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子弟多才俊(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这首诗的意思非常浅白,主要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能够算定一件事将来呢?何况大丈夫能屈能伸,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本事。
就像那个亭长所说的一样,项羽在江东的老家,还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因此杜牧认为:项羽完全可以留住一条命,等待机会卷土重来。那么,杜牧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杜牧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人,而儒家的经典《孝经》里面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由此可以看出,不到万不得已,圣人也绝不提倡大家盲目地去牺牲。
《论语·泰伯》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意思是说,当国家出现了重大混乱,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你就应该藏起来保存实力。等到天下恢复了秩序,你再出来当官。
儒家的圣人和学者,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出发,希望那些有才华的人可以能屈能伸,留得有用之躯,为国家服务。
当文官尚且是这样,也就更不要说当武将的了。正所谓:“趋吉避凶者,真君子也。”这样的观念,在民间的说法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过,“明哲保身”的思想,并不总是能够被人接受。汉代的李陵被匈奴俘虏,就是因为明哲保身,没有选择马上自刎,结果汉武帝就杀了他的全家。
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38岁了,刚刚经历了党争,被朝中李党领袖李德裕排挤打压,外放到池州当官。对于自己的前途,杜牧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迷惘。
他也尝试去接受禅宗佛学,但是最后仍然坚定了儒家的思想。他坚持认为,只要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能够“包羞忍耻”,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宋朝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批评杜牧,说他“好异而畔于理”。就是说他经常故意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他讲的这些东西,又是有悖常理的。
因为杜牧在批评项羽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项羽渡江时,只剩了八千人。士兵全部被打光了,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卷土重来,王安石显然也持同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