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破月来花弄影(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句子 2023-10-18 14:39:37

没错,这个词人张先就是那个和苏轼交往甚密,为人风趣幽默的张先。他的典故很多,是少有的高龄词人,88岁才去世。八十岁的时候纳十八岁的小妾,生有两儿两女,此事还得到了苏轼的调侃。他一生有十二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相差六十岁。他一生诗酒风流,安享富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烦恼,在他老年的时候,看见春光流逝也会黯然神伤,发出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佳作《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一起来欣赏。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张先在52岁那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前面有个小序,表明这首词发生的简单背景“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张先此时是嘉禾的判官,他在这天没有去参加官府的宴会。可以这样理解词人此时的心情是疲惫和百无聊赖的。

人在比较忧愁的时候容易借酒浇愁,词人也不例外。拿着酒杯听人唱《水调歌》,听了数声之后发现内心更加烦闷,几杯闷酒下肚,就昏昏睡去。一觉醒来之后,并没有神清气爽,酒劲过去了,但是愁思依然存在。

送春伤别,但是“春去几时回”,一个问句表明“春回之日”在作者心中遥遥无期。自然界的春天在周而复始中轮回,但是人生的春天却是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春天的花红柳绿还有自己的青春年少。“几时回”看起来是感伤春天,其实是感伤自己才发出的疑问。

在这样的感伤情怀下,他揽镜自照,发现头上的青丝变成了白发,更增加了年华飞逝的怅惘之情。时光像流水一样无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人们身旁流走。

“临晚镜,伤流景”这一句借用了杜牧的诗“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只是把这种悲伤的情绪改到了傍晚,这里的改动既有一天中黄昏之傍晚的写实,又有词人生命中的傍晚“晚年”之意,伤流景则进一步将这种晚年的感慨表达出来了。“往事后期空记省”,那些或甜蜜,或悲伤的往事白白的地留在记忆中,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成空。

上片写的是自己的心情,喝酒和听曲本来是很治愈的两项休闲活动,但是作者的这种哀伤并没有因此排解,借酒浇愁愁更愁,细腻含蓄,含而不露,极尽婉约。

作者在情绪低沉的傍晚,走出房门,看见的是“沙上并禽池上暝”,在池边的沙岸上,鸳鸯并排着休眠。作者却是形单影只,孤寂索然,作者此时心中追忆的是青春年华时的燕尔往事还是什么?抬头看天,月亮突破了层层云的遮挡,云开月出,低头看地,地上的花儿在月光下摆弄着自己的身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是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名句,一个“弄”写活了月下之“花”。“红杏尚书”宋祁的 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此句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评价说 “一个弄字境界全出”这是最为权威的评价,宋祁也赞赏他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同时这一弄字也一改前文的惆怅,有了一丝淡淡的喜悦。同时更增加了对春天的眷恋。花尚且对美好的春天恋恋不舍,顾影自怜,何况人呢?

这一句也是作者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与《归朝欢》中的“帘幕卷花影”以及《剪牡丹》中的“柔柳摇,坠轻絮无影” 是他平生得意的句子,因此他也有了“张三影”的绰号。

起风了,作者回到屋中,拉起重重帘幕,遮住灯的火焰,在重重帘幕的灯影朦胧下,作者的心绪恢复了平静,人们这时候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但是“人初静,风不定”,正是因为有风,鸳鸯鸟儿才相互依偎,并排而眠,因为有风,才吹散浮云,月亮得以出现,因为有风残花才在月下弄影,因为有风,“明日落红应满径”,好景无常,刚刚月下弄影的花儿,明天估计会该凋零了吧。

上片写情,下片写景,句末的“落红”和开篇的伤春呼应,浑然一体。整首词伤春的情怀细腻含蓄,但是又不颓废,因为从“花弄影”中我们看到了生机,一轮月,一枝花,给人以启迪,整体风格有点惆怅,有点闲适,有点情韵,难怪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先的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指出他在词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