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分
诗歌有很多种类型,有按形式分,也有按内容分,那么都有哪些分类呢?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文,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文,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文,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文,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第2篇: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第3篇: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
第4篇:演讲按内容进行分类演讲稿
演讲按内容进行分类如果按内容进行分类,演讲大体分为**演讲、传授*演讲、说服*演讲和鼓动*演讲四大类
**演讲,主要是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中心议题往往由一连串幽默组成,偶尔也涉及一些真实的消息。节日前夕的茶话会上,或在联欢会上,演讲者要显得轻松愉快,怡然自得,幽默诙谐
传授*演讲,也叫讲解*演说,它用于传授知识,传递信息。如科学普及讲座,介绍经验等等
说服*演讲,是为了说服一些持有反对意见或者态度冷淡的听众赞同演讲者的某种观点。因此,感情感染力和逻辑感染力都要运用,以使听众同意演讲者的观点。如律师为当事人辩护、辩论会、研讨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演讲
鼓动*演讲,是要激励人们行动起来,或为信仰而采取行动。这类演讲的见解,往往听众与演讲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要充分运用感情的感染力和非常激动人心的语言
另外,还可以把演讲划分为*演讲、*事演讲、经济演讲、学术演讲、法律演讲、道德演讲、礼仪演讲和宗教演讲等类别。
第5篇:诗歌的分类-从诗歌的形式分类
诗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从诗歌的形式分类,希望能帮到大家!
从诗歌的形式分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五古:五字一句,一般篇幅较长,不论平仄、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
七古:七字一句,一般篇幅较长,不论平仄、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曹丕《燕歌行》(今存最早的七言古诗)、杜甫《哀江头》、白居易的《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杂言诗:有三五七杂言、三五杂言、五七杂言、四五杂言等。一般篇幅较长,不论平仄、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李白《蜀道难》、《梦吟天姥吟留别》等。
骚体诗:因屈原的名作《离骚》而得名,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大,句子较长,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或“些”字以助语气。来源:高考网gxeduw
乐府诗:现有歌词,然后由乐府配曲而歌唱,其中的箐华是民歌。分为古乐府诗,如《上山采蘼芜》和新乐府诗歌》,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歌、歌行:“行”本指乐章的进行,后来把乐曲、歌唱的遍数也叫“行”又引申为一种乐曲的称呼。如《长歌行》《燕歌行》《兵车行》等。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计四十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计五十六字。
五言绝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字。
七言绝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八字
五言排律:每句五字,每首十二句,共计六十字。
七言排律:每句七字,每首十二句,共计八十四字。(首尾不用对仗,中间各联都用对仗)
三韵小律:每首六句,共有三韵,颔联要用对仗五言小律三十字,七言小律有四十二字。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靠前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靠前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第6篇:古代送别诗歌情感内容的概括分类
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类题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要吟诗话别以表达情感,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部分学生,对于送别诗情感的把握,往往停留于感*层面,只能抓住“伤感”“依依不舍”等常见的送别时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送别时的情感更如此,我们不可将其简单化。本文对送别诗歌情感内容作一个较为具体的概括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全面地掌握送别诗的情感类型。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其中,“凄凄”一词形象地点出了送别时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一词描绘的萧瑟、黯淡之秋景更增添了送别时的伤感;“看”,本来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是送别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情感。
2.体贴入微的宽慰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一剂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三四句是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心玉壶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心以告慰友人,自己将依然*清玉洁、坚持*守。
5.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其中第三句,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诗人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6.表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如此之深,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第四句用“不及”一词,将水与情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7.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运用东汉时的车骑将*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典故,诗人以此激励友人,希望他名扬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一勉励,使全诗充满了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8.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的最后两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诗人用笛声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昏暗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充分地表达出来。
结语
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等等。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