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成语(成语解释和典故)
【成语名字】三思而后行
【成语拼音】sān sī ér hòu xíng。
【成语释义】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三思,主要指思危,思退,思变。即:思虑做此事有什么危险的地方;思虑做此事后有什么退路;思虑做此事的将来有什么变化的地方。”
【成语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成语造句】
1.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2.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
3.凡事要三思,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后行”.
4.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冒失。
5.安全不能指望事后诸葛,为了安全须三思而后行。
6.怀古而观今,三思而后行人的思想有多深,人就会走多远!
7.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可得”三思而后行”了.
9.池中总有自洁莲出淤泥不染,世上从无后悔三思而后行。
10.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不然只会顾此失彼。
11.那些认为洗礼等净化仪式让他们更接近上帝的人应该三思而后行。
12.别在喜悦时许诺,别在忧伤时回答,别在愤怒时做决定。三思而后行。
【成语典故】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