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水经》中记载:“彭蠡湖口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座山悬崖峭壁,潭水深邃,微风掀动波涛,水与石相撞,声如洪钟。然此言常引人怀疑。现在将钟磬置于水中,即便狂风大浪,也无法使其响起,何况是石头呢?直到唐代,李渤才探寻其遗迹,在潭上找到两块石头,敲之而听,南边声音低沉隐晦,北边声音清脆洪亮,击槌声过后,回响缓慢消散。他自信找到了“石钟”的由来。然我仍对此怀疑。石头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到处皆有,为何偏偏以钟名之?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我从齐安乘舟至临汝,长子苏迈前往德兴县,送他至湖口,见到所谓的“石钟”山。寺中僧侣派小童持斧,在乱石中敲击几处,发出沉闷的响声,我只是笑而不信。夜幕降临,月*明亮,我与苏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大石壁高耸千尺,形似凶兽***,仿佛随时扑来;山上栖息的鸟儿闻声惊起,高空中唧唧喳喳;更有如老人笑声般在山谷回荡,或称之为“鹳鹤”。我心惊欲退,突然水面上传来如钟鼓般连绵不断的响声,船夫大惊。细细观察,发现山下皆是石洞裂缝,不知深浅,微波荡漾其中,涌动激荡,遂成此响。
船回至两山之间,即将进港口,一块大石横亘水中,可坐百人,洞穴中多孔,风吹水动,发出窾坎镗鞳之声,与之前的钟鼓声相和,宛如音乐奏响。我笑对苏迈道:“你明了吗?钟鼓声者,乃周景王之无射钟;窾坎镗鞳声者,即魏庄子之歌钟。古人无欺我也!”凭空臆测,未见实据,可信否?郦道元所见所闻,或与我相似,而述说不详;文人士大夫不愿夜泊绝壁下,故难明真相;渔工船夫虽知,难言之于口,难述之于笔。这便是这座山为何未能流传的原因。而愚人竟以斧凿敲击,自认已见其真实。因此我记录下这一切,感叹郦道元简略的记述,嘲笑李渤的浅薄。
《第2篇: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品读《石钟山记》北宋.苏轼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考察*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1、选自《苏东坡全集》。
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就是郦道元。
4、鼓:振动。
5、搏: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
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徐,慢。
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铿(kēng)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21、齐安:在现在湖北黄州。
22、适临汝:到临汝去。适,往。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24、饶之德兴尉: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
25、湖口:现在江西湖口。
26、??(kōng)焉:??的(发出响声)。
27、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8、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29、磔磔(zhé):鸟鸣声。
30、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31、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32、噌(chēng)?疲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33、舟人:船夫。
34、罅(xià):裂缝。
35、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36、为此:为,形成。此,指噌?浦???/p>
37、中流:水流的中心。
38、空中:中间是空的。
39、窍:窟窿。
40、?(kuǎn)坎(kǎn):击物声。
41、向:先前。
42、汝识(zhì)之乎:你记得那些(典故)吗?识,记得。
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殆:大概。
47、终:终究。
48、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49、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50、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51、陋者:浅陋的人。
52、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53、实:指事情的真相。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所在地,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能铿锵(kēngqiāng)作响的,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湖北黄州坐船到汝州(河南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我送他到(江西)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kōng)?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怀疑,根本不相信这说法。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繁茂直立的想要捉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zhé)磔地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钟声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大为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度,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形成这种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心,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坎(kuǎnkǎn)镗?(tāngtà)的声音,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因此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坎镗?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一共三段。
靠前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靠前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正因为对郦说“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异议,这就由郦道元的说法导出唐人李渤的说法。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访其遗踪”的行动。他亲“访”遗踪,亲“扣”其石,亲“聆”其声,理应无疑。作者表明自己对李渤的怀疑,并以处处有石,石石能扣而发声,反驳李说,说明扣石发声之说难以置信。对这两种说法,看起来是相提并论的,但实际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说明人们对郦说的疑惑,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没有明说,这是一种客观记叙,作者没有轻率地判断郦说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强调自己对李说的否定,这里的“余”字,就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对李说的态度。对郦说“人常疑之”和对李说“余尤疑之”,这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的行动,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钟山,以及结尾的一“叹”一“笑”,一“简”一“陋”作铺垫。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可以分为三层。靠前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因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临汝并送长子苏迈赴任饶州德兴之便,顺道考察石钟山,正好借此释疑。这一层紧承上文。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这一段回应李说,“择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别照应靠前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满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动。第三层(“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先交代探访石钟山的时间是“莫夜月明”时分,同游者是长子苏迈,方式是“乘小舟”,地点是“绝壁下”。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鹘鸟的“磔磔”的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幅*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伏笔。转而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保?埂爸廴舜*帧保??髡呷幢晃??恕K?靶於?熘?保?⑾帧吧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保?槊髁朔⒊觥班?啤敝??脑?颉5?虑椴⑽吹酱宋?梗?旅嬗制鸩ɡ健W髡咴凇爸刍刂亮缴郊洹钡氖焙颍?⑾秩敫鄞τ小按笫?敝辛鳌ぁぁぁぁぁた罩卸?嗲希?敕缟?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转”的意思。“舟回至两山间”,不是船返回到两山中间,而是船掉头转行至两山之间。作者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处处印证了首段的郦说:“微波入焉”和“与风水相吞吐”,分别照应“微风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和“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分别照应“水石相激”;“噌?迫缰庸牟痪?焙汀案U坎镗?之声”,分别照应“声如洪钟”。这就不仅证实了郦说,而且以详补“简”,为末段叹郦说之“简”作好铺垫。最后写作者对苏迈的谈话。“因笑谓迈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这里是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作者在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命名的缘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在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见耳闻,证实并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进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说法,为末段的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可以分为三层。靠前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所得出的结论、所总结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第二层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说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是说郦道元的说法是正确的,可惜“言之不详”,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们的承认;二是士大夫不做实地考察,“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不能言”是说不能为文,并非不能说话。郦说失之于不详,士大夫能为文而“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为文,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转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是说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自以为得其实”,这是得以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的原因。第三层分承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叹郦元之简”是肯定郦道元的观点,而又叹其太简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观点,并讥笑其浅陋。这就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这篇文章将议论和叙述相结合,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富有教育意义。
相关试题及*
1、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彭蠡(lǐ)栖鹘(hú)颧鹤(guàn)噌?疲?hēng)
B、钟磬(qìng)穴罅(xià)磐石(bān)磔磔(zhé)
C、桴止(fú)夜泊(bó)无射(yì)汝识之乎(zhì)
D、莫夜(mò)穴罅(xià)铿然(kēng)镗?(tāng)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水石相搏(击)舟行适临汝(往)
B、下临深谭(面对)虽知不能言(说)
C、扣而聆之(听)余方心动欲还(心里有所感动)
D、桴止响腾(上升)自以为得其实(真相)
3、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
C、与向之噌?普呦嘤?向:刚才的)汝识之乎(识:记得)
D、噌?普*?芫巴踔?奚湟(无射:无射钟)
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古之人不余欺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②送之至湖口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6、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7、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普*?芫巴踔?奚湟?、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我从齐安去临汝,但是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齐安出发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9、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p>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北音清越
C、长乐王回深父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12、下列加粗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彭蠡之中有石钟山焉于是余有叹焉
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
C、至莫夜月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而此独以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下列加粗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微风鼓浪事不目见耳闻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大石侧立千尺
D、扣而聆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
B、此三者,吾遗恨也有大石当中流
C、得双石于潭上盛以锦囊
D、此世所以不传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5、翻译下面句子: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而陋者及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1、C(A项中“噌?啤钡摹班帷庇Ω枚痢?hēng”,B项中“磐石”的“磐石”应该读“pán”,D项中“莫夜”的“莫”应该读“mù”)
2、A(B言,用语言表达C心动,心惊D腾,传播)
3、A
4、B该项中“适”应该解释为“往”
5、A(1)(5)两处的“之”解释为“的”,(2)(3)(4)三句中的“之”是代词。
6C7B8A9D
10、B。ACD三项的通假字分别是“莫”“父”“厌”。B项没有通假字。
11、D.“其实”的意思是“它的真相”,在现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实际上”,故选D。
12、D加点词语都是介词,“用”的意思。13、C加点字的活用情况都是名词作状语
14、C,都是介词短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B判断句和省略句,D判断句和被动句)
15、(1)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
(2)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3)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4)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关于苏轼《石钟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2.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3.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4.《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5.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6.苏轼《八声甘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7.苏轼《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8.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石钟山记 苏轼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倚τ谏焦戎姓*?蛟淮损俸滓病S喾叫亩??梗??笊?⒂谒?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1.蠡:(lǐ)
2.鹘:(hú)
3.磔:(zhé)
4.?疲海?óng)
5.罅:(xià)
6.?ⅲ海?ú)
7.?:(kōng)
8.?:(kuǎn)
9.镗?:(tángtà)
10噌?疲海?ēnghóng)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坎镗的声音,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坎镗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注释】相关文章:
1.关于苏轼《石钟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2.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3.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4.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注释
5.《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6.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7.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注释
8.苏轼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第4篇:苏轼《石钟山记》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峥谡*?芫巴踔?奚湟玻?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还有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雄辩的驳论,透辟的说理。全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
译文:
《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森森地象要扑***;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
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第5篇: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
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⒅瓜焯冢?嘣闲煨?W砸晕?弥?印H皇撬狄玻?嘤纫芍?J???挥猩?簦??诮允且玻??硕酪灾用??卧眨?/p>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倚τ谏焦戎姓*?蛟唬骸按损俸滓病!庇喾叫亩??梗??笊?⒂谒?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p>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之声,与向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明亮,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猛的野兽、奇怪的鬼物,*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频纳?粝蠡鞴那弥右谎?煌!4?蚍浅:ε隆N易邢傅毓鄄欤??瓷较露际鞘?返亩囱ê土逊欤?恢??纳钋常?⑽⒌乃?ń?肜锩妫?宓醋不鳎?阈纬烧庵稚?簟?/p>
船划回到两山中间,快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来人,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坎镗?的声音,跟先前噌?频纳?艋ハ嘤?停?孟笠衾盅葑嗥鹄匆谎?N乙蚨?ψ哦月醵?担骸澳忝靼茁穑糠⒊鲟?葡焐?模?鞘侵芫巴醯奈奚渲樱?⒊龈u坎镗?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第6篇:《石钟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E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ldquo;汝识之乎?噌?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1、选自《苏轼文集》。
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
4、鼓:振动。
5、搏: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21、齐安:在今湖北黄州。
22、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kōng)焉:??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
29、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30、磔磔(zhé):鸟鸣声。
31、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32、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33、噌?疲?hēng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xià):裂缝。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37、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间是空的。
40、窍:窟窿。
41、?坎kuǎnkǎn)镗?(tángtà):?坎,击物声。镗?,钟鼓声。
42、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47、殆:大概。
48、终:终究。
49、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51、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52、陋者:浅陋的人。
53、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敲击。
54、实:指事情的真相。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坎镗?的声音,同先前噌?频纳?粝嗷ビ?停?孟褚衾盅葑唷S谑俏倚ψ哦运章跛担?ldquo;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频南焐??侵芫巴跷奚渲拥纳?簦?u坎镗?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第7篇:石钟山记原文附翻译》
导语:《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考察*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石钟山记的原文及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石钟山记
【原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⒅瓜焯冢?嘣闲煨?W砸晕?弥?印H皇撬狄玻?嘤纫芍?J???挥猩?簦??诮允且玻??硕酪灾用??卧眨?/p>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倚τ谏焦戎姓*?蛟唬骸按损俸滓病!庇喾叫亩??梗??笊?⒂谒?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明亮,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猛的野兽、奇怪的鬼物,*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频纳?粝蠡鞴那弥右谎?煌!4?蚍浅:ε隆N易邢傅毓鄄欤??瓷较露际鞘?返亩囱ê土逊欤?恢??纳钋常?⑽⒌乃?ń?肜锩妫?宓醋不鳎?阈纬烧庵稚?簟4??氐搅缴街屑洌?煲??敫劭冢?锌榇笫?返苍谒?髦行模?厦婵梢宰?倮慈耍?屑涫强盏模?泻芏嗫吡??绱道舜蛲探?鲁觯?⒊龈u坎镗?的声音,跟先前噌?频纳?艋ハ嘤?停?孟笠衾盅葑嗥鹄匆谎?N乙蚨?ψ哦月醵?担骸澳忝靼茁穑糠⒊鲟?葡焐?模?鞘侵芫巴醯奈奚渲樱?⒊龈u坎镗?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品读《石钟山记》北宋.苏轼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考察*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第8篇: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的游记,看看下面的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⒅瓜焯冢?嘣闲煨?W砸晕?弥?印H皇撬狄玻?嘤纫芍?J???挥猩?簦??诮允且玻??硕酪灾用??卧眨?/p>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倚τ谏焦戎姓*?蛟唬骸按损俸滓病!庇喾叫亩??梗??笊?⒂谒?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明亮,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猛的野兽、奇怪的鬼物,*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频纳?粝蠡鞴那弥右谎?煌!4?蚍浅:ε隆N易邢傅毓鄄欤??瓷较露际鞘?返亩囱ê土逊欤?恢??纳钋常?⑽⒌乃?ń?肜锩妫?宓醋不鳎?阈纬烧庵稚?簟4??氐搅缴街屑洌?煲??敫劭冢?锌榇笫?返苍谒?髦行模?厦婵梢宰?倮慈耍?屑涫强盏模?泻芏嗫吡??绱道舜蛲探?鲁觯?⒊龈u坎镗?的声音,跟先前噌?频纳?艋ハ嘤?停?孟笠衾盅葑嗥鹄匆谎?N乙蚨?ψ哦月醵?担骸澳忝靼茁穑糠⒊鲟?葡焐?模?鞘侵芫巴醯奈奚渲樱?⒊龈u坎镗?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第9篇:《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钟山记》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迫缰庸牟痪?V廴舜*帧P於?熘??蛏较陆允??粒?恢?淝成睿?⒉ㄈ胙桑??E炫榷??艘病V刍刂亮缴郊洌??敫劭冢?写笫?敝辛鳎?勺?偃耍?罩卸?嗲希?敕缢?嗤掏拢?懈u坎镗?之声,与向之噌?普呦嘤Γ?缋肿餮伞R蛐ξ铰踉唬骸叭晔吨?酰苦?普*?芫巴踔?奚湟玻桓u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翻译/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坎镗?的声音,同先前噌?频纳?粝嗷ビ?停?孟褚衾盅葑唷S谑俏倚ψ哦运章跛担骸澳阒?滥切┑涔事穑磕青?频南焐??侵芫巴跷奚渲拥纳?簦?u坎镗?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石钟山记》注释
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
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
鼓:振动。
搏:击,拍。
洪钟:大钟。
是说:这个说法。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尤:更加。
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齐安:在今湖北黄州。
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湖口:今江西湖口。
?(kōng)?焉:??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搏人:捉人,***。
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磔(zhé)磔:鸟鸣声。
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噌?疲?hēng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舟人:船夫。
罅(xià):裂缝。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中流:水流的中心。
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
?(kuǎn)坎镗(táng)?(tà):?坎,击物声。镗?,钟鼓声。
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殆:大概。
终:终究。
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陋者:浅陋的人。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敲击。
实:指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