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题李凝幽居》唐诗赏析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鉴赏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写他拜访友人未遇这样一桩生活琐事,它之所以流传人口,主要在颔联。
首联描写友人幽居环境: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别的人家。用笔轻淡、洗练,已点醒诗题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句中的“僧”,是作者自称,作者早年曾皈依空门。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即北宋诗人苏轼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是也。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请看,月*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
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
关于这一联中的“推敲”二字,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据《唐诗纪事》卷四十记载,贾岛在长安等待应举,某日,骑驴上街,忽得此二句诗,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恍惚间冲犯了当时任京兆尹的诗人韩愈的仪仗队,当即被捉问。贾岛具实回答。韩愈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二人遂结为诗友。由此可见贾岛作诗锻字炼句的刻苦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故事,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中讲究斟酌字句的佳话。但是,在这联诗中,究竟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佳?有唐诗专家云:“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着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这是说“敲”字胜于“推”字。多数人或许都赞成这意见。画家吴冠中云:“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情境中突出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画出了运动中的线,与‘宿’相对照,显得比‘敲’更*,不失画面的统一。”他从绘画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推”胜于“敲”,亦是妙解。
诗的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的迷离,环境的清寂,造化的神奇。
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贾岛诗的主要风格是僻*寒瘦,有时字句过于刻意推敲,难免留下斧凿的痕迹。这首诗所写景*可谓清幽奇崛,但诗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使人读来流利顺口。诗中“宿”、“敲”、“分”、“移”、“动”等字,虽经过精心锤炼,但不觉其雕琢,应是贾岛诗中的上乘之作。
第2篇:题李凝幽居赏析
【原文】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题李凝幽居字词解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山野景*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题李凝幽居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题李凝幽居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作者资料: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题李凝幽居赏析
第3篇:《题李凝幽居》赏析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
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
分野*:分享原野上的景*。
移石:山顶云脚挪动,仿佛山石在移动。
幽期:幽雅的约定。
不负言:不违背约言。
赏析:
诗人的住宅幽远深旷,但他却很喜欢这里,因为这儿可以安静地思考,悠闲地品味着逃离世俗的超脱滋味。偶而来一位诗僧,披一身月*,奇文共赏,棋子闲敲,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满意,可以在闲适之中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息,脱离尘嚣的纷扰,因为他毕竟是位诗人。
第4篇: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诗词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前言]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山野景*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第5篇:题李凝幽居全诗赏析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年代: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园子已经荒芜,较早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次联是千古名句。据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子上,忽然想出这一联,自以为得意,然作“推”作“敲”,颇费踌躇,于是在驴背上苦苦思虑,还不断用手作推敲之势。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贾岛忘了回避,一头撞上去,被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得知情由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代他思索,最后认为“作敲字佳矣”。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因为李凝是幽隐之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也就是诗中的“僧”)深知其为人,一定在家,所以带有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是夜间,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是敲门声惊起了宿鸟,引起噪动。如果用“推”字,这一句也就无根了。韩愈不愧是一位鉴赏力非常高明的作家,他与贾岛的诗风虽不相同,但提出的意见却是内行之言。第三联写天明归去所见之景,续足题面上的“幽”字。末联作后约之言,所谓“不负言”,应该是省略了二人夜谈的内容,因此,显得余意不尽。
第6篇:《题李凝幽居》诗词赏析
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什么?这句诗词,出自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僧敲月下门。
以下是《题李凝幽居》的原诗全文:
作者是:贾岛
朝代:中唐诗人
诗歌体裁:无言律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诠释: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题李凝幽居》全诗赏析如下:
此诗为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也为“推敲”词语的由来。
贾岛原想为僧推月下门,又考虑僧敲月下门,反复考虑拿不定主意,就一边走一边用手做“推”和“敲”的动作,由于太过入迷没有注意到对面过来的韩愈的官轿,韩愈没有怪他,而是温语
询问,得知始末,沉思良久,道:还是敲好。夜半人静,“笃笃笃”的敲门声使动静结合,而且有礼貌,此诗则成。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推敲”亦作“推敲推敲”或“推敲字句”,用以形容写文章反复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来作对问题多方面考察、研究的。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