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京工业大学有哪些专业,有国家特色优势王牌专业吗
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南京工业大学有哪些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南京工业大学这些专业中哪些专业比较好呢,哪些是重点王牌优势专业呢。一般来说国家特色专业肯定比较好。一个专业如果是国家特色专业,小编在专业特点里标注了。2023年南京工业大学有工商管理、艺术与科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建筑学、西班牙语、风景园林、市场营销、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以下是南京工业大学所有专业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目前该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
| 1 | 工商管理 | 四年 | |
| 2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四年 | |
| 4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四年 | |
| 5 | 建筑学 | 五年 | |
| 6 | 西班牙语 | 四年 | |
| 7 | 风景园林 | 四年 | |
| 8 | 市场营销 | 四年 | |
| 9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
| 10 | 工程管理 | 四年 | |
| 11 | 铁道工程 | 四年 | |
| 1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
| 13 | 环境工程 | 四年 | |
| 14 | 金融学 | 四年 | |
| 15 | 行政管理 | 四年 | |
| 16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四年 | |
| 17 | 行政管理 | 四年 | |
| 1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20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 2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
| 22 | 生物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23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
| 24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2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2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
| 27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
| 28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四年 | |
| 29 | 化工安全工程 | 四年 | |
| 3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31 | 智能建造 | 四年 | |
| 3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
| 3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
| 34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四年 | |
| 35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
| 36 | 会计学 | 四年 | |
| 37 | 机械工程 | 四年 | |
| 38 | 地质工程 | 四年 | |
| 39 |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
| 40 | 税收学 | 四年 | |
| 41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
| 42 | 财务管理 | 四年 | |
| 43 | 通信工程 | 四年 | |
| 44 |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
| 45 | 应用化学 | 四年 | |
| 46 | 测绘工程 | 四年 | |
| 47 | 资源环境科学 | 四年 | |
| 48 |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
| 49 | 工业工程 | 四年 | |
| 50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
| 51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四年 | |
| 52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53 | 日语 | 四年 | |
| 54 | 环境设计 | 四年 | |
| 5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
| 56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
| 57 | 安全工程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58 |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59 | 机械工程 | 四年 | |
| 60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
| 61 | 市场营销 | 四年 | |
| 6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
| 63 | 泰语 | 四年 | |
| 6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
| 65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66 | 工业设计 | 四年 | |
| 67 | 文化产业管理 | 四年 | |
| 68 | 药学 | 四年 | |
| 69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
| 7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
| 71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
| 72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
| 73 | 车辆工程 | 四年 | |
| 74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
| 75 | 柔性电子学 | 四年 | |
| 76 | 通信工程 | 四年 | |
| 7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
| 78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
| 79 | 英语 | 四年 | |
| 80 | 会计学(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四年 | |
| 81 | 自动化 | 四年 | |
| 8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四年 | |
| 83 | 化学 | 四年 | |
| 84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
| 8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
| 86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
| 87 | 建筑学 | 五年 | |
| 88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 89 | 环境科学 | 四年 | |
| 90 | 社会工作 | 四年 | |
| 91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四年 | |
| 92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
| 93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
| 94 |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95 | 城乡规划 | 五年 | |
| 96 | 法学 | 四年 | |
| 97 | 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
| 98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99 | 产品设计 | 四年 | |
| 10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
| 101 | 德语 | 四年 | |
| 102 | 工业工程 | 四年 | |
| 103 | 慈善管理 | 四年 | |
| 104 | 工商管理(口腔智能管理) | 四年 | |
| 105 | 工程管理 | 四年 | |
| 106 | 制药工程 | 四年 | |
| 107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四年 | |
| 108 | 土木工程 | 四年 | |
| 109 | 自动化 | 四年 | |
| 110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11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12 | 交通工程 | 四年 | |
| 11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1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
| 115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
| 116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17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18 | 冶金工程 | 四年 | |
| 119 | 车辆工程 | 四年 | |
| 120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
| 1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22 | 酒店管理 | 四年 | |
| 12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24 | 增材制造工程 | 四年 | |
| 125 | 药物制剂 | 四年 | |
| 126 | 职业卫生工程 | 四年 | |
| 127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
| 128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四年 | |
| 129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
| 130 | 汽车服务工程 | 四年 | |
| 131 | 轻化工程 | 四年 | |
| 132 | 知识产权 | 四年 | |
| 133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 134 | 工程力学 | 四年 | |
| 13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36 | 环境设计 | 四年 | |
| 137 | 工商管理(零售连锁管理) | 四年 | |
| 138 | 日语 | 四年 | |
| 139 | 产品设计 | 四年 | |
| 140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
| 141 | 应急管理 | 四年 | |
| 142 | 人工智能 | 四年 | |
| 143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
| 144 | 生物医学工程 | 五年,四年 | |
| 145 | 消防工程 | 四年 | |
| 146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
| 147 | 交通工程 | 四年 | |
| 148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
| 149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简称“南工”,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由原化工部下属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下属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一源头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另一源头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后历经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
截至2022年10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设有新模范马路校区和江浦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101个;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6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276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