目中物,眼中景,随心境而迁动,而深沉。
诗人以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等景物已深切地强烈地渲染出压抑的难离之情,还嫌不够,比这更深沉的是尾音: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其情,送别友人之情深沉无限,我撒在襟上的泪可和雨丝比多少。“散丝”,晋张协《杂诗》 : “密雨如散丝”,可能即此句所本而翻出新意。这“散丝”和开头的“微雨”又前呼后应,将全诗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2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赏析鉴赏
这首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韦应物的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韦应物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徽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人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宥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人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韦应物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韦应物)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问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人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深的`情谊。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3
【诗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意思】在冥冥日暮时,霏霏烟雨中,诗人送别 友人,离情绵绵,不禁潸然泪下,泪水与雨水交融在一起沾湿了衣襟。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诗句,把送别友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情,表达得自然真 切,浓烈深沉。泪散而化为丝,想象奇绝。“丝”其实是 “思” 的谐 音,言两行热泪化而为一腔情思。
【全诗】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赏析】
颈联仍紧承首联,隐含伤别。海门遥远,不能望见。海门,是李曹的去处,在今长江入海口北岸。长江两岸的树木饱含水气,似理解送别人的心情,也被感化了。因 “暮” 而“不见”,因 “雨” 而 “含滋”。诗人艺术感觉敏锐,通过细致的描写,给人暮雨如在眼前之感,又让人观赏了烟雨归舟的画卷。
结联即景取材,直抒胸臆,喷涌而出离愁别绪。经过前六句诗文的铺写和渲染,诗人置身于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景物构织的画面中,这沉滞迷茫的自然景色与诗人黯然伤别的情绪相交织,诗人再也不能自已,禁不住潸然而泪下。“比” 字自然地将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既增强了别情的形象性,又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散丝” 又照应了文首的 “微雨”。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4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系贵胄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简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靼档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