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庖丁解牛的典故和释义
庖丁解牛。
典故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xū)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庄子·内篇·养生主》
春秋时,有个叫丁的厨工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触到的地方,肩膀所靠到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顶到的地方,牛的皮肉筋骨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这样拆解牛的咔嚓之声,没有一处不符合音律,既符合《桑林》的舞蹈,又符合《经首》的节奏。
梁惠王笑着说:“真好啊!你的技巧为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开始宰牛时,所见到的都是一整头牛。过了三年,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身体的结构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我顺着牛身体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出,刀刀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去切。牛身体中经络筋骨纠结的地方不好切,我的刀都绕着走,从未碰到过,更不用说巨大的牛骨头了。”
庖丁接着说:“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时他们用力切的结果;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硬砍把刀砍断了。我手头这把刀都已经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完好无缺。”
梁惠王说:“真是妙啊!”
释义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下一篇:背叛电视剧主要讲的是什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