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的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量 | 计算式 | *主单位 | 常用单位 | 换算关系 |
速度v | v=s/t | m/s | km/h | 1m/s=3。6km/h |
路程s | s=vt | m | km | 1km=1000m |
时间t | t=s/v | s | h | 1h=60min=3600s |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物理量 | 计算式 | *主单位 | 常用单位 | 换算关系 |
密度ρ | ρ=m/v | kg/m3 | g/cm3 | 1g/cm3=1000kg/m3 |
质量m | m=ρv | kg | g | 1kg=1000g |
体积v | v=m/ρ | m3 | cm3 | 1m3=103dm3=106cm31l=103ml(cm3) |
*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ρ水>ρ*v水<v*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五、动滑**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第2篇: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公式是学生必考的内容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ρ水>ρ*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五、动滑**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常用的
2.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3.初中物理知识顺口溜汇总
4.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5.初中物理国培学习总结
6.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7.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知识点汇总
8.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9.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总结
10.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第3篇:中考物理公式复*全:物理力学公式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m3)
*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五、动滑**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W有/W总=P有/P总
(在滑轮组中=G/Fn)
(1)、=G/nF(竖直方向)
(2)、=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f/nF(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t
2、放热:Q放=Cm(t0-t)=Cm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力学公式
第4篇: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4428号
第5篇:高中物理知识公式大全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5)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第6篇: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下面是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为大家提供参考。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
30等腰三角形的*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第7篇:整个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整个高中数学公式有哪些大家有整理过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整个高中数学公式,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cosasinbsin(a-b)=sinaco***-sinbcosa
cos(a+b)=cosaco***-sinasinbcos(a-b)=cosaco***+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tana-tanb=sin(a-b)/cosaco***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高中生的数学公式大全
2.高中数学公式复习汇总精选
3.小学数学公式总结
4.小学数学公式的总结
5.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6.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7.2017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8.高中学习总结
9.高中个人学习总结
10.高中学习个人总结
第8篇: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常用的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第9篇: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带解释
初中的物理最重要的是记住哪些重要的公式,只要你了解了公式,物理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带解释,希望大家喜欢哦!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Δt=t-t0)
q放=cmΔt(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q放(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uq=w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
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m=p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t°)
比热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更多相关文章:
1.物理科技小论文
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