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鸭捉兔原文以及翻译
文言文《买鸭捉兔》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
【原文】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兔否?”
【注释】
(1)将猎:将,将要。猎,打猎。准备去打猎。
(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投掷,抛掷,扔。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奈何,为什么。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下,抑遏。这里指,“持握,捕捉”
(15)昔人:前人,古人。
【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捉住那兔子吗?”
买鸭捉兔文言文翻译2
买鸭捉兔是苏轼所写的一篇经典短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买鸭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凫不能飞,投④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
【注】①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②凫:野鸭子。③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④投:掉落。⑤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⑥谓尔:以为你。⑦搦(nu):持握、捕捉。
文言文翻译: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买鸭捉兔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买鸭捉兔》 阅读及*3
买鸭捉兔苏轼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凫不能飞,投④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
【注】①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②凫:野鸭子。③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④投:掉落。⑤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⑥谓尔:以为你。⑦搦(nu):持握、捕捉。
11.选出下列语句中“而”与“将猎而不识鹘”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d、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吾忘持度()(2)明察秋毫()
(3)飞漱其间()(4)犬坐于前()
13.翻译下列一组句子。(6分)
(1)我鸭也,***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11.(共2分)c(和例句一样的意思,表示转折,译为但是。a项表承接,b项表修饰,d项表承接,不译)
12.(共2分)(1)量好的尺码(2)看清(3)冲荡(4)(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3.(1)我是一只鸭子,***死我并吃掉(我),这是我的本分,(你)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强加于我呢?(意思对即可)
(2)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共2分)示例: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翻译: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床头捉*人原文及翻译4
床头捉*人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的一些文人编写《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床头捉*人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此使。
【解释】
床:指坐榻
雄:称雄,威慑
雅望:气度;
捉*人:指执*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使者)
自以形陋(认为)
不足雄远国(称雄)
使崔季?代(让)
既毕(在)
魏王何如(怎么样)
然床头捉*人(但是)
此乃英雄也(是)
自以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
【翻译】魏武帝曹*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圭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听后,就派人追去,***掉了这个使者。
《牧童捉小狼》原文及翻译5
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阅读训练】
1.解释:
(1)去(2)故(3)趋(4)状
2.翻译:
(1)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2)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
1.距离(2)特意(3)快速跑(4)样子
2.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
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翻译
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解释
(1)去:距,距离。
(2)少顷:一会儿。
(3)故:故意。
(4)彼:另一个。
(5)致:让,令。
(6)顾:张望。
(7)趋:快速跑。
(8)绝:断。
(9)仓皇:惊慌的样子。
(10)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状:样子。
(12)且:又。
(13)于:在。
(14)乃:于是,就。
(15)舍:离开,放弃。
(16)谋:计划
启示
1、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
2、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3、不要无依据的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观鸭说》原文及翻译6
家僮取鸭卵伏(通“孵”,孵化)之,得雏鸭数拾枚(?gu,鸟鸣声hào,这里指泛着白*的光泽)然,予甚爱,戏之。
毛羽疏松的样子。苏,用同“酥”)以散落,予让(责备)僮不善畜(养育)也。僮曰:“是(这)非不善畜也,畜不以(用)水也。”
次日,予适憩[于]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大),顾(看)而乐之,凭(靠着)栏而语曰:“曷(???)不以[之]畜鸭雏?”僮趋(小步快跑)而去,不移时(一会儿)筐(名作动,带着筐)而至,稍(刚刚)出之[于]水涯(水边),皇皇(同“惶惶”,心不安的样子)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suī,眼睛仰视的样子)睨(斜眼看),其足逡逡然(不敢举步,退却的样子)前(上前)而却(后退)。竿(名作动,用竹竿驱赶)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安宁)者良久。既乃狎(玩耍)[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安心)其所(地方)。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嬉戏跳跃)于萍藻间。既(不久)休而理(整理)羽,交口扇翅,或曳(摇摇摆摆)而行,或拳(蜷曲着一只脚)而立,或屈(弯着头)而睡,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如(的样子)也。既晡(傍晚),僮将筐(名作动,用筐子装)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水边),或逐(追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放纵)之。
yōng,和鸣声)然以和(应和),其毛羽濯濯然(光泽明亮的样子)以光泽。其去(距离)畜[于]池之前仅三日,充长(长肥)已倍三之一(三分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伟大)哉造物(大自然)之育(养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洌?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鼋(yuán)龟醯鸡(xī,小飞虫)之于瓮、于坎、于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各遂(依从、顺从)其*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同样的道理)也。夫反(违反、背离)其*,造化(大自然)不能以[之]育(养育)物,圣人(圣明的人)岂(怎么、哪里)能以[之]育(养育)民乎?君子为政(主持政务),当(在)斯民沦丧(陷入困境)之后,烦(烦扰、困扰)之以(用)法令,胁(威胁)之以刑罚,诱(诱导)之以智巧,荡(鼓动)之以淫华,本*日(一天天)耗(损耗),生理(生计)日促(窘迫、紧张),相与骈(pián,并列)死而不知(明白)。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驱赶)之以道德,荡(鼓动)之以礼义,纳(使接纳)之以忠信,囿(约束)之以淳朴,靡(没有)不相顾骇愕,不信(相信)不安(安心)。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教化形成并实行了),行安而俗美(行动安定了,风俗变美了),追视(回顾)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趋向,追求),安危利害相去(隔)什佰而千万,则虽(即使)械(用武器威胁)之使为恶,日挞(鞭挞)之而欲其蹈刑(违反法纪),戾腹(断腹)讧诈(作乱行诈),亦不可得矣。然则(这样看来,那么)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niǔ,贪图)于习(习惯)而不悟,?烙诼秸咭病J悠?蓝?恢??裕ū矸绞剑┚龋?字?茫ū辉鸨福┱咭病7矗ǚ祷兀?氐剑┢渥匀恢?远?桃桑ㄓ淘コ僖桑??杂谒?咭病5茫ǖ玫剑?竦茫┢渌?晕?裕ㄋ?美闯晌?靶缘模┒?睬依郑???颍ㄦ蚁罚┒?还檎咭病I???ⅲㄉ?し毖苌?ⅲ??雀磺也?ú?ⅲ????蠖?涑ひ病?/p>
我于是有感叹了: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大到就像把龙蛇放在深渊和湖泽,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飞虫放到马蹄的积水里,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习*罢了。像鸭子不能在陆上饲养,而要在水上饲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如果违反它们的习*,造化不能用来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教育*呢?当权者治理政务,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用法令干扰他们,用刑罚要挟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智慧引诱他们,使他们放荡,逐渐忘记自己的本*,生计一天天紧张,*成群的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变统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们,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忠信招揽他们,用淳朴的道德约束他们,*没有不惊愕害怕的,不敢相信当权者,不敢安稳的生活。等到时间长了,教化成功了,行为习惯了,风俗变好了,再回头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现在即使用武器打他们使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他们触犯刑律,让他们冒着*命危险去作奸犯科,也办不到了。刚刚开始治理*的时候,就像把雏鸭养在盆里的时候一样。他们贪图于习惯不懂得醒悟,所以就会在陆地上死掉,我们看着他们死掉但是不知道拯救的办法,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啊。我们要反转他们的天*,放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他们的习*,使他们安稳并且快乐,就出现了后来它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长休息,从此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它们养大养肥了。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此,这)观(观看鸭子)也,鸭与(给予)也乎哉!述(记叙)观鸭。
于是我再感叹说:“因为养鸭子我得到了治理*的道理。就是从这里观察出来的,鸭子给我的启发啊!”我就记录了观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