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原文 及赏析)

句子 2023-11-10 16:23:54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清平乐·村居:前者为词牌,即填词用的曲调名。后者“村居”是这首词的标题。词最初是伴曲而唱,因曲有限,故多为依曲填词,因此也就出现了固定的填词格律,甚至如同律诗一样包含了平仄。清平乐是较流行的曲调,其正体四十六字。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如下所示:

例词:《清平乐·雨晴烟晚》

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中平。

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仄平平。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这是用茅屋的一角来转喻整个茅屋。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的营造样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代皇家建筑的特征就是飞檐,檐部上翘若飞举之势,象征主人崇高的地位。所以,此处的突显茅檐的低小,便是一条关于词中角色地位的隐喻线索。后一句提供了茅屋所在的时空,夏天的小溪旁。“青青草”,《全唐诗》有“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青”字叠用,表程度极高,此处指范围。首句画面感就极强,其中茅屋和青草都是诗词中常用意象。为何是夏季?春无莲蓬可采。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即江南话,代表语言是苏州和上海话。有“吴侬娇语”、“吴侬软语”之称,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当然,“软”还可以理解为女子讲来具有独特的柔美灵秀之风,男子讲来颇具儒雅倜傥之气。翁媪此处指老年夫妻。此句双重倒置,首先是两个分句倒置,先写行为(凸显行为),后写行为者,其次后句“白发”“谁家”倒置,凸显 “白发”。若学生没有听过江浙话,教师在前置课中可引入苏州评弹的视频。老两口饮酒溪边,微醉中软语侬侬。“谁家”透露出词人的羡慕之情。“翁媪”凸显的是年老的父母,自然下阙就要讲述其子女了。(上阕蕭豪韵)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溪东”是空间方位,“鸡笼”是实物,为达成押韵“东”“笼”,前句地点状语后置。大儿即老大,显然已至壮年,可以下田耕作,中儿,便是老二,在茅屋的院落中编织鸡笼。溪东是下游,聚焦者(词人)所在位置在中儿附近(茅屋内)。词人或许正与二老在茅屋的窗前共饮(所以才能听到二人的轻语,也有可能下阙是二老给词人介绍自己三子的内容),视角从溪东,经过院落(溪水在院落前),然后到溪头(西)。“锄”用工具代替耕作的行为(豆田锄草),也是转喻的一种。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和“亡赖(顽皮)”二词,虽似矛盾,但活脱出二老的笑骂之态,怜爱之情溢于言表。溪头便是溪水上游,一般位于西边,也在词人和二老的视野之内(溪上青青草)。这老儿子尚处垂髫之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重视自己的养老问题,一般会有一个儿子留在家里养老,而往往养老的儿子就是小儿子,所以,小儿子也被引申叫做老儿子)卧剥莲蓬,一派童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